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12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96725.5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斌 , 奉建军 , 林元铖 , 温晓凯 , 刘志强 , 高军 , 高红兵 , 杨龙强 , 裴涛涛 , 杜云超 , 史宪明 , 郑波 , 欧小强 , 郭瑞 , 朱建林 , 刘凯 , 许召强 , 陈洋宏 , 曾荔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自动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隧道形变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当前隧道变形检测为了精简运算量容易忽略有意义特征点、忽略细节形变的问题,方案要点包括:获取多个区间的隧道点云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多个区间的隧道点云数据进行配准拼接,得到完整隧道点云数据;对完整隧道点云数据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多个切片点云数据;基于改进过滤算法对切片点云数据进行过滤处理;对过滤处理后的切片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包含细节特征和整体特征的拟合断面;基于多个切片点云数据的拟合断面,分析隧道整体和细节的变形情况;通过过滤处理,精简运算量的同时保留有意义特征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28820.X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中铁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变形隧道的变形控制支护结构,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支护和第二支护,第二支护包括气囊,气囊连接有充气和放气的气泵,气囊的内部设置有卷动机构,卷动机构设置有卷筒,卷筒设置有缠绕方向相同的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第一拉索连接气囊的左侧顶部,第二拉索连接气囊的右侧顶部,气囊的外侧设置有支护板,第一支护包括左侧支撑架、拱形支撑顶和右侧支撑架,拱形支撑顶的左端与左侧支撑架转动连接,拱形支撑顶的右端与右侧支撑架转动连接,拱形支撑顶设置有与左侧支撑架、右侧支撑架连接的变形支撑件。用于大变形隧道的变形控制支护结构通过控制气囊增加支撑面积,具有支护强度高、支护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38581.2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围岩的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模筑层、阻尼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模筑层由若干钢纤维混凝土层相互拼接而成,相邻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之间通过阻尼块连接;每片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和所述阻尼层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气囊;当所述气流通道内部气压大于弹性件施加的弹性力时,以推动所述滑板组件在平衡腔室内朝自身另一侧滑动,并通过临时锁合组件以迫使所述子钻头组件朝所述锚钻头外侧伸出。采用本方案,不仅能通过阻尼层和泡沫混凝土实现让压,还能在压力超出阈值时,通过锚钻头内伸出的子钻头组件,重新形成锚固端,以实现在模筑层上的对拉。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62317.3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钻注一体机,涉及隧道工程设备领域,包括钻孔机构、锚注机构、托架、回转部和切换液压缸,钻孔机构和锚注机构平行设置在托架上,切换液压缸可带动托架在回转部上转动以在调定的位置实现钻孔机构和锚注机构的位置切换;上述钻孔机构通过凿岩机、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和钻杆机械手的协同作用可自动完成钻杆接长、钻孔和钻杆拆解的工作;上述锚注机构通过第三夹持装置、锚注装置和锚杆机械手的协同作用可自动完成锚杆在线组装安装和在线注浆;该锚钻注一体机可全自动完成隧道锚固施工中的钻杆接长、钻孔、取出拆解钻杆、锚杆组装、安装锚杆、注浆的全过程,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698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88244.5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1 , G06F18/211 , G06F18/214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N3/006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大变形的分级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包括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特征选择与指标分析、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型优化与调整以及变形预测等步骤;本发明在预处理阶段滤除了数据中的噪声,并提取了不同尺度下的关键信息,确保了输入数据的高质量;通过互信息和mRMR算法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减少了模型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SVM模型结合组合参数优化算法,能够快速搜索出最优超参数,提升了模型在不同环境下的预测性能;最终,通过实时变形数据输入,本发明可实现对隧道变形的精准分级预测,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提升了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541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662894.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形变的试验分析装置、方法及终端,装置,包括层状围岩模型和加压装置;方法包括构造不同深度的衬砌模型,对衬砌模型进行形变分析,确定衬砌模型的各个测点的形变状态;对衬砌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确定衬砌模型的各个测点的受力状态;确定埋深、侧压力系数以及衬砌模型允许的形变范围;确定各个测点的弯矩范围和轴力范围,筛选获得加深深度;本发明通过构建多个不同深度的衬砌模型,并在不同埋深和侧压力系数的情况下进行形变分析和受力分析,获得针对特定埋深和特定侧压力系数环境下的隧道结构,从而减少底隆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4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83824.1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车头压力损失系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进行模型列车动模型试验,从数据采集装置获得模型列车车头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S4:根据模型列车车头压力数据绘制出压力历程曲线;从压力历程曲线上读取最大压力数值,记为ΔpI;S5:依据最大压力数值ΔpI的同一时刻,从数据采集装置获得的加速度数据经过处理,得到对应时刻的模型列车行驶速度数值,记为VTR;S6:根据模型列车行驶速度数值VTR计算得到模型列车马赫数M;S7:根据模型列车马赫数M将ΔpI换算得到换算压力数值,记为ΔpN;S8:根据模型列车马赫数M、换算压力数值ΔpN、模型列车行驶速度数值VTR得出车头压力损失系数ζN。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87153.3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隧道开挖扰动修正的初始地应力的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长大隧道的地应力测试,得出测试地应力值;步骤2)计算测点地应力的力分布与隧道走向关系的倾角值;步骤3)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将测点地应力力分布与隧道走向关系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地应力张量形式;步骤4)对多个主应力依次设定,设定第二主应力SZ是自重产生并反演出围岩的重度γ,对第一主应力SH、第三主应力Sh修正,第一、二主应力分别引入修正系数k和λ,计算出初始地应力值;步骤5)将初始地应力值与测试的地应力值进行对比,反演出最终初始地应力的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原有主应力,反演出重度γ以及引入修正系数k和λ,计算出初始地应力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961228.1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双线隧道底隆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欠缺对隧道底部结构抗变形能力进行主动预测,经常发生因底部结构变形量过大,导致围岩隧道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利用工程参数,建立对应工程模型,并基于工程模型,建立关联模型,在应力释放率自应力释放率初值释放至最大值时,基于支护参数,计算得到待建工程仰拱填充层的底隆变形量,在底隆变形量不满足阈值,调节支护参数,直至底隆变形量满足阈值组。达到通过对隧道底部结构的抗变形能力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底部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以降低底部结构变形量过大的风险,提高围岩隧道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146902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076823.4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寒高海拔环境隧道气动效应动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空气动力学动模型试验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在模型试验台,两端设置第一保温压力仓和第二保温压力仓与隧道模型组成一个密闭系统,列车模型位于导轨上,通过高压气体进入空气炮的炮管中,推动加速活塞带动整个运动部件加速向前,从而实现列车模型的加速,在两侧分别调节不同的温度气压,用于模拟在高寒高海拔隧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并记录相应的空气动力学参数为实际工程的开展提供实验支撑,利用本发明的高寒地区的列车运动运动模型模拟系统及试验方法,可以开展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动模型试验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