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测控台及测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696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322081.1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测控台及测控方法,其包括发动机测试台与控制终端两部分,被测发动机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尾喷管和进气道,并附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Arduinomega2560单片机控制器以及用于测量被测发动机和外界环境数据的多个传感器组;所述发动机测试台可移动;所述主设备车靠近所述被测发动机的一侧设置有防倾覆侧向支撑臂;所述被测发动机的上部和侧向安置防爆亚克力板。所述控制终端包括电脑主机、显示器和指令盒。本发明能够测试和采集无人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时的重要性能参数,评估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在各个工况运转时的性能特性和功率输出指标。

    无人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测控台及测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69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322081.1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测控台及测控方法,其包括发动机测试台与控制终端两部分,被测发动机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尾喷管和进气道,并附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Arduinomega2560单片机控制器以及用于测量被测发动机和外界环境数据的多个传感器组;所述发动机测试台可移动;所述主设备车靠近所述被测发动机的一侧设置有防倾覆侧向支撑臂;所述被测发动机的上部和侧向安置防爆亚克力板。所述控制终端包括电脑主机、显示器和指令盒。本发明能够测试和采集无人机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时的重要性能参数,评估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在各个工况运转时的性能特性和功率输出指标。

    串联式油电混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936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91180.8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串联式油电混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建模方法,通过无人机目标需求根据预设方法确定无人机动力系统动力组件,再通过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方法进行各动力组件的布局与连接,再通过试验方案搭建动力系统一体化验证平台后进行动力系统特性试验,最后通过建模方案基于试验数据搭建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验证方法验证模型准确性。本发明实现了串联式油电混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在不同任务模式和工况下的油电协同驱动与能量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简便高效地对动力系统可靠性与正确性进行验证、实现方便快捷地对动力系统进行仿真平台的搭建,以为此类型无人机的控制及能量管理策略和多工作模式功率的协调调度提供数值分析的依据。

    串联式油电混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936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091180.8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串联式油电混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建模方法,通过无人机目标需求根据预设方法确定无人机动力系统动力组件,再通过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方法进行各动力组件的布局与连接,再通过试验方案搭建动力系统一体化验证平台后进行动力系统特性试验,最后通过建模方案基于试验数据搭建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验证方法验证模型准确性。本发明实现了串联式油电混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在不同任务模式和工况下的油电协同驱动与能量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简便高效地对动力系统可靠性与正确性进行验证、实现方便快捷地对动力系统进行仿真平台的搭建,以为此类型无人机的控制及能量管理策略和多工作模式功率的协调调度提

    一种可水路两栖自主起降的仿生扑翼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217554180U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23400637.4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水路两栖自主起降的仿生扑翼飞行器,包括机架机架和铰接在机架尾部的尾翼固定台,尾翼固定台上设有三号舵机,三号舵机的输出轴连接尾翼,机架尾部设有二号舵机,二号舵机的输出轴设有一号连杆,尾翼固定台上设有二号连杆,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的端部均与三号连杆铰接,机架上设有扑翼以及控制扑翼扇动的一号舵机,机架上还设有给一号舵机、二号舵机、三号舵机提供电量的电池盒,机架头部和尾部均设有涵道螺旋桨,机架底部设有浮筒。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旋翼和扑翼的混合式布局,在涵道螺旋桨的作用下,不需要手动滑翔起飞或弹跳起飞,实现了自由起降,更加方便实用;加装浮筒,能够同时满足水面与陆地的自主起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