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硅纳米线阵列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2790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34604.2

    申请日:2017-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硅纳米线阵列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晶体管制备包括:提供基底,并于基底表面沉积由第一材料层及第二材料层交替的叠层材料层,第二材料层为含硅材料层;形成沟道区及与其两端相连接的源区和漏区的图形;刻蚀叠层材料层,直至暴露出基底;腐蚀上述结构,得到三维硅纳米线阵列沟道、源区及漏区;于硅纳米线沟道表面沉积介质层;于源区、漏区的顶部表面以及纳米线沟道外围的基底上制作源电极、漏电极及栅电极。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环栅式结构,可实现360°环绕式感应,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采用三维堆叠的阵列结构,可减小器件尺寸,实现信噪比的提升,省略源漏掺杂的步骤,工艺简单适于批量生产。

    基于超薄绝缘层SOI上的MOSFET背栅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3013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41242.7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薄绝缘层SOI上的MOSFET背栅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提供一SOI衬底,所述SOI衬底绝缘层的厚度为20nm~40nm;2)制作器件区域;3)形成源区及漏区及沟道区;4)于所述SOI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5)形成金属接触开孔,并制作金属接触电极;6)制作电极保护层,并露出栅极传感区域;7)于所述体硅衬底背面制作背栅;8)对栅极传感区域表面进行表面活化修饰。本发明与其他背栅结构相比,SOI衬底中的绝缘层很薄,厚度控制在20nm~40nm,在沟道材料厚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加了背栅对沟道的控制能力,增大沟道材料的耗尽从而得到更高的亚阈值斜率,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因此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

    基于sSOIMOSFET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931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41241.2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SOI MOSFET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提供一sSOI衬底,所述sSOI衬底的顶层应变硅的厚度为10nm~50nm;2)制作器件区域;3)形成N+源区及N+漏区及应变沟道区;4)于所述sSOI衬底表面形成介质层;5)形成金属接触开孔,并制作金属接触电极;6)制作电极保护层,并露出栅极传感区域;7)于所述体硅衬底背面制作背栅;8)对栅极传感区域表面进行表面活化修饰。本发明采用应变硅作为沟道,由于应变技术使沟道材料的迁移率增加,得到较高的信噪比;且随着沟道材料的减薄使沟道达到全耗尽状态,其相应器件的亚阈值斜率减小,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因此本发明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

    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7497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236051.4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垂直遂穿的场效应晶体管及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晶体管制备包括:提供SOI衬底;减薄顶层硅,定义出硅纳米线沟道图形及连接于两端的源区图形及漏区图形;将上述图形转移至顶层硅上,并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硅纳米线沟道、源区及漏区;减薄源区,并于部分源区表面及纳米线沟道表面形成介质层;于源区的表面制作源电极,于所述漏区表面制作漏电极,并于底层硅或埋氧层上制作栅电极。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晶体管基于垂直隧穿,包含点隧穿和线隧穿,具有更低的亚阈值斜率,可用于高灵敏的生化分子检测;具有双极特性,可对双向检测结果进行对照,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采用高K介质层材料,增强检测的稳定性并提高对生物分子的响应能力。

    一种垂直结构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0152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310573840.2

    申请日:201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垂直结构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步骤:提供一SGOI衬底,包括埋氧层和P型重掺杂SiGe;在所述P型重掺杂SiGe依次沉积形成硅层和N型重掺杂SiGe;利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刻蚀所述N型重掺杂SiGe,在所述硅层一侧表面形成漏极;刻蚀所述硅层形成具有纳米线或纳米棒结构的沟道;利用化学腐蚀工艺去除所述沟道下部分P型重掺杂SiGe,使所述沟道悬空,与所述漏极处于相对的另一侧的P型重掺杂SiGe定义为源极,所述漏极、沟道和源极构成垂直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垂直结构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中漏极、沟道和源极为垂直结构,可以增大隧穿面积,提高器件的驱动电流。另外,形成的悬空的沟道可以进一步抑制器件的漏电流。

    一种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0153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74824.5

    申请日:2013-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1 H01L29/423 H01L29/66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至少包括步骤:提供一具有顶层硅、埋氧层和底层硅的SOI衬底,在所述顶层硅两侧进行离子注入分别形成源极和漏极;在所述SOI衬底表面自下而上依次形成本征硅层、栅介质层和栅极层;利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刻蚀所述本征硅层、栅介质层和栅极层形成堆叠结构,所述堆叠结构与所述源极部分交叠、与所述漏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预设距离。本发明利用所述堆叠结构与源极的交叠,可以增大隧穿面积,进而增大驱动电流;另外,所述堆叠结构与所述漏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预设距离,通过该预设距离可以抑制隧穿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双极性效应,降低亚阈电流。

    一种图形化全耗尽绝缘体上Si/NiSi2衬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37546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384180.4

    申请日:2011-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形化全耗尽绝缘体上Si/NiSi2衬底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抬离(lift-on)技术制作图形化的金属Ni层,通过退火工艺使Ni层与Si衬底反应生成NiSi2,通过刻蚀工艺控制不同区域的顶层硅厚度,以合理选择用于制备双极电路和用于制备CMOS电路的顶层硅厚度。最后通过智能剥离工艺对其进行转移,以在传统SOI衬底的BOX层和顶层硅之间的部分区域插入一层金属硅化物NiSi2,代替常规SOI双极晶体管中的集电区重掺杂埋层,未插入NiSi2的区域用以制造MOS器件,从而达到减少双极电路所需的顶层硅厚度、简化工艺等目的。本发明的工艺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