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70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42175.5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 , G06F16/29 , G06F18/21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一种海陆间迁移热浪生命过程追踪和未来风险预估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数据下载;识别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事件;量化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时空属性特征;检测不同人类活动对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的影响;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迁移和登陆或入海的天气尺度与年代际尺度的物理机制;预估未来高排放情景下海源型登陆热浪和陆源型入海热浪的风险;本发明解析了人为气候变化下的响应情形、明晰了其登陆与入海的物理机制,有助于加深对两类海陆间迁移热浪生命周期过程的认识,为应对气候变化下两类海陆间迁移热浪带来的自然挑战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62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322564.2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4 , G01W1/10 , G06F18/00 , G06F18/10 ,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区陆地水循环的增强机制分析和变暖信号识别方法,利用观测数据,对全球范围干旱区和湿润区进行识别;利用CMIP6的历史不同外强迫试验和未来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模拟试验的数据,量化历史和未来的干湿区降水增加速率;计算干湿区局地变暖速率和降水对变暖响应速率,并探究变暖影响下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增加速率在干湿区的差异;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识别干湿区降水增加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指纹模式,计算信噪比量化干湿区变暖信号的可能性;采用最优指纹法检测干湿区降水变化中不同的外强迫信号,量化不同外强迫导致降水增加的变化量。本发明有助于加深对全球陆地水循环的认识,为制定干湿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4170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36486.3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 , G06Q30/01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时空尺度城市降水归因及影响评价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步骤:数据采集;城市化程度的识别;城市化对极端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对极端降水非稳态频率分析;城市化对极端降水非稳态影响的成因;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极端降水趋势贡献的归因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助于理解城市化对多时空尺度降水模式的影响以及归因,为我国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策略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22564.2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4 , G01W1/10 , G06F18/00 , G06F18/10 , G06F16/2458 , G06F16/29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湿区陆地水循环的增强机制分析和变暖信号识别方法,利用观测数据,对全球范围干旱区和湿润区进行识别;利用CMIP6的历史不同外强迫试验和未来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路径模拟试验的数据,量化历史和未来的干湿区降水增加速率;计算干湿区局地变暖速率和降水对变暖响应速率,并探究变暖影响下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增加速率在干湿区的差异;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识别干湿区降水增加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指纹模式,计算信噪比量化干湿区变暖信号的可能性;采用最优指纹法检测干湿区降水变化中不同的外强迫信号,量化不同外强迫导致降水增加的变化量。本发明有助于加深对全球陆地水循环的认识,为制定干湿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52330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11090.2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7/18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内陆干旱事件识别与传播机理分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利用历史试验和未来试验的数据,对全球范围的新型干旱事件进行识别;提取干旱事件的时空三维立方体,量化全球海洋‑内陆干旱时空特征,寻找热点登陆区;结合不同试验对未来时期海洋‑内陆干旱进行预估,对历史和未来时期的海洋‑内陆干旱指标变化进行人为活动信号检测;以干旱期间水汽输送为参考,解析干旱历史时期的激活机制与未来时期的加强机制;明晰干旱过程的主导物理因子,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受干旱影响区域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本发明识别新型干旱事件,并解析其传播机理,有助于加深对海洋‑内陆干旱的认识,为制定海洋‑内陆干旱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8846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3358.6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0 , G06N7/01 , G06Q50/26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科学领域,公开了一种洪水风险的人类活动信号检测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洪水事件识别;洪水事件发生概率趋势量化;洪水事件归因风险分数量化;基于信噪比准则的洪水事件中人类活动信号识别;洪水风险的人口和土地暴露评估;未来洪水量级和变率量化;洪水量级和变率对洪水发生概率影响预估。本发明有助于深化对洪水潜在影响的认识,为未来的防洪减灾规划、城市布局调整及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5136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36668.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带气旋引发区域强降水事件识别与非稳态特征分析方法,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区域性强降水事件的识别;热带气旋与区域性强降水事件的关联;热带气旋引发的区域强降水的特征的识别;热带气旋引发的区域强降水特征变率分析;热带气旋引发的区域强降水特征的非稳态频率分析;热带气旋引发的极端区域强降水事件重现期缩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充分识别热带气旋引发的区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和移动特征,厘清热带气旋引发的极端区域强降水事件重现期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热带气旋引发的强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为抗御热带气旋引发的灾害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474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2364.2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13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基于土壤水分时空演变的气候驱动分析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使用多套表层土壤水分数据集,包括卫星遥感、陆面同化、诊断模型、再分析模型和气候模式模拟,量化人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明晰不同数据集间表层土壤水分长期时空演变特征的一致性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全球表层土壤水分变化背后的大气物理机制,利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揭示全球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对人为气候变化和气候内部变率的响应;本发明通过明确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素,为改进土壤水分数据集质量、提高级联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减缓全球变暖和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36378.4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Q50/26 , G06Q10/0635 , G06F18/2431 , G06F18/24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中和领域,公开了一种城市化作用下的干湿热浪归因评价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为: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对中国城乡站点进行分类;利用气象站观测数据和CMIP6模式数据,对四种热浪类型进行识别和划分;使用概率比计算四种干湿热浪的历史发生概率和城市化作用的贡献;采用最优指纹法检测四种干湿热浪变化中不同的外强迫信号,并量化不同外强迫导致热浪增加的变化量;使用CMIP6未来不同碳排放情景模拟试验的数据,计算未来不同温升情景下四种热浪的演变情况;量化在有/无城市化作用条件下,温室气体持续排放造成城市人口暴露于四种热浪下的风险。本发明有助于加强对干湿热浪潜在影响的认识,为城市未来规划、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5848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20421.6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科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厄尔尼诺事件识别及向拉尼娜转变预警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中的海表温度和近地面2米气温数据,计算海温格点与气温格点之间的滞时互相关系数,构建全球范围气温与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中太平洋海温之间的有向网络;使用平均链接强度量化气温节点的重要性,结合链接数、链接强度的时空变化,识别对厄尔尼诺具有超前响应的关键区域,并预警厄尔尼诺事件向拉尼娜事件的转变。本发明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提高对拉尼娜事件的预测准确性,从而为灾害预防和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