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747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45290.3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T5/30 , G06T7/13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淋巴结超声图像分类方法,包括对采集的淋巴结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后进行分类标识,形成第一数据集;对淋巴影像原图中的淋巴结进行分割、归一化处理得到第二数据集;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第二数据集的各分割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一特征图像,对第一特征图像依次进行n步下采样、多头注意力运算后得到第二特征图像,第二特征图像与第一数据集融合得到第一分类结果;对第二特征图像进行m步上采样、卷积运算得到第三特征图像,m>n且获取各步多头注意力运算的权重,将第三特征图像与所述第一数据集融合得到第二分类结果;当第一分类结果与第二分类结果相同时,作为真值输出。该淋巴结超声图像分类方法,具有分类准确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172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06064.1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部动作捕捉及泪膜检测系统及设备,包括用于对受检者的眼部进行照明的照明模块,用于对受检者的眼部进行图像记录的采集模块,用于对受检者和的眼部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处理模块,照明模块能够周期性地在眼部的泪膜区域产生镜面反射的第一光源以及能够在眼部的眼球部位产生光斑的第二光源;采集模块采集存储泪膜信息的第一图像和存储眼球运动信息的第二图像;处理模块基于第一图像对受检者的泪膜脂质层厚度进行计算,处理模块基于第二图像对受检者的眼球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处理模块还能够基于时间序列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筛选出结合第二图像中眼球处于预设位置的第一图像,使得计算得到的厚度信息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44131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80098873.9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协议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和存储介质,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多协议类型中任意一个协议类型的数据包,分解数据包以得到包头数据和包体数据,解析包头数据得到协议类型信息和/或转发路径标签信息,根据协议类型信息从多个数据处理通道中选择相匹配的数据处理通道,根据相匹配的数据处理通道对包头数据进行协议类型信息的转换,和/或进行转发路径标签信息的更新,重组新的包头数据和包体数据并传输重组后的数据包。技术方案能够对那些常规以及异质协议类型的数据包进行转发,克服协议兼容性问题并能够应用于新型网络构架,并且通过对协议类型信息进行转换可解决数据分道处理后耦合协议的交互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4459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27789.9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一种内嵌介电泳原位拉曼光谱系统,第一激光发射器向第一透镜组发射第一激光,第一激光通过第一透镜组汇聚后入射至样品容器流道指定区域;从样品容器射出的第一激光经过物镜进入成像相机;第二激光发射器向第二透镜组发射第二激光,第二激光经选择透镜组改变光路后由物镜入射样品容器流道指定区域,指定区域中被介电泳控制的液体气泡或微乳液中的液滴表面对第二激光反射,液体气泡的液滴表面反射的第二激光经选择透镜组改变光路并射向第三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射出的第二激光被拉曼光谱仪捕获。本发明能实时动态展现液体气泡或微乳液中的液滴表面性质,可为液体如水或微乳液等在微介观尺度的动态分析提供稳定可控的非接触无破坏性的原位表征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2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832547.8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捕获微流体汽泡的电调控观测系统,其单光子计数器、高速摄像机、皮秒脉冲激光器和高频电压源共同连接至一个触发同步发生器;微流体观察组件包括盖层、引入层和基板;盖层表面设有微流道观测区域;引入层处于盖层和基板之间,引入层的前端形成有液体引入口,引入层的后端形成有液体抽出口,引入层的左端形成有皮秒脉冲激光引入口,引入层的右端形成有皮秒脉冲激光引出口;基板凹槽内部沉积有金属电极;皮秒脉冲激光对微流体观察组件产生的气泡进行照射,气泡散射光打在分光棱镜上,单光子计数器捕获分光棱镜的分光进行微观观察,高速摄像机捕获分光棱镜的分光进行辅助观察。本发明有利于调控微流体中气泡,提高微流实验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0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60678.6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367 , H01L23/427 , H01L25/07 , H01L2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器件栅区的散热装置和制作方法,包括硅基板、流道层组件、冷却剂和针鳍,流道层组件和硅基板可拆卸连接,流道层组件上和硅基板上均设置有功率芯片,流道层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针鳍,硅基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工作时,冷却剂通过第一进液口进入硅基板与流道层组件连接后形成的空腔内,然后通过针鳍使得硅基板上的功率芯片及流道层组件上的功率芯片得以快速散热,最后,冷却剂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出。本发明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本装置散热性能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543677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464304.9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PC: G05B19/042 , G01D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药机器人的回零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通过主控制器根据用户指令将各自由度控制模式设定为绝对位置控制模式,伺服驱动器在绝对位置控制模式下,通过零点设定将自由度当前的位置数据保存在伺服驱动器的EEP-ROM存储器中作为零点位置,经过实验测试,配药机器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实现自动回零,且不会发生碰撞,很好地解决了配药机器人在回零过程中的运动干涉问题,并且缩短了机器人回零时间,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很好地满足机械臂之间协同工作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96659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55438.4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医用药瓶开启装置及开启方法,其医用药瓶开启装置包括机架、悬臂、转动架、传动机构、切割机构、用于控制转动架转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用于固定医用药瓶的机械手爪;所述悬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架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转动架连接,所述切割机构固定在转动架上,所述机械手爪位于转动架和切割机构的下方。本发明通过机械手爪将药瓶置于转动架的正下方,使切割机构完成切割安瓿瓶的瓶颈及配合机械手爪完成扳折安瓿瓶的动作来开启安瓿瓶,或者配合切割机构完成扳折西林瓶的动作来开启西林瓶,实现了同一设备能开启不同类型的欧瓶,既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了大量的医护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3011074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10284714.6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硼烷与金属催化剂的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磁控溅射将起催化作用的金属原子均匀沉积到介孔材料基底上得到催化剂粉末,再将催化剂粉末与氨硼烷在无水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挥发掉溶剂得到所述复合储氢材料。该复合储氢材料中的催化剂对氨硼烷的热分解放氢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不仅可以降低氨硼烷的放氢温度,还可有效抑制杂质气体的放出,改善放氢动力学等。本发明方法设备简单,合成速度快,成本低,产品分散性好,金属种类选择性多,催化性能显著,比较容易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54367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464304.9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PC: G05B19/042 , G01D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药机器人的回零控制系统及其实现方法,通过主控制器根据用户指令将各自由度控制模式设定为绝对位置控制模式,伺服驱动器在绝对位置控制模式下,通过零点设定将自由度当前的位置数据保存在伺服驱动器的EEP-ROM存储器中作为零点位置,经过实验测试,配药机器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实现自动回零,且不会发生碰撞,很好地解决了配药机器人在回零过程中的运动干涉问题,并且缩短了机器人回零时间,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很好地满足机械臂之间协同工作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