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流控的植入式药物释放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7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92294.0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流控的植入式药物释放芯片,其包括生物相容性基体、锐边悬臂微泵和药物;生物相容性基体具有容纳药物的腔室以及与腔室连通的输出通道,输出通道用于含有药物的液体的输出;锐边悬臂微泵设于输出通道中,包括向输出通道内侧延伸的至少一锐边悬臂单元,所述锐边悬臂单元在超声波激励下通过声流效应控制含有药物的液体的输送。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作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植入器件的无线可编程的选择性药物释放,隔绝药物载体与体内环境的直接接触,实现植入的药物释放器件的高精度药物释放。

    一种双光子聚合增材制造的后处理工艺及3D打印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636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10765.9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光子聚合增材制造的后处理工艺及3D打印产品,在上述后处理工艺中,3D打印产品在干燥前始终处于液体环境中,此后采用低表面张力的干燥方式对3D打印产品进行干燥,减少了在显影、定影中溶液替换以及干燥过程中溶液挥发时液体的表面张力可能导致的3D打印产品的弯曲或倒伏程度,避免了3D打印产品的顶部贴底的情况。通常来说,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后,3D打印产品的大高宽比结构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倒伏,因此,本技术方案采用热风枪逆3D打印产品的倒伏方向吹拂,使3D打印产品的倒伏部位恢复直立状态。上述后处理工艺的各步骤协同作用,保证了具有大高宽比的3D打印产品在后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结构失效的问题。

    一种用于生理信息传感的柔性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43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25530.8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一种用于生理信息传感的柔性基材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柔性传感基材。柔性基材从下至上依次为支撑层、缓冲层和结构层;支撑层为柔性薄层材料制备而成,在支撑层上设有多孔微纳结构缓冲层,在缓冲层上设有用于承载传感器件的可自黏附于皮肤表面的超薄结构层;缓冲层设有加强筋连接结构,用于加强柔性基材整体刚度。先采用倒模工艺制备支撑层;再采用微纳制造工艺在支撑层上制备缓冲层以及加强筋连接结构;在缓冲层上沉积结构层。在结构层上构建光电脉搏波、表面肌电和体温等薄膜传感单元与互联导线,通过信号采集和分析,实现生理信息高精度、高保真精准监测。微纳特征结构缓冲层使结构层保持与人体皮肤完好、舒适共形,保证生理信号高精度采集。

    基于全封闭微泡结构的双向微流体泵芯片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82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88811.X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封闭微泡结构的双向微流体泵芯片及制造方法。微流体泵芯片包括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包括蜿蜒延伸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两侧凸岸设有第一共振空腔,所述第二流道的两侧凸岸设有第二共振空腔。由于所述第一共振空腔和第二共振空腔具有不同的特征频率,可以通过不同频率超声的选择性激励实现流体的泵送,从而驱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流体向不同方向流动。制造方法包括光刻、倒模和键合工艺。本发明可以实现通过改变超声频率来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实现液体双向泵送。

    一种用于生理信息传感的柔性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4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725530.8

    申请日:2020-07-24

    Abstract: 一种用于生理信息传感的柔性基材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柔性传感基材。柔性基材从下至上依次为支撑层、缓冲层和结构层;支撑层为柔性薄层材料制备而成,在支撑层上设有多孔微纳结构缓冲层,在缓冲层上设有用于承载传感器件的可自黏附于皮肤表面的超薄结构层;缓冲层设有加强筋连接结构,用于加强柔性基材整体刚度。先采用倒模工艺制备支撑层;再采用微纳制造工艺在支撑层上制备缓冲层以及加强筋连接结构;在缓冲层上沉积结构层。在结构层上构建光电脉搏波、表面肌电和体温等薄膜传感单元与互联导线,通过信号采集和分析,实现生理信息高精度、高保真精准监测。微纳特征结构缓冲层使结构层保持与人体皮肤完好、舒适共形,保证生理信号高精度采集。

    一种基于多种传感器组合的坐姿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9828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1623435.2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种传感器组合的坐姿检测方法,包括:采集N个测距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阵列的特征数据;根据多个测距传感器的特征数据计算分析得出用户背部倾斜角度来判定用户坐姿的前倾及后倾情况;将压力传感阵列的特征参数输入预训练的分类器中判定用户坐姿的左倾及右倾情况;获取用户坐姿图像,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检测用户坐姿,对比监测图像与标准图像之间的差异,判别用户坐姿类型;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结果和传感器组合判定坐姿结果耦合,确定坐姿分类结果。本发明方法降低了坐姿分类算法的复杂度,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块和多种传感器组合坐姿检测系统的坐姿判断结果耦合,提高了坐姿分类的准确性,有效帮助用户了解自身坐姿情况。

    一种温度压力双模传感单元、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35600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0991790.9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压力双模传感单元、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传感器。包括:一压敏单元,该压敏单元由零电阻温度系数导电材料制成,且该压敏单元一表面设有若干微结构;以及,一温敏单元,该温敏单元为温度敏感的薄膜材料制成的金属电极,且该温敏单元一表面刻蚀有与所述压敏单元微结构一表面中心对齐层叠形成电连接的叉指电极图案,用于生成传感信号等。本发明将零电阻温度系数材料用于压敏单元,从敏感机理层面解决电阻式压敏元件的温度漂移问题,能实现压力温度传感器的多信号读取。将对温度敏感的金属薄膜材料用于温敏单元,通过金属材料与结构设计相结合使金属温敏电阻阻值远小于压敏电阻阻值,实现温度的无干扰测量。

    基于视触融合的空间机器人对目标航天器重建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34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2105.X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视触融合的空间机器人对目标航天器重建方法与系统,涉及空间机器人协同感知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不同时刻采集的点云预处理后进行配准,获得相机位姿与目标位姿的相对关系,之后对每一帧点云进行拼接并筛选关键帧;使用配置电子皮肤的机械臂末端进行触觉探索,将触觉图像转化为局部触觉点云,并与视觉点云进行融合,基于视触觉融合信息修正目标航天器的位姿;使用数据集训练PointNet++网络,将融合后的点云输入到PointNet++网络,识别航天器上的部件;利用泊松重建算法实现三维重建得到目标航天器几何构型。本发明使空间机器人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外界信息,提高机器人的目标定位精度和信息感知能力,为空间机器人在轨维修装配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种多运动模式微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2013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464234.6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运动模式微机器人,包括两条腿,四个足,关节,弹性铰链。两条腿之间通过关节和弹性铰链连接,每条腿与两个足固定连接,每条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区与触地区,所述足与腿的触地区相互配合,所述关节与腿的连接区相互配合。本发明提供的微机器人,具备直线运动、跨越、翻身以及转弯四种运动模式,通过电压控制,驱动力大,体积小,便于在狭小空间内作业。

    一体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73904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29091.1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式柔性三维力触觉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感触电极、封装薄膜和若干基电极;该感触电极外侧设有表面微结构;该若干基电极围绕感触电极外侧分布且设有表面微结构,该基电极通过表面微结构与感触电极形成导电回路;该封装薄膜设置于感触电极和基电极底面;该感触电极和基电极分别外接有连接导线;本发明利用微结构受力形变而产生接触电阻变化,从而实现三维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可实现器件小型化、轻薄化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器件的可弯曲性和稳定性,实现三维力大小和方向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