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5221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532967.9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锁螺栓智能装配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插钉机器人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一快换盘和视觉组件;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快换盘,位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末端侧部设置有所述视觉组件;锁紧机器人包括第二机械臂和第二快换盘;所述第二机械臂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快换盘;插钉工具通过所述第一快换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末端,通过所述插钉机器人带动进行插钉;锁紧工具通过所述第二快换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末端,与所述插钉机器人配合,用于对待锁紧的工件进行锁紧。本发明既可以节省劳动力,又能提高整机制造效率,还能保证零件连接性能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4778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095456.1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23P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盲腔内的螺母拧紧机构及机器人,包括:第一换枪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机械手的操作端;拧紧工具,包括第二换枪盘及用于拧紧螺母的套齿批头;所述第二换枪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换枪盘,所述套齿批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换枪盘。通过利用螺母拧紧机构及机器人对航空发动机盲腔内的轴端螺母进行拧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装配效率,保障了装配质量的一致性,同时还节约了时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盲腔内的螺母拧紧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19610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84484.6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臂标定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超冗余机械臂标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其包括:建立冗余机械臂的名义正运动学模型,确定雅可比矩阵;获取所有关节所受重力矩阵,并在重力矩的基础上得到关节产生的额外的关节转角及弹性系数;通过位姿传感器及已知的机械臂名义MDH参数和冗余机械臂名义正运动学模型,得到关节在测量构型处的位姿误差向量;将所有关节的弹性系数与所有关节的MDH参数误差归并至一个向量Δu,建立Δu到Ej的映射关系,求解得到的Δu定义为首次辨识结果,进行迭代渐近辨识,得到最终的MDH参数和关节弹性系数的辨识结果,以对MDH参数误差和关节弹性系数进行分步分类补偿,得到所有关节最终补偿后的转角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7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810547.1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转子试验台装置,属于燃气轮机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光学平台和驱动系统、双转子系统、控制系统和测试系统;光学平台包括光学平台台面和隔振腿;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双转子系统包括通过弹片联轴器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低压转子和通过驱动装配体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的高压转子,低压转子与高压转子的轴心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控制系统包括trio运动控制器;测试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和用于固定位移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座。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双转子试验台装置,结构科学、工艺简单,工件少质量轻且成本低,高转速、易于推广,可用于开展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等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10547.1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转子试验台装置,属于燃气轮机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光学平台和驱动系统、双转子系统、控制系统和测试系统;光学平台包括光学平台台面和隔振腿;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双转子系统包括通过弹片联轴器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低压转子和通过驱动装配体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的高压转子,低压转子与高压转子的轴心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控制系统包括trio运动控制器;测试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和用于固定位移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座。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双转子试验台装置,结构科学、工艺简单,工件少质量轻且成本低,高转速、易于推广,可用于开展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等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8035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9595.5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F18/24 , G06F18/2131 , G06F18/25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V10/772 , G06V10/141 , G16C20/20 , G16C20/30 , G16C20/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放工作面垮落煤岩混合度实时精准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顶煤垮落过程中第一振动信号和第一图像信号;利用同一综放开采现场的煤矸标定不同比例的煤矸混合物,进行井上模拟试验获取第二振动信号和第二图像信号;根据第一振动信号的特征和第一图像信号的特征构建第一图像与振动信号特征库,根据第二振动信号的特征和第二图像信号的特征构建第二图像与振动信号特征库;将第二图像与振动信号特征库内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煤矸混合度识别模型;将第一图像与振动信号特征库内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输入煤矸混合度识别模型,得到综放开采现场顶煤垮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煤矸混合度量化值。本发明兼顾特征提取的实时性与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1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22332.8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限元分析及计算机模拟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未固化纤维增强金属层板成形仿真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其包括:根据输入的未固化纤维的关键变量,对关键变量进行预处理后得到纤维应变方向,基于应变方向得到纤维的拉伸和剪切应变;基于纤维的拉伸和剪切应变,计算当前剪切角、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更新纤维的名义应力;根据更新后的纤维的名义应力进行起皱判断,起皱判断后进行损伤判断及演化。本发明能在成形过程中有效预测和控制纤维织物的编织角、断裂损伤及起皱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952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2967.9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锁螺栓智能装配系统及方法,其包括:插钉机器人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一快换盘和视觉组件;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快换盘,位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末端侧部设置有所述视觉组件;锁紧机器人包括第二机械臂和第二快换盘;所述第二机械臂的末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快换盘;插钉工具通过所述第一快换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末端,通过所述插钉机器人带动进行插钉;锁紧工具通过所述第二快换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机械臂的末端,与所述插钉机器人配合,用于对待锁紧的工件进行锁紧。本发明既可以节省劳动力,又能提高整机制造效率,还能保证零件连接性能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35347.9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E21D23/12 , E21D23/04 , E21C41/18 , G06F18/2131 , G06F18/22 , G06V20/52 , G06V10/44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772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煤矸识别模型和煤矸图像特征的放顶煤方法及系统,其包括:根据搭建的放煤自动控制实验系统获取煤矿井下实测的不同工况下的振动和煤矸图像信号,提取不同工况下的振动信号的小波包矩阵多尺度能量熵,并存入数据库;将数据库中存储的小波包矩阵多尺度能量熵,以及提取的实时采集振动信号的小波包矩阵多尺度能量熵,都输入构建的基于模糊KL散度的煤矸识别模型进行煤矸识别,确定当前工况;建立煤矸图像特征与不同工况下顶煤含矸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放煤停止临界点时的煤矸图像特征,获取放煤停止判据;基于煤矸识别模型确定的当前工况、放煤停止判据、系统响应时间和放煤速度,确定自动放煤的控制策略,实现放煤的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000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32702.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纵蒙皮拉形机,包括:底座,包括第一地脚支架、与第一地脚支架相对设置的第二地脚支架;上顶组件,一端同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地脚支架、第二地脚支架;拉伸装置,包括第一拉形组件、与第一拉形组件相对设置的第二拉形组件,第一拉形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拉形组件,第一拉形组件、第二拉形组件分别设置于上顶组件的两侧;第一拉形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地脚支架上,第二拉形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地脚支架上。通过上顶组件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拉形组件、第二拉形组件的配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拉伸出各种弯曲程度不同的高铁类蒙皮零件及飞机类蒙皮零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