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加注设备及加注站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63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04065.9

    申请日:2024-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加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加注设备及加注站。该移动式加注设备具体包括支撑装置、移动装置、加注装置和起吊装置,其中,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设置于支撑机构上方的支撑架;移动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下方,用于使支撑机构相对于船体移动;加注装置包括加注软管、加注机构和加注总管,加注机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机构的上,加注机构通过加注软管与所述加注总管连通并对受注船进行加注;支撑架能够与加注软管相抵,用于为加注软管提供支撑;起吊装置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上方,用于带动加注软管进行移动。该移动式加注设备能够大幅增加加注船加注作业的工作范围,满足大型船舶的加注需求。

    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44733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186255.0

    申请日:2016-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倒式船舶灯桅,包括桅体底座(1)和位于桅体底座一侧的两个舷灯(8),所述桅体底座上铰接有桅体本体(3),所述桅体本体上固设保护圈(4),所述桅体本体底部与甲板之间连接有可倒装置(2),所述桅体底座与两个舷灯形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桅体本体的转动平面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中垂面,所述保护圈上端背离舷灯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眠桅灯(5),所述眠桅灯与甲板间的距离等于桅体底座与两个舷灯中点间的距离,当桅体本体转动到甲板上时,所述眠桅灯呈竖向布置状态,其位置高于舷灯的顶部。本发明可省却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眠桅灯灯桅,方便船厂制作,安装简单,方便使用,且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一举多得。

    一种内贸船舶底压载注入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65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08572.9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贸船舶底压载注入系统,在压载总管和压载支管位置处增加一个垂直压载管,垂直压载管与压载总管和压载支管连通;垂直压载管下端的开口与船体外壳板外表面相对齐以通入外界水体,垂直压载管上端的开口联通船体内底板之上的船体内部空间;在垂直压载管下端设格栅盖,以过滤压载水中较大颗粒杂质;格栅盖上方设遥控阀一,控制垂直压载管与外界水域的联通状态;遥控阀一上方设可拆卸的滤网,可过滤压载水中较小颗粒杂质;垂直压载管上端设水密旋塞。利用船舶外界水位与底压载舱间高差产生的重力势能实现船舶底部压载舱的无辅助动力注入,不需要启动压载泵,从而节约能耗,提升船舶能效水平,且可同时注入多个底压载舱。

    可吊出式船舶独立货舱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43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1576.4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吊出式船舶独立货舱结构,其包括独立液货舱;独立液货舱设于货舱内;货舱顶部为敞口部;敞口部周边设有舱口围板;舱口围板固设于船体结构的顶部;液货舱壳体的外部设有壳体加强构件和盖板;盖板固接于壳体加强构件;盖板延伸至舱口围板的上方;盖板和舱口围板之间设有密封件;船体结构和独立液货舱之间设有支撑部件和限位装置。本发明最大化利用了舱内空间和顶部空间,对船体空间利用率大,有利于降低船舶型深;可大大减少空船重量,降低船舶建造成本,增加船舶载货量。

    新型重力排放锚链舱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58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244042.1

    申请日:2020-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重力排放锚链舱结构,包括:至少一锚链舱本体和至少一排污管;所述锚链舱本体形成于一船体内,所述锚链舱本体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锚链舱本体的底端,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船体外;所述排污管的第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污管的第二端的高度。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重力排放锚链舱结构,通过重力进行自动排放清洗,可以节省扫舱泵及管系,节约船舶建造成本,由于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可以改善船员作业环境,节约船舶锚链舱清理成本,且不会对船舶的稳性产生影响。

    挂桨臂式对转装置、对转系统及船舶

    公开(公告)号:CN1086223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53317.9

    申请日:2018-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H5/10 B63H2005/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桨臂式对转装置、对转系统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转桨因舵球的限制其功率有限、对转桨随舵转动后导致效率下降、对转桨的安装和使用受舵叶限制严重、舵杆需额外承受较大的对转桨推力的技术问题。包括挂桨臂和对转桨;对转桨安装于螺旋桨和舵叶之间且独立设置;挂桨臂分别与对转桨和船体外板连接,能够带动对转桨运动以调节对转桨的位置。本发明使得船舶的最大功率得到提升、对转桨的最大直径得到显著改善、推进效率得到了保证、并且实用性较高。

    一种锚链舱结构及船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1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69639.5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链舱结构及船舶。锚链舱结构设置于船体外板围成的船舶艏部区域内,船舶艏部区域与由船体外板围成的货舱区域通过防撞舱壁分隔,船舶艏部区域设置有首楼甲板,锚链舱结构包括呈弧形的第一舱壁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舱壁,第一舱壁的弧心角大于180°,这样可有效控制锚链舱与船舶线型之间的距离,确保施工可行性,第一舱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舱壁的一端连接,第二舱壁的另一端与防撞舱壁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尽量减小防撞舱壁的长度,增加货舱区域范围。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分别与首楼甲板连接,此外第二舱壁可直接焊接在防撞舱壁上兼用做防撞舱壁扶强材,从而可避免防撞舱壁背面增设扶强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