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3892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524439.9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位姿的电磁制动器测试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电机,固设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联轴器;设置于底座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径向调节机构和第二径向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径向调节机构具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径向调节部,所述第二径向调节机构具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径向调节部,所述第一径向调节部和所述第二径向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在第二平面内的位置;磁轭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径向调节机构和第二径向调节机构之间。该装置能够实现将电磁制动器的衔铁部分和磁轭部分进行偏转角度的调节,以实现在不同位姿情况下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161983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339045.7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Abstract: 一种立方星释放装置,包括卫星舱、第一弹簧、推板、立方星、压块、销轴、滑块、滑杆、第二弹簧、移动架、推杆、第三弹簧、滑动丝杠、电机、止动杆,在卫星舱内固定多个立方星并利用压板对待释放立方星进行限制,释放时通过电机带动移动架及压板释放立方星,同时利用止动杆限制第二顺位释放的立方星,实现了具有间歇释放立方星功能的释放装置,结构稳定,能够实现间歇释放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9732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644726.2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用于小型飞行器之间的爪式飞行器连接及分离装置,将主动单元上的抓取部设置为爪状部,在被动单元对应设置与爪状部配合的球形部,利用一个电机驱动主动单元上的联动机构和滑动机构,使分别固定在各壳体上的每一爪状部在滑动机构和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同时抓取或释放球形部,从而完成主动单元与被动单元之间的连接,具有驱动同步、抓捕可靠、结构简单、质量轻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46522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510854335.4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16D28/00
Abstract: 一种自锁式离合装置,包括带减速器电机、销驱动结构、销结构、滑动盘、输入轴、滑动机构和输出轴结构。所述带减速器电机通过所述销驱动结构带动两个销结构沿Y轴运动,所述销结构通过沿Y轴的运动带动所述滑动盘沿X轴滑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机构沿X轴滑动,最终通过所述滑动机构沿X轴的滑动实现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输出结构的结合与脱离。本发明具有快速离合、传递力矩大,断电后自锁保持状态的优点,同时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896052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510241638.9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16H4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式三轴差速装置,用于单一驱动时机械自适应分动。它由壳体组件、分动器、差速器Ⅰ和差速器Ⅱ四大部分组成,壳体组件连接分动器,分动器分别连接差速器Ⅰ和差速器Ⅱ。它由三个双轴差速器串接而成,以分动器的输出为差速器Ⅰ和差速器Ⅱ的输入,并将差速器Ⅱ的一路输出连接分动壳体,对外共计三路输出,实现三轴差速输出。逆向使用时,以三轴差速装置的三个差速轴作为输入轴,以三轴差速装置的输入轴作为输出轴,实现三轴动力耦合输出。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单一驱动时机械自适应分动或三路输入一路输出时的动力传输场合。该三轴差速装置的构型简单,结构紧凑,径向包络尺寸小,可逆向使用,用作三轴动力耦合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91301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235440.X
申请日:2015-05-1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耗能功能的驱动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高速级部分、缓冲耗能部分及低速级部分。其中,电机M1依次与第一齿轮副、第二齿轮副、单向传动机构、第一NGW行星轮系串联组成高速级部分;第三齿轮副、弹簧机构、第四齿轮副、NGW行星差动轮系与阻尼器组成缓冲耗能部分;第二NGW行星轮系与第五齿轮副组成低速级部分。该装置正传动(从电机到末端)时低速级起减速作用,逆传动(从末端至弹簧机构)时低速级起增速作用。该装置具有低转速大扭矩输出功能、过载保护功能、逆向传动卡滞功能、逆向传动缓冲耗能功能,并且具有小型化、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97577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307287.7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舱门手电一体驱动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一舱门上;电机,设置在外壳内,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蜗杆;涡轮,通过涡轮轴承连接在外壳内,并与蜗杆齿合;穿舱轴,通过穿舱轴轴承贯穿连接外壳的两侧;滑动杆,活动连接在两穿舱轴内,在穿舱轴的轴线上来回可移动;弹性件,设置在穿舱轴与滑动杆之间,用以保持滑动杆处于一中间位置;滑动齿轮,设置在滑动杆上;输出齿轮,通过输出齿轮轴承连接在外壳内,与穿舱轴齿合,用以传递输出舱门开启或关闭的动力;把手,通过键结构与键槽结构的配合,可拆卸连接穿舱轴,用以驱动穿舱轴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453525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631825.3
申请日:2014-11-1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E05F11/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锁式手动驱动装置及飞行器舱门机构。驱动装置包括左壳体、右壳体、输出轴、齿轮轴、行星轮和驱动手柄,左壳体和右壳体固定连接,齿轮轴通过齿轮轴轴承与右壳体连接,输出轴通过输出轴轴承与左壳体连接,输出轴上固定设有销轴,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承与销轴连接,行星轮与齿轮轴上的齿轮结构啮合,行星轮与右壳体内侧的齿圈啮合,输出轴上设有动力输出结构,驱动手柄与齿轮轴可拆卸连接以驱动或限制齿轮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自锁式手动驱动装置可以实现手动驱动动作,且本发明具有操作快速方便、传动效率高、操作力小、手柄脱开后自锁的优点,且结构简单、质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04979948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241663.7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2K7/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星传动的可缓冲驱动装置,该可缓冲驱动装置采用两自由度的行星传动组件将弹簧组件与电机组件连接,且弹簧组件与电机组件同轴布置,做到了包络体积最小。相对于产品研制后期的专项减重,该组可缓冲驱动装置从传动构型角度着手减重,便于可缓冲驱动装置的轻量化。本发明为具有缓冲功能的航天领域的驱动装置和轻型工业机器人的驱动装置提供了一组有效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4913018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35440.X
申请日:2015-05-1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5/10 , F16H35/00 , F16H2035/005 , F16H2035/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耗能功能的驱动装置,包括互相连接的高速级部分、缓冲耗能部分及低速级部分。其中,电机M1依次与第一齿轮副、第二齿轮副、单向传动机构、第一NGW行星轮系串联组成高速级部分;第三齿轮副、弹簧机构、第四齿轮副、NGW行星差动轮系与阻尼器组成缓冲耗能部分;第二NGW行星轮系与第五齿轮副组成低速级部分。该装置正传动(从电机到末端)时低速级起减速作用,逆传动(从末端至弹簧机构)时低速级起增速作用。该装置具有低转速大扭矩输出功能、过载保护功能、逆向传动卡滞功能、逆向传动缓冲耗能功能,并且具有小型化、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