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249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13767.8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H02K1/20 , H02K9/04 , H02K15/0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定子齿内冷通风结构的空冷发电机的优化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发电机的结构参数建立发电机电磁网络模型、通风网络模型和热阻网络模型并进行耦合得到三域网络模型;根据三域网络模型确定定子齿内冷结构的孔径和位置对发电机电磁、流体和温度的影响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函数关系确定发电机三域网络运行的数据集;根据运行数据集和预设算法对发电机的定子齿内冷通风结构的孔径和位置进行寻优。本发明能够确定定子齿内冷通风结构的最优结构,进而提高空冷发电机的定子散热能力和工作效率,并具有计算方便快捷,易实现的有益效果,适用于其他大型发电机相似新通风结构的开发设计与优化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132497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010213767.8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H02K1/20 , H02K9/04 , H02K15/0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定子齿内冷通风结构的空冷发电机的优化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发电机的结构参数建立发电机电磁网络模型、通风网络模型和热阻网络模型并进行耦合得到三域网络模型;根据三域网络模型确定定子齿内冷结构的孔径和位置对发电机电磁、流体和温度的影响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函数关系确定发电机三域网络运行的数据集;根据运行数据集和预设算法对发电机的定子齿内冷通风结构的孔径和位置进行寻优。本发明能够确定定子齿内冷通风结构的最优结构,进而提高空冷发电机的定子散热能力和工作效率,并具有计算方便快捷,易实现的有益效果,适用于其他大型发电机相似新通风结构的开发设计与优化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165422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382601.9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电动机控制系统,适用于油田设备的高效电动机控制系统,通过绕组连接方式的灵活切换,可以满足电动机起动时所需较高的起动转矩,采取切换供电的方式,既保留了变频器可以灵活调节电动机转速的优势,又保证了电机在不同运行工况均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感应电动机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负载的大小,灵活的调节三相电动机绕组的匝数,这又确保了电动机在不同负载下均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节约了电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55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0254203.8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顶匝线圈涡流损耗和温升的电机定子绕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顶匝线圈是指定子槽内最靠近气隙的绕组导体,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包括中空矩形导体。电机定子绕组还包括实心矩形导体;其中,最靠近气隙的顶匝线圈开始向下至少布置一层所述中空矩形导体,其余为实心矩形导体;中空矩形导体与对应的线圈下层边实心矩形导体之间通过电机端部连结,构成一匝完整线圈。本发明降低了靠近气隙的顶匝及其附近绕组涡流损耗大、温升过高、导体间温差过大等问题,提高了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可有效抑制靠近气隙的顶匝及其附近导体因横向漏磁通产生的涡流损耗,降低顶匝及其附近导体温度,降低槽内导体间温差以及由温度分布不均产生的热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54131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364850.5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的转子结构,能够平衡永磁体轴向温度分布,包括转子铁心、多个永磁体和涡流环;多个永磁体和涡流环嵌入转子铁心内;永磁体沿转子铁心轴向延伸,并且环绕转子铁心轴线布置,每个永磁体截面呈V字型;每个永磁体外表面套装一个涡流环,涡流环位于永磁体的轴向中部。本发明提供的转子结构,通过将永磁体轴向中心位置处套上涡流环的结构,来降低永磁体被涡流环包裹处的涡流损耗,从而平衡永磁体轴向温度分布,减小热应力不平衡引起的永磁电机故障问题。同时涡流环能够降低永磁体最高温度,避免由于局部高温引起永磁体局部失磁问题,提高永磁电机运行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2217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13134.7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有发电和阻尼功能的轨道列车制动辅助系统,包括:第一伸缩装置、第二伸缩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和阻尼翼板;第一伸缩装置的活塞杆连接阻尼翼板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第一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连接在轨道列车的顶部;第二伸缩装置的活塞杆连接风力发电装置的塔架,第二伸缩装置的固定端连接在轨道列车的顶部;阻尼翼板上的旋转轴与轨道列车的顶部相连接,并使阻尼翼板与轨道列车顶部呈预设角度;风力发电装置的塔架垂直固定在轨道列车的顶部。本发明能够利用空气阻尼作用减缓轨道列车前进速度,在减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实现制动目的,提高轨道列车制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操作简单灵活、适应性更强和制动效果好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2005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99162.0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B60L50/30 , B60K7/00 , H02J15/00 , H02J7/34 , H02J7/32 , H02J7/00 , H02J9/04 , H02K7/02 , H02K16/00 , H02K1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动力系统模式转化系统,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自启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前轮驱动主驱电机,辅驱电机作为后驱电机,与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分别相连的逆变器,与双定子盘式飞轮储能机构的定子绕组相连的DC‑AC逆变器,与蓄电池相连的DC‑DC逆变器,使主驱电机与辅驱电机进行连接的离合器。本发明双定子盘式飞轮储能结构把飞轮与电机结构相结合,提升了飞轮储能的功率密度;充分利用了飞轮储能快速充放电的特性,既能够有效降低动力系统冲击电流对电池健康状态的影响,又可以降低瞬时大功率机电能量转换时造成的电能耗散,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还可以提供飞轮储能作为动力系统的备用能量,提高汽车行驶里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111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91478.6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电机端部绕组降温冷却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包覆在所述永磁电机端部绕组上的冷却填充结构,所述冷却填充结构内填充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可吸收工况下永磁电机端部绕组产生的热量;端部绕组也可填充导热固化胶后再包裹冷却填充结构。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端部绕组的温升,确保电机在过载、强振动下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端部绕组填充高导热固化胶,然后包裹冷却袋,可以有效的提高端部绕组热量向冷却袋传导,进而降低端部绕组温升,进一步提高端部绕组结构强度和降低振动,提高电机的抗过载能力,提高电机安全稳定性能。齿部冷却条,可以有效降低齿部温升通过气隙传递至转子,降低转子永磁体热失磁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55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54203.8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顶匝线圈涡流损耗和温升的电机定子绕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顶匝线圈是指定子槽内最靠近气隙的绕组导体,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包括中空矩形导体。电机定子绕组还包括实心矩形导体;其中,最靠近气隙的顶匝线圈开始向下至少布置一层所述中空矩形导体,其余为实心矩形导体;中空矩形导体与对应的线圈下层边实心矩形导体之间通过电机端部连结,构成一匝完整线圈。本发明降低了靠近气隙的顶匝及其附近绕组涡流损耗大、温升过高、导体间温差过大等问题,提高了电机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可有效抑制靠近气隙的顶匝及其附近导体因横向漏磁通产生的涡流损耗,降低顶匝及其附近导体温度,降低槽内导体间温差以及由温度分布不均产生的热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5413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364850.5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的转子结构,能够平衡永磁体轴向温度分布,包括转子铁心、多个永磁体和涡流环;多个永磁体和涡流环嵌入转子铁心内;永磁体沿转子铁心轴向延伸,并且环绕转子铁心轴线布置,每个永磁体截面呈V字型;每个永磁体外表面套装一个涡流环,涡流环位于永磁体的轴向中部。本发明提供的转子结构,通过将永磁体轴向中心位置处套上涡流环的结构,来降低永磁体被涡流环包裹处的涡流损耗,从而平衡永磁体轴向温度分布,减小热应力不平衡引起的永磁电机故障问题。同时涡流环能够降低永磁体最高温度,避免由于局部高温引起永磁体局部失磁问题,提高永磁电机运行安全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