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009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01873.9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5B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扳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确控制预紧力的数显扳手,包括扳手主体,扳手主体头部设有棘轮扳头和方向锁扣,扳手主体中部表面设有显示屏幕、蜂鸣器和机械按键、内部设有控制器,扳手主体尾部内设有电源,棘轮扳头上可拆卸连接有魔术套筒;魔术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套筒主体内位于套筒口和套筒柄之间设有连接腔,连接腔内设有滑环,滑环的旋转部上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压电晶片,压电晶片与滑环电连接并通过滑环实现在拧紧过程中与螺栓底部之间相对静止,滑环与控制器电连接;利用压电晶片发射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方式测量预紧力,解决依照扭矩法拧紧螺栓很容易导致较高的预紧力离散性的问题,集成度高且可适配不同大小的螺栓。
-
公开(公告)号:CN11224082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910656191.X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接头密封结构扭拉关系试验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卡头组件将待测试件中的外套螺母的未设置螺纹的部分固定,通过第二卡头组件将待测试件中的外套螺母的设置有螺纹的部分固定,通过驱动杆施加扭矩,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卡头组件上的检测装置获得外套螺母未设置螺纹部分处的预紧力和端面扭矩,进而能够准确地测量出管接头装配预紧力和拧紧力矩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实际生产中使用扭矩控制法准确控制管接头的装配预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124167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014224.3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征螺纹面局部滑移行为的模拟方法和装置,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螺纹面进行预处理并确定分析受力方向;根据所述螺纹面沿径向方向的区域创建基本单元模型,根据所述螺纹面沿螺旋方向的区域创建串联系统模型;在所述基本单元模型施加压力,并通过离散分析得到所述基本单元模型的受力数据,在所述串联系统模型施加压力,并通过离散分析得到所述串联系统模型的受力数据;根据所述基本单元模型的受力数据和所述串联系统模型的受力数据,演化螺纹面局部的滑移行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构建模型,且对模型进行改进以实现表征螺纹面局部滑移行为,避免了现有技术无法准确描述螺纹面的复杂力学行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4173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014019.7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临界横向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创建螺纹连接模型;在垂直于螺栓模型轴向的预设方向上对活动板模型周期性施加第一预设数量周期的第一横向力和第一预设数量周期的第二横向力,并获取每一周期的测试预紧力;根据测试预紧力得到螺纹连接模型是否松动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临界横向力。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正式测试前先对活动板模型周期性地施加了第一横向力,加速应力再分配,充分考虑了应力再分配对测试的影响,使得在正式进行测试时,螺纹连接模型已完成应力再分配,进而有利于保证后续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预紧力以及最终的临界横向力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4173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14019.7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临界横向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创建螺纹连接模型;在垂直于螺栓模型轴向的预设方向上对活动板模型周期性施加第一预设数量周期的第一横向力和第一预设数量周期的第二横向力,并获取每一周期的测试预紧力;根据测试预紧力得到螺纹连接模型是否松动的判断结果,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临界横向力。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正式测试前先对活动板模型周期性地施加了第一横向力,加速应力再分配,充分考虑了应力再分配对测试的影响,使得在正式进行测试时,螺纹连接模型已完成应力再分配,进而有利于保证后续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预紧力以及最终的临界横向力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02529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456547.9
申请日:2011-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4C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全动平尾机构,属于折叠翼无人飞行器结构技术领域;机构包括左平尾、左转台、平尾连接体、右转台、右平尾、扭簧盖、压螺、扭簧、平尾转轴和锁紧机构;平尾连接体上加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转轴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5°,平尾连接体与左转台和右转台固定连接后,其后端面与机身的后端面成45°角,左平尾和右平尾上加工有与平尾转轴配合的转轴安装套,转轴安装套中心轴线与翼平面和翼弦方向的夹角均为45°角,平尾转轴上设置扭转弹簧,锁紧机构使平尾转轴旋转105°角后将其锁定,可以使得平尾从紧贴机身侧面位置转至与机身侧面垂直位置;机构连接可靠,机构简单,展开迅速且易于操纵。
-
公开(公告)号:CN11124167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14224.3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征螺纹面局部滑移行为的模拟方法和装置,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螺纹面进行预处理并确定分析受力方向;根据所述螺纹面沿径向方向的区域创建基本单元模型,根据所述螺纹面沿螺旋方向的区域创建串联系统模型;在所述基本单元模型施加压力,并通过离散分析得到所述基本单元模型的受力数据,在所述串联系统模型施加压力,并通过离散分析得到所述串联系统模型的受力数据;根据所述基本单元模型的受力数据和所述串联系统模型的受力数据,演化螺纹面局部的滑移行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构建模型,且对模型进行改进以实现表征螺纹面局部滑移行为,避免了现有技术无法准确描述螺纹面的复杂力学行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530239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110456356.2
申请日:2011-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4C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扭簧折叠式可操纵尾翼机构,属于折叠翼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该尾翼机构包括机身、堵螺、扭簧室、尾翼连接体、尾翼、尾翼转轴、尾翼锁紧销、尾翼压簧、尾翼扭簧、长扭簧、止转销簧、压板、止转销;其中扭簧室通过堵螺竖直安装在机身内部且其上端面与机身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尾翼连接体的下端套装长扭簧后安装在扭簧室的圆柱形孔内,尾翼连接体上端连接台安装尾翼转轴,尾翼转轴上铰接尾翼,尾翼转轴上还套装有尾翼锁紧销、尾翼压簧和尾翼扭簧,尾翼压簧两端分别与尾翼锁紧销和尾翼扭簧抵触连接;本发明能够完成尾翼的展开和转动并可对尾翼进行锁定,且该机构在展开时对系统结构的冲击性较小,达到了较优的系统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852758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250036.X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大规模天线网络下的垂直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将两个波束——中心波束和边缘波束的下倾角和功率与粒子相匹配,根据速度和当前位置寻找当前最优值,不仅仅记录粒子的当前最优的位置也要记录粒子的全局最优值,通过比较小区的频谱效率这个适应值,得到最优解。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不仅考虑了三维大规模天线网络中用户在垂直方向角度的影响而且结合了大规模天线的信道模型的特征以及复杂的三维天线的增益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的算法在保证基站的发射功率受限和天线的下倾角的限制下,最大化小区的频谱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53023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56356.2
申请日:2011-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4C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扭簧折叠式可操纵尾翼机构,属于折叠翼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该尾翼机构包括机身、堵螺、扭簧室、尾翼连接体、尾翼、尾翼转轴、尾翼锁紧销、尾翼压簧、尾翼扭簧、长扭簧、止转销簧、压板、止转销;其中扭簧室通过堵螺竖直安装在机身内部且其上端面与机身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尾翼连接体的下端套装长扭簧后安装在扭簧室的圆柱形孔内,尾翼连接体上端连接台安装尾翼转轴,尾翼转轴上铰接尾翼,尾翼转轴上还套装有尾翼锁紧销、尾翼压簧和尾翼扭簧,尾翼压簧两端分别与尾翼锁紧销和尾翼扭簧抵触连接;本发明能够完成尾翼的展开和转动并可对尾翼进行锁定,且该机构在展开时对系统结构的冲击性较小,达到了较优的系统配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