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1922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738635.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点阵增强烧蚀材料夹层板结构,由一体成形的金属点阵夹层板作为骨架,将承力结构和防热结构有机结合,消除了功能结构间的连接界面;承力结构采用金属点阵夹层板结构形式,提供比传统夹层结够更高效的力学性能;防热结构的基体采用低密度耐烧蚀性高分子材料,增强体采用金属点阵芯子,能有效降低防热结构质量烧蚀率;通过在承力结构的夹层板中填充相变材料,可以进一步减缓由金属点阵热短路引起的局部高温。本发明能够在相同承载能力前提下提供更轻量化的结构形式,且可消除气动热冲刷条件下防热结构与承力结构界面连接失效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158309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452575.X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D06M11/77 , D06M11/79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表面具有碳化硅涂层的碳纤维的方法,将碳纤维加热预处理,然后冷却至室温;将SiC粉末与硅橡胶按质量比为5‑10:100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浆料;将碳纤维与混合浆料按质量比为3‑5:100充分混合;将充分浸渍浆料后的碳纤维加热至400‑600℃,反应1‑2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表面具有碳化硅涂层的碳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碳纤维本身没有损伤,且制备过程不需要专用设备,不需要高温以及特殊气体,极大简化了制备流程且制备成本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59601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1507567.2
申请日:2018-12-1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冲装置,包括:法兰盘、双头螺栓、缓冲帽以及紧固件,所述法兰盘中心设置有通孔,周围设置有到中心等距的若干螺孔;所述缓冲帽的单边截面为Z字型,上端法兰绕中心轴线设置有与所述法兰盘上螺孔相匹配的圆柱通孔,中间过渡段为薄壁结构,下端设置有法兰翻边,用于与有效载荷连接结构固定;所述双头螺栓两端为带螺纹的圆柱结构,所述两端的圆柱结构分别插入法兰盘和缓冲帽的螺孔内,并通过紧固件配合固定,具备冲击衰减、振动缓冲、集中力扩散功能的缓冲装置必要性充分,在设备连接或固定时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9687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20908.1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83/04 , C09D161/06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硅树脂和钡酚醛树脂复合耐烧蚀隔热涂料及其应用,隔热涂料为双层复合涂层体系,由内层的有机硅树脂隔热涂料和外层的钡酚醛树脂耐烧蚀涂料复合构成,所述有机硅树脂隔热涂料与所述钡酚醛树脂耐烧蚀涂料的厚度比为4~9: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高成碳率的钡酚醛树脂和以Si-O键为主体的有机硅树脂为基料,配合各种填料,避免了传统的酚醛树脂固化速度慢,力学性能差的缺点,形成的涂层结合强度高,能耐1500℃以上瞬时高温,具有优异的防热效果,可有效保护发射装置受到烧蚀损伤,并具有较高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16133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845628.X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83/04 , C09D183/07 , C09D7/61 , C09D7/63 , C09D7/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183/04 , C08K2003/2224 , C08K2003/2265 , C08K2201/011 , C09D5/18 , C09D7/61 , C09D7/62 , C09D7/63 , C09D7/70 , C08K13/04 , C08K7/28 , C08K7/26 , C08K3/34 , C08K13/06 , C08K9/06 , C08K7/24 , C08K7/06 , C08K3/22 , C08K3/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螺旋纤维增强硅橡胶轻质耐烧蚀隔热涂料及其应用,为双层复合涂层体系,由内层的TI隔热涂料和外层的TA耐烧蚀涂料复合构成,所述TI隔热涂料与所述TA耐烧蚀涂料的厚度比为4~7:2~5,应用时按配方制备的TI涂料A组份中,加入B组份,利用A组分中的溶剂调配至规定可喷涂粘度,刮涂、辊涂或喷涂在器件表面4~7mm厚度;按配方制备的TA涂料甲组份中,加入乙组份,利用甲组分中的溶剂调配至规定可喷涂粘度,然后在干燥的TI涂膜的表面喷涂,刮涂或辊涂至2~5mm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形成的涂层结合强度高,能耐1500℃以上瞬时高温,具有优异的防热效果,可有效保护发射装置受到烧蚀损伤,并具有较高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9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94974.4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螺母连接解锁装置,用于将两分离体进行连接及解锁,包括分离螺母、螺杆、收集筒、加载螺母、弹性件及锁紧套。螺杆穿过弹性件并通过锁紧套对其轴向限位;对两分离体连接时,螺杆贯穿两分离体,螺杆的下端连接分离螺母,上端位于收集筒中;螺杆通过加载螺母锁紧;所述两分离体解锁时,通过分离螺母的分离动作,螺杆脱离分离螺母,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收集筒保持轴向的相互作用力。本申请通过锁紧套对弹性件进行轴向限位,加载螺母不承受弹性件的作用力,因此通过加载螺母对螺杆施加的预紧力更为精确,从而提高了分离螺母连接解锁装置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4395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8435.0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点式连接解锁装置,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爆炸螺栓、加载螺母;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设有相对应的穿孔;所述爆炸螺栓从下连接件的穿孔下方穿入,伸入到上连接件的穿孔中,并被下连接件抵住;所述加载螺母从上连接件的穿孔穿入,螺接爆炸螺栓,并被上连接件抵住,从而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通过所述爆炸螺栓和加载螺母连接起来,以使装置具有轴向及横向承载的能力。本发明的点式连接解锁装置兼顾轴向加载与横向承剪。此外,还可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度、低冲击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1140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471952.7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16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解锁分离螺母,包括一分离组件与点火装置,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弹性螺母、内筒活塞与锁紧销,所述弹性螺母设置在所述内筒活塞中,所述弹性螺母在所述内筒活塞中具有一自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行程,所述弹性螺母由锁紧销限位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螺母在所述内筒活塞的约束下执行锁紧动作;所述弹性螺母在点火装置的推动下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筒活塞解除对所述弹性螺母的约束,所述弹性螺母执行释放动作。本发明提供的自分离解锁螺母,所述弹性螺母采用螺纹件自身的弹力在解锁过程中恢复到自由状态实现解锁,其工作过程简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0862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187539.1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5/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三向振动的固体捆绑火箭分离插头整流罩,主要由助推侧分离插头整流罩和芯级侧分离插头整流罩串联而成,分别安装于助推器侧壁和芯级尾段侧壁,两整流罩的分离面通过芯级侧分离插头整流罩内部的压缩弹簧彼此压紧从而形成助推器与芯级火箭之间密闭的电缆安装通道,本发明的固体捆绑火箭分离插头整流罩具备飞行过程中箭体径向、切向和轴向大振动量的协调适配功能,分离整流罩的分离面结构简洁明了,对助推器分离姿态不造成影响,同时分离插头整流罩外壁具备热防护功能,保证关键的分离电缆在飞行热环境中不被损坏,且分离插头整流罩采用分体式设计,能够在固体捆绑火箭狭小的安装空间中快速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9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1015208.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运载火箭内压效应的柱形贮箱强度设计方法,通过选取初始内压增益系数,修正轴压承载力目标设计值,基于工程算法进行设计参数优化,对优化后参数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内压作用下的轴压极限承载力校核,根据承载力有限元计算值与设计目标值的偏差调整内压增益系数,从而进行新一轮参数优化和校核,不断迭代至得到最优设计参数,相比传统设计方法,能够得到载重比更高的设计参数,进一步提高柱形贮箱筒段的结构效率,并且能够克服仅基于有限元方法进行优化的效率不高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