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6527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11591245.0

    申请日:2018-12-25

    Inventor: 永长秀男

    Abstract: 燃料电池堆包括:包括堆叠的单元电池的堆叠体;在单元电池堆叠的堆叠方向上夹持堆叠体的端板;紧固端板的张力板;将张力板固定至端板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中至少之一包括:形成在端板之一的外周边缘中的凹陷部;螺栓孔,其形成在端板之一中,与凹陷部同心地形成,并且具有比凹陷部的内径小的内径;形成在张力板中的通孔;套筒,其形成为具有通孔的圆柱形状并被嵌合到张力板的通孔和凹陷部中;以及螺栓,其穿过套筒的通孔并拧入螺栓孔,张力板的通孔包括其内径在螺栓的轴向方向上朝向端板之一逐渐减小的渐缩内周表面,套筒包括其外径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端板之一逐渐减小的渐缩外周表面,并且渐缩外周表面与渐缩内周表面表面接触。

    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分离件

    公开(公告)号:CN107799786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10772649.9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设置有:膜电极组件(MEA);以及组装到MEA的阴极侧分离件,该阴极侧分离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阴极侧分离件的更靠近MEA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通道在阴极侧分离件的相对侧的第二表面上,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允许氧化剂气体分别流通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凹陷部分,所述第一凹陷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上以从阴极侧分离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凹陷部分,所述第二凹陷部分位于第二表面上以从阴极侧分离件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并且与第一凹陷部分交替布置;以及贯通孔,该贯通孔位于第二凹陷部分的底面上,穿过阴极侧分离件。

    气冷式燃料电池车辆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5824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418175.8

    申请日:2017-06-06

    Inventor: 永长秀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冷式燃料电池车辆。当判定车辆停止时,控制单元通过第一阀阻止第一开口与燃料电池之间的连通。当风扇正在被驱动并且第一开口与燃料电池之间的连通被第一阀阻止时,第二阀打开第三开口。

    气冷式燃料电池车辆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33850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710227943.1

    申请日:2017-04-10

    Inventor: 永长秀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冷式燃料电池车辆,该气冷式燃料电池车辆包括:用于车辆的驱动马达(MG);气冷式燃料电池(80);进气管道(40),该进气管道相对于燃料电池安置在车辆前侧并且将空气导引至燃料电池;进气挡板机构(60),该进气挡板机构打开和关闭进气管道;存储室(R),该存储室相对于车辆的乘客室设置在车辆前侧并且容纳燃料电池、进气管道和进气挡板机构;控制部分(100),该控制部分控制进气挡板机构;以及碰撞检测器(CS),该碰撞检测器检测车辆的正面碰撞。当检测到车辆的正面碰撞时,控制部分(100)将进气挡板机构(60)控制至关闭侧,并且进气管道(40)包括管状的金属板部分或含有弹性成分的树脂部分。

    燃料电池堆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075757.6

    申请日:2019-11-06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堆,包括:第一堆,其包括堆叠的第一单元电池以及第一单元电池的第一堆叠方向周围的第一外周表面;与第一堆并置的第二堆,其包括沿第一单元电池的第一堆叠方向堆叠的第二单元电池以及第二单元电池的第二堆叠方向周围的第二外周表面;外部气体歧管,其向第一堆和第二堆供应反应气体以及从它们排出反应气体;以及外部冷却剂歧管,其向第一堆和第二堆供应冷却剂以及从它们排出冷却剂。

    电动车辆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5805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580029884.6

    申请日:2015-04-16

    Inventor: 永长秀男

    Abstract: 电动车辆具备:配置在形成于客厢(2)的前方的收容室(3)内的主体框架(60);在收容室(3)内经由后侧紧固构造(62r)而被紧固于主体框架(60)的悬架构件(61);以及在比后侧紧固构造更靠前方的位置经由后侧安装座(11r)而被支承在悬架构件上方的燃料电池组(10)。在车辆严重碰撞时,燃料电池组朝后方移动而与紧固构造碰撞,从而紧固构造被破坏,由此,悬架构件从主体框架脱离而燃料电池组朝下方移动且趋向收容室与路面(LD)之间的退避空间(6)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