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87598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63684.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宇称-时间对称电路的能量与信息传输装置,包括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振荡器、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数据发送端的一端与数据接收端的一端通过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采用磁耦合的方式实现能量和信息的无线传输,数据发送端的另一端与数据接收端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串口调试助手与电脑相连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本发明基于非线性磁共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包含了两个相互耦合线圈的宇称时间(PT)对称电路中,引入非线性增益饱和机制,便可以使两个直径为58cm的线圈在20~70cm区间内保持近似100%的传输效率,该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利用电子元器件自身性质,实现自适应共振方法,电路实现简单,为无线能量传输领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20028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094475.X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弹丸定向测量的被动电场探测系统及方法,主要用于布置于车辆顶部,通过电场传感器感知目标来袭,解算目标方位,提供预警。包括电场传感器、子传感器支架、十四面体连接头、主传感器支架、固定底座。当来袭弹丸经过电场传感器阵列时,六个正交电场传感器和一个参考电场传感器将来袭弹丸产生的静电场转换为电压信号;主控模块通过解算方程,将电场传感器阵列的信号解算为来袭弹丸的方位角与俯仰角,实现对来袭弹丸的定向测量。本专利能够探测各种口径火药发射弹丸在飞行过程中静电信号,并解算出弹丸的实际来袭方向,同时其可以与声学传感技术、红外传感技术等结合提高对目标的探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477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01629.X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导弹同步打击的异步脉冲协同制导律,避免传统制导律对通信连续且同步要求,使得各导弹基于自身的采样周期与采样信息,控制各个导弹在脉冲时刻更新其位置和速度,使得与其他导弹状态趋于一致,最终促使导弹群以同步形式完成对目标的打击。同时向制导律中嵌入了打击时间约束,可使得弹群以期望的打击时间向目标发起攻击。根据导弹动力学模型,分别沿弹目视线方向和其垂直方向设计了制导律,各制导律设计参数相互独立,可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各自匹配参数,并且制导律中引入光滑函数避免系统抖震,该制导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832570.0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F111/10 , G06F1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侵彻引信冲量等效的缩比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原型弹的引信尺寸、公斤级以及数值仿真结果,选择合适的缩比弹;第二步:通过量纲分析确定靶厚、靶板强度;第三步:将参数代入Chen模型中求得弹体初速。该方法缩比前后保持引信全尺寸不变,可直接选择制式弹作为缩比弹。通过该方法得到的侵彻引信缩比试验设计方案,可以实现过载环境的等效,解决大尺寸战斗部在复杂工况下试验成本高昂、试验条件难以满足的问题,为高价值弹药侵彻缩比试验提供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111486.1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V20/17 , G06V20/64 , G06V20/70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82 , G06V10/94 , G06T17/00 , G06T17/05 , G06T17/10 , G06T1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真点云数据集的线阵激光成像目标识别方法,通过建立虚拟扫描系统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模型,创建虚拟扫描系统运动轨迹,采用光线追踪算法生成扫描点坐标数据,进一步建立虚拟扫描系统参数噪声模型,合成含噪点云数据;同时通过建立模型名称—标签索引表的方法,对仿真点云数据中的每个点进行准确标注,最终合成数据丰富、标注准确的仿真点云数据集。最后将仿真点云数据集作为深度学习目标识别算法的训练数据,完成算法的离线训练与在线识别,实现激光成像点云目标精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3391323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477295.1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开口级联同步扫描水下激光全周向探测方法,首先利用小开口级联同步扫描水下激光全周向探测装置开始扫描并取得回波信号;接着对回波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目标信号;最后根据目标信号解算出与目标的距离。本发明实现了水下激光周视扫描透光窗口的小型化,解决了透光窗口面积过大带来的密封问题,避免了透光窗口强度不足导致的整体强度降低,增大了探测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扫描盲区。本发明利用光纤通断控制方法以提高扫描激光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了自适应后向散射滤除算法可针对不同水质滤除水体后向散射,增大了回波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对目标的捕获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580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66179.5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起爆云爆弹用时间校正同步起爆控制方法。针对大范围落速条件下二次起爆云爆弹起爆同步性低对爆轰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云爆母弹上携带的探测装置,实时探测距离地面的高度和当前的落速;在离地高度到达装定高度时,抛出子弹,一定时间间隔后,母弹起爆并抛撒云爆剂,当云爆燃料混匀至最佳浓度时,子弹恰好落入燃料云团,多个二次引信通过自组织网络实时通信,通过通信时间校正后同步起爆云团,形成云雾爆轰,对目标造成毁伤。
-
公开(公告)号:CN110865357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911022370.4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优化VMD的激光雷达回波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将能量损失系数作为适应度函数,通过蝗虫优化算法(GOA)获取VMD算法的最优参数,并利用最优参数对带噪激光雷达回波信号进行VMD分解;之后应用豪斯多夫距离区分相关模态和非相关模态,采用小波去噪法进一步滤除相关模态中的高斯白噪声,并将相关模态重构得到降噪后的回波信号。本发明能有效避免模态混叠现象,在降噪的同时能保留原始信号中的有用信息,具有自适应性强、鲁棒性强和可靠性强等优点,能对激光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有效的降噪滤波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92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1396807.0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1S7/4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八象限周向激光探测装置,包括八象限激光座、四个发射单元、四个接收单元;八象限激光座设有发射腔体和接收腔体;发射腔体和的接收腔体周向分别均匀布置有四个发射孔和四个接收孔;发射孔轴线与相邻的接收孔的轴线相隔45°;四个发射单元和四个接收单元分别安装于发射孔和接收孔中;接收镜片的接收视场为90°;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电路、光束准直镜、柱面阵列扩束镜、发射外壳;发射电路、光束准直镜、柱面阵列扩束镜依次安装于发射外壳内,柱面阵列扩束镜置于光束准直镜前部;接收单元包括接收后盖、接收电路、接收物镜和接收外壳,接收电路安装于接收外壳的空腔内,并用接收后盖封闭。本探测装置占用空间小、功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089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23949.1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激光周向探测全覆盖装置,包括激光底座、设置在激光底座内的电源、信号处理系统、激光发射系统、激光接收系统;所述激光发射系统、激光接收系统沿激光座周向均等间隔的布置有四个;相邻的激光接收系统与激光发射系统之间间隔45°布置;每个激光接收系统只能接收到发射光束范围与激光接收系统接收视场相互重叠区域内的目标回波;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提供脉冲信号给激光发射系统,并根据激光发射系统的发射时间和激光接收系统的接收时间计算出目标距离,并根据该激光发射系统对应侧的激光接收系统,判断目标在空间中的方位。本发明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探测方位的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