-
公开(公告)号:CN1199826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94050.6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多喷嘴引射器,其包括引射器主体、流量控制阀、流量传感器和主控制器;引射器主体的工作流通道包括若干子通道,各子通道分别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并设有喷嘴;喷嘴垂直轴向的横截面为多个V形连接形成的多星形结构;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作流流量,主控制器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驱动各流量控制阀控制相应喷嘴的流量以匹配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本发明还公开了其自适应方法。本发明的多喷嘴引射器对燃料电池复杂多变工况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提升了掺混性能以及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扩宽了引射器的工作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17281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11529.9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9 , H01M8/0256 , H01M8/0258 , H01M8/0276 , H01M8/04082 , H01M8/04858 , H01M8/04955 , H01M8/1004 , H01M8/2404 , H01M8/2465 , H01M8/24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级功率转换功能的新型燃料电池结构,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具有氢气流道、阳极多孔基体集流板、阳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阴极气体扩散层、阴极多孔基体集流板和氧气流道;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池套接于第二电池内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电池运动,在第一位置,第一电池的氢气流道和第二电池的氢气流道不相通;在第二位置,第一电池的氢气流道和第二电池的氢气流道连通。本发明通过改变结构尺寸实现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精确控制,并可根据电器用电的输出功率需求选择电池的挡位,同时解决电池在空闲状态下存放空间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436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234213.7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系统,其方法部分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心电信号,并在采集过程中控制采样频率并输出放大;S2、心电信号预处理,增大心电信号的波形幅值;S3、利用可自适应变化的双阀值机制对预处理后的心电信号进行R波峰值的解析;S4、提取疲劳驾驶特征,并利用该特征构成心率变异性指标特征矩阵;S5、建立疲劳驾驶数据集并贴上相应的标签;S6、利用所述心率变异性指标特征矩阵和疲劳驾驶数据集训练得出疲劳驾驶检测模型;S7、将检测数据实时输入疲劳驾驶检测模型进行疲劳驾驶的检测,本发明仅仅利用心率变异性这一特征指标来进行判断,较其他技术而言,抗干扰性更好且能够及时的预警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8415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08639.6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8/0432 , H01M8/04298 , H01M8/0438 , H01M8/04313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06 , G06F119/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温度二维表征方法,包括:构建电堆单电池空气域简化模型,对单电池空气域压降进行模型拟合;构建电堆流体域简化模型,求解电堆每一片单电池空气流量;建立燃料电池产热量理论模型,求解电堆中单电池发热量;构建电堆二维简化模型,求解电堆整体温度分布。本发明提供的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温度表征方法,可通过试验进行修正,修改相应仿真参数,适用于采用不同规格双极板、膜电极组件的大功率电堆,具有不同电堆适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51112.3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的燃料电池热管理仿真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包括:建立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并分别建立燃料电池模型、散热器模型、水泵模型、中冷器模型、氢气加热器模型;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与燃料电池模型、散热器模型、水泵模型、中冷器模型、氢气加热器模型关联建立燃料电池热管理的一维仿真模型,基于燃料电池热管理的一维仿真模型监测燃料电池冷却液进口温度和燃料电池冷却液出口温度。可精确观测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系统在车辆行驶下运行状态,为燃料电池重卡热管理系统框架设计、操作参数及散热性能分析、控制策略优化等提供仿真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066768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911471.0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62D1/04 , B60Q9/00 , A61B5/0402 , A61B5/0456 , A61B5/18 , A61B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心电与握力信号的疲劳驾驶监测/预警的方向盘,包括:方向盘套、心电检测模块、握力检测模块、CPU微处理器、显示面板以及预警模块;所述心电检测模块检测驾驶员的心电信号;所述握力检测模块检测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所述CPU微处理器提取出心电信号和握力信号的特征,并运算得到疲劳驾驶综合指数;所述显示面板实时显示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指数;当预警模块接收到疲劳倾向指令时,发出语音提示,当预警模块接收到疲劳驾驶指令时,发出语音提示和微机械刺激。本发明能通过显示面板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在驾驶员具有疲劳倾向时即会产生提示,在驾驶员疲劳驾驶时能发出微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疲劳驾驶的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34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94049.3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F16D55/226 , F16D65/18 , B60T1/06 , B60T17/22 , F16D121/24 , F16D125/40 , F16D125/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电子机械制动器,包括驱动器、行星齿轮组件、制动卡钳;所述制动卡钳内部开设轴向的第一通道、垂直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的末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内沿着轴向安装有行星滚柱丝杠副,所述行星滚柱丝杠副的外周面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通道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通道内安装有制动盘,所述制动盘与活塞之间设置活动摩擦片,所述制动盘背离第一通道一侧设置固定摩擦片;所述行星滚柱丝杠副与所述行星齿轮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行星齿轮组件转动,行星滚柱丝杠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方向的直线运动,推动活动摩擦片与固定摩擦片夹紧制动盘。还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6768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0911471.0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心电与握力信号的疲劳驾驶监测/预警的方向盘,包括:方向盘套、心电检测模块、握力检测模块、CPU微处理器、显示面板以及预警模块;所述心电检测模块检测驾驶员的心电信号;所述握力检测模块检测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所述CPU微处理器提取出心电信号和握力信号的特征,并运算得到疲劳驾驶综合指数;所述显示面板实时显示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指数;当预警模块接收到疲劳倾向指令时,发出语音提示,当预警模块接收到疲劳驾驶指令时,发出语音提示和微机械刺激。本发明能通过显示面板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在驾驶员具有疲劳倾向时即会产生提示,在驾驶员疲劳驾驶时能发出微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疲劳驾驶的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7281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711529.9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9 , H01M8/0256 , H01M8/0258 , H01M8/0276 , H01M8/04082 , H01M8/04858 , H01M8/04955 , H01M8/1004 , H01M8/2404 , H01M8/2465 , H01M8/24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级功率转换功能的新型燃料电池结构,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分别具有氢气流道、阳极多孔基体集流板、阳极气体扩散层、阳极催化层、质子交换膜、阴极催化层、阴极气体扩散层、阴极多孔基体集流板和氧气流道;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池套接于第二电池内且能够相对于第二电池运动,在第一位置,第一电池的氢气流道和第二电池的氢气流道不相通;在第二位置,第一电池的氢气流道和第二电池的氢气流道连通。本发明通过改变结构尺寸实现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精确控制,并可根据电器用电的输出功率需求选择电池的挡位,同时解决电池在空闲状态下存放空间大的问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