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737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26582.1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作用的纳观多相界面瞬态观测装置,包括:微针鳍散热结构芯片,其放置在显微检测扫描平台上,在微针鳍散热结构芯片内设有微柱阵列,透镜结构和光纤耦合器,在微柱阵列的微流道中通有包含金纳米颗粒的悬浮溶液,将微针鳍散热结构芯片和显微检测扫描平台置于暗盒中,双脉宽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脉冲在光纤耦合器作用下对准透镜结构,聚焦后从侧面进入微柱阵列中,照射悬浮溶液中的金纳米颗粒,在暗场环境中,对金纳米颗粒被激光脉冲照射后形成的多相界面瞬态进行观测。该装置能够对微柱阵列中产生的纳观多相界面瞬态进行高分辨率暗场观测,能够控制微柱阵列的温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作用的纳观多相界面瞬态观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371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426582.1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作用的纳观多相界面瞬态观测装置,包括:微针鳍散热结构芯片,其放置在显微检测扫描平台上,在微针鳍散热结构芯片内设有微柱阵列,透镜结构和光纤耦合器,在微柱阵列的微流道中通有包含金纳米颗粒的悬浮溶液,将微针鳍散热结构芯片和显微检测扫描平台置于暗盒中,双脉宽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脉冲在光纤耦合器作用下对准透镜结构,聚焦后从侧面进入微柱阵列中,照射悬浮溶液中的金纳米颗粒,在暗场环境中,对金纳米颗粒被激光脉冲照射后形成的多相界面瞬态进行观测。该装置能够对微柱阵列中产生的纳观多相界面瞬态进行高分辨率暗场观测,能够控制微柱阵列的温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作用的纳观多相界面瞬态观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2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32547.8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捕获微流体汽泡的电调控观测系统,其单光子计数器、高速摄像机、皮秒脉冲激光器和高频电压源共同连接至一个触发同步发生器;微流体观察组件包括盖层、引入层和基板;盖层表面设有微流道观测区域;引入层处于盖层和基板之间,引入层的前端形成有液体引入口,引入层的后端形成有液体抽出口,引入层的左端形成有皮秒脉冲激光引入口,引入层的右端形成有皮秒脉冲激光引出口;基板凹槽内部沉积有金属电极;皮秒脉冲激光对微流体观察组件产生的气泡进行照射,气泡散射光打在分光棱镜上,单光子计数器捕获分光棱镜的分光进行微观观察,高速摄像机捕获分光棱镜的分光进行辅助观察。本发明有利于调控微流体中气泡,提高微流实验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2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832547.8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捕获微流体汽泡的电调控观测系统,其单光子计数器、高速摄像机、皮秒脉冲激光器和高频电压源共同连接至一个触发同步发生器;微流体观察组件包括盖层、引入层和基板;盖层表面设有微流道观测区域;引入层处于盖层和基板之间,引入层的前端形成有液体引入口,引入层的后端形成有液体抽出口,引入层的左端形成有皮秒脉冲激光引入口,引入层的右端形成有皮秒脉冲激光引出口;基板凹槽内部沉积有金属电极;皮秒脉冲激光对微流体观察组件产生的气泡进行照射,气泡散射光打在分光棱镜上,单光子计数器捕获分光棱镜的分光进行微观观察,高速摄像机捕获分光棱镜的分光进行辅助观察。本发明有利于调控微流体中气泡,提高微流实验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0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60678.6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367 , H01L23/427 , H01L25/07 , H01L2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器件栅区的散热装置和制作方法,包括硅基板、流道层组件、冷却剂和针鳍,流道层组件和硅基板可拆卸连接,流道层组件上和硅基板上均设置有功率芯片,流道层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针鳍,硅基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工作时,冷却剂通过第一进液口进入硅基板与流道层组件连接后形成的空腔内,然后通过针鳍使得硅基板上的功率芯片及流道层组件上的功率芯片得以快速散热,最后,冷却剂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出。本发明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本装置散热性能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08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160678.6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367 , H01L23/427 , H01L25/07 , H01L21/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器件栅区的散热装置和制作方法,包括硅基板、流道层组件、冷却剂和针鳍,流道层组件和硅基板可拆卸连接,流道层组件上和硅基板上均设置有功率芯片,流道层组件上设置有多个针鳍,硅基板上开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工作时,冷却剂通过第一进液口进入硅基板与流道层组件连接后形成的空腔内,然后通过针鳍使得硅基板上的功率芯片及流道层组件上的功率芯片得以快速散热,最后,冷却剂通过第一出液口流出。本发明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为:本装置散热性能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9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75544.6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30/28 , G16C10/0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固液界面传热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了(1)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2)设定模拟区域的边界条件;(3)势函数的选取;(4)系统弛豫;(5)设定和模拟相关参数;(6)核心算法仿真计算;(7)系统内部平衡态演化;(8)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处理。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基于微观尺度,以碳化硅‑水界面传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碳化硅‑水界面传热的动态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数值分析,对界面热导率,汽泡形核速率进行分析,揭示碳化硅‑水界面的的微观传热作用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932159.7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色双光路明暗场原位正交显微成像系统,高频信号发生器利用电调控效应控制承载平台上的碳化硅基板产生形核汽泡;红色光源从碳化硅基板的底部进行红光入射;绿色激光发射器通过光纤从碳化硅基板的侧部进行绿光入射;入射后的红光和绿光通过碳化硅基板内部的透镜组进行聚焦;从底部入射的红光光路经过汽泡气液界面折射与从侧面绿光暗场光路经过汽泡气液界面散射,聚焦后向上传输的红光光路和绿光暗场光路经过双出口分光模块;绿光通过第一高速摄像机进行摄像捕捉,红光通过第二高速摄像机进行摄像捕捉。本发明采用暗场观测提高分辨率,明场提供充分的汽泡信息,实现微介观尺度下同一形核气泡的实时、原位和同步观测,汽泡信息可信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236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932159.7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色双光路明暗场原位正交显微成像系统,高频信号发生器利用电调控效应控制承载平台上的碳化硅基板产生形核汽泡;红色光源从碳化硅基板的底部进行红光入射;绿色激光发射器通过光纤从碳化硅基板的侧部进行绿光入射;入射后的红光和绿光通过碳化硅基板内部的透镜组进行聚焦;从底部入射的红光光路经过汽泡气液界面折射与从侧面绿光暗场光路经过汽泡气液界面散射,聚焦后向上传输的红光光路和绿光暗场光路经过双出口分光模块;绿光通过第一高速摄像机进行摄像捕捉,红光通过第二高速摄像机进行摄像捕捉。本发明采用暗场观测提高分辨率,明场提供充分的汽泡信息,实现微介观尺度下同一形核气泡的实时、原位和同步观测,汽泡信息可信度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