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5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25135.7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01/12 , A01N43/56 , A01P7/04 , A01P3/00
Abstract: 一种苯氧吡啶乙胺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和II: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广谱而优异的杀菌活性,可用于防治在多种作物上由四大致病真菌纲: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病害引起的病害及具有一定的内吸性并可用作叶面和土壤杀菌剂,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并且,还具有较好的杀虫和杀螨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害虫和螨。
-
公开(公告)号:CN115925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01783.8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207/46 , C07D405/04 , C07D409/04
Abstract: 一种具有式LW吡咯啉‑2(3H)‑酮类化合物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式中,R1为选自下述的基团:烷基、芳甲基,R2为选自下述的基团:烷基、芳基、杂环芳基,R3为选自下述的基团:氰基、羧酸酯基、酰基;其制备方法是由2‑溴代乙酰胺与酰基乙氰或酰基乙酸酯或酰基酮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一锅法”反应得到;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试剂价廉,易于操作,能够方便的制备多取代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以及用作其他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前体。
-
公开(公告)号:CN104744394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085018.0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277/24 , C07D213/50 , C07D263/32 , C07D277/64 , C07D233/64 , C07D241/12 , C07D241/42 , C07D215/14 , C07D239/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对称合成含三氟甲基手性季碳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不对成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在有机溶剂中,在双噁唑啉手性配体和镍催化剂的催化下,三氟甲基硝基烯与2‑乙酰基氮杂芳香化合物反应不对称合成(R)‑3‑三氟甲基‑3‑硝基甲基‑1‑(氮杂芳香环‑2‑基)‑丁‑1‑酮。本发明方法反应产率高,光学纯度高。本发明方法可作为提供三氟甲基季碳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制备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624308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22540.2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01/04 , A01N43/40 , A01P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1/04 , A01N4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虫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杀虫剂领域的含三氟甲基的吡啶基吡咯啉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其中,R1为H,卤素,C1-7烷基,氰基,三氟甲基中的一种,R2为苯基,取代苯基,C1-8烷基中的一种;经检测,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对小菜蛾和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当R1为4-叔丁基,R2为苯基时,对棉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当R1为5-F,R2为苯基,或R1为5-CF3,R2为苯基时,对小菜蛾具有100%的抑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6173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17865.5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F9/54 , C07F9/58 , C07F9/6503 , C07F9/6509 , C07F9/6553 , A01N57/22 , A01N57/24 , A01P3/00 , C07D213/61 , C07D213/78 , C07D213/55 , C07D213/50 , C07D21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式I所示的三芳基鏻盐类的3,3‑二芳基丙烯酸酯/酰胺类杀菌化合物、制备方法、并以其作为活性成分制成的制剂在农作物、园艺和蔬菜多种病菌防治中的应用,作为活性成分的本发明的式I所示化合物在对农作物、园艺和蔬菜中病菌的防治中活性高,即使在很低的剂量下也能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并且防治谱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663189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70735.4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C257/20 , C07C257/18 , C07C303/36 , C07C311/51 , C07D333/38 , C07D307/68 , C07F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57/20 , C07C257/18 , C07C303/36 , C07D307/68 , C07D333/38 , C07F9/2454 , C07C311/51
Abstract: 本说明涉及一种式(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式(V)所示化合物与式(IV)所示化合物在铑催化剂的催化下在惰性气氛下反应得到式(I)所示化合物。本发明方法利用对水氧有较好稳定性的过渡金属铑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经过催化过程,得到不同取代的脒类化合物,其反应原料简单易得,反应对官能团具有较好的容忍性和普适性,可广泛用于制备不同取代的脒类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649945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62414.1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C311/58 , C07C311/60 , C07C303/36 , C07F5/02 , C07D295/215 , C07D239/52 , C07C311/53 , C07C311/55 , C07D333/34 , C07D251/16
Abstract: 本说明涉及一种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所示化合物在钯催化剂的催化下,在一氧化碳气氛下,在溶剂中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本发明方法所涉及的反应不需要严格的无水无氧条件,不需要高压力的一氧化碳气氛,操作方便简单,且对官能团具有很好的容忍性和普适性,同时催化剂用量极小,反应成本很低,可广泛用于制备磺酰脲类化合物。R1-SO2-NH-CO-X(R3)n-R2 (I)R1-SO2-R4(II)HX(R3)n-R2 (III)其中,X是O或N;n为0或1;当X是O时,n=0;当X是N时,n=1;R1选自芳基、杂芳基、烷基、烯基或炔基;R2选自芳基、杂芳基、烷基、烯基或炔基;R3选自H,R2,或者R3与R2一起连接成环;R4为N3或卤原子;当R4为卤原子时,体系中还包括叠氮化钠。
-
公开(公告)号:CN11483570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15353.2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IPC: C07D413/04 , A61K31/4439 , A61P31/10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抗念珠菌活性的吡噁唑菌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I所示:在式1中,涉及一类5‑甲基‑5‑(6‑苯氧吡啶‑3‑基)‑3‑取代噁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作为医用抗真菌剂的应用,所示化合物对病原真菌,尤其是念珠菌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哺乳动物高度安全,可作为抗念珠菌和其它真菌感染的药剂使用,同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不同生物物种复合物III配体结合口袋入口处氨基酸残基的差异性作为评判其选择性的标准,用以开发以线粒体复合物III为靶标的医药或农药产品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855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72743.1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D413/06 , A01N43/7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式(HB)的喹诺酮基噁唑烷酮化合物、其溶剂化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喹诺酮基噁唑烷酮化合物是由将3‑喹诺酮羧酸制成酰氯,然后与不同取代的噁唑烷酮缩合得到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喹诺酮基噁唑烷酮化合物对各种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晚疫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优于商品药剂噁唑菌酮,其中,R和R’具有如本文中给出的定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10538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3055.X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IPC: C07F9/54 , C07F9/6512 , C07F9/6503 , A01N57/22 , A01N57/2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农用杀菌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类含三苯基鏻阳离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合成方法与应用,给出了化合物的结构通式I及其合成路线;并用化合物中活性成分制成的病菌防治剂在农作物、园艺和蔬菜中的应用;该病菌防治剂对农作物上病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是这些病菌防治剂的活性高,在很低的剂量就表现出非常好的防效,并有广泛的防治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