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实测数据的寒区隧道保温层厚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441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49544.5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寒区隧道防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域实测数据的寒区隧道保温层厚度计算方法,包括S1、选择至少一段寒区隧道作为测试隧道,将测试隧道所在寒区作为研究区;S2、在测试隧道洞内沿纵向间隔设定多个监测点,监测计算所有监测点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温度振幅;S3、通过数值计算法计算每个监测点保温层铺设厚度;S4、对所有监测点的保温层厚度、年平均气温和年温度振幅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研究区内所有隧道的保温层厚度关于年平均气温和年温度振幅的拟合函数;S5、将研究区内拟建隧道洞口或既有隧道洞内的气温参数代入拟合函数计算获得拟建或既有隧道的保温层厚度。本发明方便更准确计算得到研究区寒区隧道的保温层厚度。

    基于隧道排水量的衬砌水压力计算及结构安全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2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049528.4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隧道排水量的衬砌水压力计算及结构安全预警方法,具体为:实测或计算获取隧道排水盲管相关数据,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得出地下水面与泄水口之间的能量方程,计算绘制泄水孔流量和地下水头关系曲线;以泄水孔实际排水量为计算依据,利用得出的泄水孔流量和地下水头关系曲线,得出该段落作用在衬砌上的最大水压力,结合结构允许水压力计算实现对该段衬砌结构安全状态的判定,并进行结构安全预警。本发明通过监测运营期隧道洞内排水量大小来计算衬砌水压力,结合既有隧道结构允许水压力计算即可实现对该段衬砌结构安全状态进行判定并预警,为隧道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本发明的方法构思新颖,经济适用,使用简单。

    一种缓倾层状围岩铁路大断面隧道底隆预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63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110714381.X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倾层状围岩铁路大断面隧道底隆预判方法,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建设领域,能够提前通过地质情况判断缓倾层状围岩下铁路大断面隧道发生底隆的概率大小:包括步骤采集隧道的现场参数并得出i个影响因素,并取其对应的现场权重值并记为S1、S2、...、Si,组成矩阵S=[S1,S2,...,Si];构建三角模糊数(l,m,u)及其内心值I;得出底隆风险得分F及F的最大值Fmax;并以此得出底隆发生的概率P,发出对应风险预警。本发明能够通过地质情况预判隧道发生底隆的概率大小,从而为设计阶段提前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避免因前期未能及时发现而导致在运营期间出现隧道底隆的问题,从而保证轨道结构的平顺性和列车运营安全。

    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的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21319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0389354.8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的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降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隧址区的降雨情况,通过结构内力监测系统采集衬砌结构内力(包括衬砌表面应力和衬砌结构应力),再将降雨量监测系统与结构内力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建成降雨参数与衬砌结构内力(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训练学习;建立衬砌结构内力(与结构安全度的关系曲线,根据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前预测的结构内力变化趋势值,结合结构全寿命曲线,对结构安全性进行预警。本发明保证了隧道的结构安全,为给岩溶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一种铁路双线隧道内水沟协同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585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183667.5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双线隧道内水沟协同排水系统,包含有排水管、侧水沟、泄水孔和中心水沟,在同一横断面或距离排水下游方向一定纵向间距的两侧侧水沟的相对侧上设置有两个为一组的横向连通孔,每组横向连通孔通过横向协同工作水管连接使得两侧水沟相连通,在中心水沟两侧壁高度的4/5处顺沟安设纵向协同工作水管,至下游一定纵向距离时将纵向协同工作水管折出中心水沟再横向敷设至侧水沟下缘,然后垂直上敷至侧水沟上的纵向连通孔并接通。本发明充分协调、发挥隧道侧水沟、中心水沟的潜在排水功能,避免或减低或延迟单侧沟满溢或中心沟全部或局部满溢而引起水淹轨道水害发生,充分保障隧道的正常安全运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