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55974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680010906.5
申请日:200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15 , F01L1/34 , F02D13/023 , F02D13/0238 , F02D13/0261 , F02D31/003 , F02D31/005 , F02D41/0002 , F02D2013/005 , F02D2041/002 , Y02T10/18 , Y02T10/42
Abstract: 当确定出发动机转速NE快速降低(S210的结果为是)时,基于发动机转速NE的下降率NEd计算节气门增加量TAu和气门升程增加量VLu(S220)。然后,通过使用节气门增加量TAu和气门升程增加量VLu增加节气门的目标节气门开度TAt和进气门的目标最大气门升程VLt(S230)。由此,可靠地抑制怠速运转期间发动机转速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180461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17769.8
申请日:2006-0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497 , F02D41/042 , F02D41/083 , F02D2041/0095 , F02P5/1504 , Y02T10/46
Abstract: 电子控制单元(60)执行延迟控制和负载补偿控制。在延迟控制中,从发动机(1)的发动机停止请求被提出时到发动机(1)实际停止时的时段被延长。在负载补偿控制中,发动机功率根据辅助装置(80)的驱动负载调节。进一步,如果发动机停止请求在压缩机(80a)的运行过程中被提出,该压缩机(80a)是辅助装置(80)的一个,则电子控制单元(60)执行功率减少控制,在该功率减少控制中,点火正时被滞后以暂时减少发动机功率。因此,在执行延迟控制的内燃机中,当在辅助装置的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停止请求被提出时可能出现的发动机速度的突然增加被可靠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180461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680017769.8
申请日:2006-0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497 , F02D41/042 , F02D41/083 , F02D2041/0095 , F02P5/1504 , Y02T10/46
Abstract: 电子控制单元(60)执行延迟控制和负载补偿控制。在延迟控制中,从发动机(1)的发动机停止请求被提出时到发动机(1)实际停止时的时段被延长。在负载补偿控制中,发动机功率根据辅助装置(80)的驱动负载调节。进一步,如果发动机停止请求在压缩机(80a)的运行过程中被提出,该压缩机(80a)是辅助装置(80)的一个,则电子控制单元(60)执行功率减少控制,在该功率减少控制中,点火正时被滞后以暂时减少发动机功率。因此,在执行延迟控制的内燃机中,当在辅助装置的运行过程中发动机停止请求被提出时可能出现的发动机速度的突然增加被可靠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0588821C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680010906.5
申请日:200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3/0015 , F01L1/34 , F02D13/023 , F02D13/0238 , F02D13/0261 , F02D31/003 , F02D31/005 , F02D41/0002 , F02D2013/005 , F02D2041/002 , Y02T10/18 , Y02T10/42
Abstract: 当确定出发动机转速NE快速降低(S210的结果为是)时,基于发动机转速NE的下降率NEd计算节气门增加量TAu和气门升程增加量VLu(S220)。然后,通过使用节气门增加量TAu和气门升程增加量VLu增加节气门的目标节气门开度TAt和进气门的目标最大气门升程VLt(S230)。由此,可靠地抑制怠速运转期间发动机转速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646856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80009970.0
申请日:2008-04-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2438 , F02D13/02 , F02D41/2441 , F02D41/2464 , F02D41/249 , F02D41/2493 , F02D2041/001 , F02D2250/16
Abstract: 残留数据判定部(S40),从暂时停止了从备用电源(80)向挥发性存储器(72b)供电的状态恢复供电后,判定残留于挥发性存储器(72b)的变更履历(P)的数据是否是供电即将停止前所存储的数据。基准值学习部(S60),在判定为残留于挥发性存储器(72b)的数据不是供电即将停止前所存储的数据的情况下(S40中“是”),使执行器(60)移动至界限位置(Hi端),将基准值代入初始值(Sg),进而清除变更履历(P)。控制部(71),在由基准值学习部(S60)进行的基准值学习结束前再次暂时停止了来自备用电源的供电的情况下(S30中“否”),供电恢复后,使残留数据判定部(S40)的判定无效化,执行基准值学习。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913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680004336.9
申请日:2006-01-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不破直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13/0207 , F02D13/0265 , F02D41/0002 , F02D41/006 , F02D2041/001 , F02M26/01 , Y02T10/18 , Y02T10/42 , Y02T10/47
Abstract: 当发动机负荷在高负荷区域中时,执行绝对值控制,其中,将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阀正时和进气阀的阀打开持续时间的实际值控制成与基于内燃机的运行状态设定的相应目标值一致。并且当发动机负荷在低负荷区域中时,执行相对值控制,其中,将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阀重叠量的实际值控制成与基于目标值获得的目标阀重叠量一致。因而获得当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在过渡中时对发动机的运行状态适合的用于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0346067C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310102757.3
申请日:2003-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不破直秀
IPC: F02D4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8 , F02D11/105 , F02D2041/1431 , F02D2200/0402 , F02D2200/703
Abstract: 在用于内燃机(1)的进气量(Gafm)推定装置中,燃料喷射开始以前的预定正时流入恰在进气阀上游部分的进气流量是基于空气流量计(8)的输出来计算的(步骤102)。在预定正时由恰在进气阀上游部分的进气压力变化而引起的进气流量变化量(ΔGe)是基于压力传感器(7)的输出而计算的(步骤103)。计算得到的进气流量(Gafm)被加入到变化量(ΔGe)中以获得在预定正时流入气缸的进气流量(Ge)。基于在预定正时流入气缸的进气流量的变化量,流入气缸的进气流量(Ge)被校正为一个进气流量,该进气流量是用来推定实际进气量所需的(步骤105)。
-
-
公开(公告)号:CN1497151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200310102757.3
申请日:2003-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不破直秀
IPC: F02D4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18 , F02D11/105 , F02D2041/1431 , F02D2200/0402 , F02D2200/703
Abstract: 在用于内燃机(1)的进气量(Gafm)推定装置中,燃料喷射开始以前的预定正时流入恰在进气阀上游部分的进气流量是基于空气流量计(8)的输出来计算的(步骤102)。在预定正时由恰在进气阀上游部分的进气压力变化而引起的进气流量变化量(ΔGe)是基于压力传感器(7)的输出而计算的(步骤103)。计算得到的进气流量(Gafm)被加入到变化量(ΔGe)中以获得在预定正时流入气缸的进气流量(Ge)。基于在预定正时流入气缸的进气流量的变化量,流入气缸的进气流量(Ge)被校正为一个进气流量,该进气流量是用来推定实际进气量所需的(步骤105)。
-
公开(公告)号:CN1109189C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CN00809297.4
申请日:2000-06-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4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02 , F02D41/3029 , F02D41/307 , F02D41/3076 , F02D2250/18 , Y02T10/128 , Y02T10/42
Abstract: 发动机运行于均匀加油燃烧模式或分层加油燃烧模式下。无论处于那一种燃烧模式,都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计算集约目标调节阀角度,集约目标调节阀角度反映执行均匀加油燃烧模式时所需发动机力矩。在执行均匀加油燃烧模式时,根据集约目标调节阀角度调节调节阀开度以便调节发动机力矩。在执行分层加油燃烧模式时,根据集约目标调节阀角度调节燃油喷射量以便调节发动机力矩。换言之,无论执行两种燃烧模式中的任何一种,都根据集约目标调节阀角度调节发动机力矩。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这些不同燃烧模式之间的发动机力矩特性匹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