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70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42175.5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 , G06F16/29 , G06F18/21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一种海陆间迁移热浪生命过程追踪和未来风险预估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数据下载;识别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事件;量化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时空属性特征;检测不同人类活动对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的影响;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迁移和登陆或入海的天气尺度与年代际尺度的物理机制;预估未来高排放情景下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的风险;本发明解析了人为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情形、明晰了其登陆与入海的物理机制,有助于加深对两类海陆间迁移热浪生命周期过程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下两类海陆间迁移热浪带来的自然挑战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1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83050.0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质环境监测分析预警装置,属于地质环境监测分析预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上螺帽,上螺帽的一侧开设的通孔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外侧表面下端设置有下螺帽,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球形关节,球形关节相对于螺杆的一端设置有脚座,脚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底座。为一种地质环境监测分析预警装置增设了可调节支脚结构,其中球形关节可保证支脚调节角度,螺杆可保证其调整长度。在山地、丘陵等不平整的地形中,可调节支脚能使装置保持平稳放置,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斜坡上,通过调整支脚长度,使装置保持水平状态。装置平稳有助于传感器更精确地感知地质环境的细微变化,减少因倾斜导致的数据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89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539923.9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15/06 , G01N15/075 , G01N21/53 , G01J5/00 , G06V20/13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辐射传输模拟耦合机器学习技术的云霾探测方法,包括:根据电磁辐射在地‑气系统中传输的辐射传输方程,模拟卫星传感器接受到的大气和地表辐射信息,获得不同可见光‑近红外通道TOA表观反射率和热红外通道亮度温度数据集;利用机器学习分类器,对获取的数据集样本进行训练和验证,得到训练好的机器学习分类器;将训练好的机器学习分类器应用于预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获得云霾预测结果。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避免了对先验知识的依赖和多个阈值的设置带来的测试逻辑复杂、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来源于模拟数据,避免了训练样本区域与测试区域不一致造成的时空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62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322564.2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4 , G01W1/10 , G06F18/00 , G06F18/10 ,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区陆地水循环的增强机制分析和变暖信号识别方法,利用观测数据,对全球范围干旱区和湿润区进行识别;利用CMIP6的历史不同外强迫试验和未来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模拟试验的数据,量化历史和未来的干湿区降水增加速率;计算干湿区局地变暖速率和降水对变暖响应速率,并探究变暖影响下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增加速率在干湿区的差异;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识别干湿区降水增加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指纹模式,计算信噪比量化干湿区变暖信号的可能性;采用最优指纹法检测干湿区降水变化中不同的外强迫信号,量化不同外强迫导致降水增加的变化量。本发明有助于加深对全球陆地水循环的认识,为制定干湿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79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400036.5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最优插值的再分析地表太阳辐射数据误差修正方法,利用再分析模拟的栅格数据与地面站点观测数据之间的误差的空间协方差结构,基于最小二乘最小化原理,构建权重函数,对再分析模拟的栅格数据按照栅格单元进行调整,以每个栅格为单位进行误差校正,使得校正值的最小平方误差最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有效减小再分析栅格数据的系统误差,改善其变异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164986.2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21/25 , G01N21/27 , G01N21/47 , G06K9/62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植被指数(VI)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Car/Chl)反演方法,通过模拟数据集分析构建的多个候选植被指数组合对Car和Chl相关性变化的敏感性,选取对其不敏感的植被指数组合VI1;获取实测数据集进行验证,将实测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待测数据集,通过训练样本建立植被指数组合VI1与训练样本Car/Chl2的线性校准模型;计算获得各待测样本的植被指数组合VI1,将各待测样本的植被指数组合VI1代入线性校准模型,获得各待测样本的反演值,将各待测样本的反演值与各待测样本的Car/Chl3进行对比,获得反演的精确度。本发明可以提升叶片Car/Chl反演的精度,构建的植被指数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相关性变化影响较小,从而能够提高叶片Car/Chl反演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945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492434.8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7 , G01W1/10 ,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8/24 , G06F18/23213 , G06F18/21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一种海源性登陆洪水的风险评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步骤:数据采集;海源性登陆洪水事件识别;海源性登陆洪水时空特征量化;海源性登陆洪水的归因与影响;海源性登陆洪水的迁移和登陆分析与机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明晰了其对人为气候变化的响应、解析其物理机制,有助于加深对海源过量陆向水汽输送级联效应的认识,为制定海源性登陆洪水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2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53332.5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一种陆面蒸散发驱动因子识别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步骤:数据采集;全球陆面蒸散发时空演变;全球陆面蒸散发的模型模拟性能评估;全球陆面蒸散发驱动因子的检测与归因;全球陆面蒸散发驱动因子时空特征量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探究蒸散发变化并评估生态系统模型性能,识别其中不同驱动因子信号并量化其贡献,评估不同驱动因子对蒸散发影响的时空特征,分离气候因子对蒸散发趋势影响,并量化其主导贡献,有助于提高对气候变化下水文循环的动态演变和碳汇管理等问题的科学认识。
-
公开(公告)号:CN1192966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41572.9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16C20/70 , G06F18/214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M2.5和O3联合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涉及环境污染预测领域,PM2.5和O3联合估算方法主要包括:对PM2.5和O3影响因素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PM2.5和O3预测模型,利用训练集和验证集对PM2.5和O3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得到最终PM2.5和O3预测模型;根据测试集,利用最终PM2.5和O3预测模型,得到PM2.5和O3联合估算结果。实施本发明提供的PM2.5和O3联合估算方法、介质及设备,能提升PM2.5和O3估算的精度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189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59000.6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溶胶数据预测模型的配置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用于在面临气溶胶观测站点分布非常不均匀的情况下,考虑构建大气污染监测站点与气溶胶监测站点所监测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此配置的气溶胶数据预测模型可以输入实际情况下便于获得且站点分布广泛的大气污染监测数据,来达到预测各个位置的气溶胶数据的目的,具有显著改善的时空分布覆盖面还有数据质量,减少了新增监测站点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可以满足实际情况下对于气溶胶的高质量监测需求,进而有助于对于大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