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6694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144726.3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进路控制方法、系统,将配置数据分为场景逻辑规则数据和特定站场数据;读取所述场景逻辑规则数据,并结合特定站场数据实现特定车站的联锁进路控制;其中,场景逻辑规则数据用于描述检查逻辑,并适配于不同制式联锁进路控制;特定站场数据用于描述进路信息。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在功能或场景变化时无需修改联锁逻辑软件,不影响原有联锁逻辑,且容易实现,数据制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68315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12053.5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A61B5/18 , A61B5/0205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程生理体征提取的驾驶员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双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驾驶员rPPG信号提取模型;S2、采集驾驶员面部图像序列信息,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得到的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发送至远程生理体征提取装置;S3、远程生理体征提取装置将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输入驾驶员rPPG信号提取模型,得到驾驶员rPPG信号,对驾驶员rPPG信号进行去噪、变换处理得到驾驶员生理特征参数后,发送至驾驶员状态警示装置;S4、驾驶员状态警示装置根据驾驶员生理特征参数,计算驾驶员实时驾驶状态,判定驾驶风险程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远程生理体征提取的驾驶员状态监测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53504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45742.9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组列车及列车群组自主编组方法、系统,确定列车编组链表;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根据所述列车编组链表通信形成群组列车,完成列车自主编组,其中,所述第一列车为群组首车或群组跟随车,所述第二列车为群组跟随车;确定所述列车编组链表包括:根据通信链表结点信息和列车运行计划,确定存入所述列车编组链表的列车群体;根据所述列车运行计划,确定所述列车群体的排列顺序。本发明中,列车与列车之间采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列车与列车的直连通信,并通过列车之间的通信形成编组,同时列车编组的过程中可以优化运行计划,列车运行计划由列车来执行并将优化建议反馈至调度中心,同时编组调整策略更加及时。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29866.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IGBT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对目标列车中的IGBT器件进行加速老化实验,获取IGBT器件在老化过程中对应的运行数据集;根据结温预测公式以及运行数据集,确定IGBT器件在不同工况下对应的结温,根据结温建立IGBT器件对应的寿命模型;根据寿命模型以及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建立IGBT器件对应的预测方程;根据预测方程以及IGBT器件的当前运行参数,预测IGBT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IGBT器件寿命预测方法的复杂性,提高预测方法的便捷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1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683146.X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3 , H01M10/615 , H01M10/657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货运列车的车‑车通信电台加热方法及加热装置,利用电感续流特性以及全桥逆变原理,使用电池自身能量产生脉冲电流用于电池的内部加热;使用脉冲宽度控制方式控制驱动半桥的通断,进而根据占空比控制加热电路的电流,加入PID控制器实现加热电流的控制。本发明提出方案不需要外部电源供应,直接利用被加热电池自身能量用于内部加热,并且并能够实现加热电流的自由调节,具有加热效率高,可灵活调节的优势,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抵抗能力。同时利用参数辨识方法,计算允许最大加热电流,在保证快速预热的同时避免过充过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29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684674.7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载组合列车协同通信一致性制动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列车制动过程中,制动控制器根据每个子节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置信息等状态变量,结合执行器约束和车厢间相对位移严格约束,采用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计协同制动控制器;通过设计列车一致性制动力控制方法,解决最小化车厢之间速度不一致性和相对位移差的性能指标。本发明减少列车刹车时的相对位移和车厢间的速度不一致性,降低了刹车过程中车钩力的大小,能有效的减少车厢结构损伤,并且提高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734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190602.2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 长沙南睿轨道交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远程机车控制方法及系统,判断是否满足联控条件,若满足,则设置主从节点、车号、股道、联控模式;判断设置的主从节点、车号、股道、联控模式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进入联控等待状态,配置被控机车网络标识,对主模式联控请求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主模式联控请求发送至被控机车;被控机车核定主节点参数,并设置从节点参数,根据车号和股道号生成被控机车从节点唯一的网络标签并自锁,被控机车从单机控制状态进入联控状态并自锁,并将设定结果反馈至主节点;当主节点与从节点联控组网信息有效时,建立联控模式,并锁定主节点与从节点的链接关系,主节点与从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可以提升货运线路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3534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06679.1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过分相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方法专用于准确确定列车安全快速过分相位置的问题。本发明首先确认中性区段位置,根据中性区段位置得到分相区;再根据分相区分析得到授权终点EOA闭塞分区不可达区域起点P1和授权终点EOA闭塞分区不可达区域终点P2,并以起点P1和终点P2作为列车过分相的位置。列车在距分相区起点一定时间时输出过分相控制命令,车头越过分相区终点一定距离后撤销过分相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自动过分相。本发明准确确定列车安全快速过分相的位置,有效解决列车在通过接触网中性无电区时的速度损失问题,显著缩短列车过分相时间,增强了区间通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5343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106679.1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车过分相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无方法专用于准确确定列车安全快速过分相位置的问题。本发明首先确认中性区段位置,根据中性区段位置得到分相区;再根据分相区分析得到授权终点EOA闭塞分区不可达区域起点P1和授权终点EOA闭塞分区不可达区域终点P2,并以起点P1和终点P2作为列车过分相的位置。列车在距分相区起点一定时间时输出过分相控制命令,车头越过分相区终点一定距离后撤销过分相控制命令,从而实现自动过分相。本发明准确确定列车安全快速过分相的位置,有效解决列车在通过接触网中性无电区时的速度损失问题,显著缩短列车过分相时间,增强了区间通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4693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713014.7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脑电的增量式驾驶员不良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招募具有不同驾驶年限的驾驶员进行模拟驾驶实验,在不同时间进行驾驶试验以激发驾驶人的疲劳、分心和不良情绪状态,在实验过程中收集被试脑电信号作为训练数据;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脑电的增量式驾驶员不良状态检测方法,采用脑电信号检测技术,实时准确地检测驾驶员的大脑活动,由于每个人的大脑活动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种技术具有很高的个性化和精准性;此外,它还根据驾驶员的情绪、注意力、疲劳等状态,以及环境因素如路况、天气等变化,及时发出警报,准确预测驾驶员是否处于不良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