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29791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210043840.7
申请日:2012-02-23
Applicant: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 B60K1/04 , B60L3/0007 , B60L11/1803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Y2306/01 , H01M2/10 , H01M2/1077 , H01M2/1083 , H01M2/347 , H01M2220/20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池安装结构。电池托架(7)固定至前电池横梁件下部(5)和后电池横梁件下部(6)。电池组(2)安装在电池托架(7)上。前电池横梁件下部(5)和后电池横梁件下部(6)在附接部分(5a,6a)处与电池托架(7)的可变形部分(7a)以及每个电池横梁件上部(4)的端面接触。在电池组(2)和电池横梁件上部(4)之间形成空间。焊接电池横梁件上部(4),以便形成刚度相对较低的可变形区(7b)。以这种方式,前电池横梁件(5)和后电池横梁件下部(6)通过电池横梁件上部(4)固定至一对侧件(3)。
-
公开(公告)号:CN102729791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43840.7
申请日:2012-02-23
Applicant: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 B60K1/04 , B60L3/0007 , B60L11/1803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Y2306/01 , H01M2/10 , H01M2/1077 , H01M2/1083 , H01M2/347 , H01M2220/20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池安装结构。电池托架(7)固定至前电池横梁件下部(5)和后电池横梁件下部(6)。电池组(2)安装在电池托架(7)上。前电池横梁件下部(5)和后电池横梁件下部(6)在附接部分(5a,6a)处与电池托架(7)的可变形部分(7a)以及每个电池横梁件上部(4)的端面接触。在电池组(2)和电池横梁件上部(4)之间形成空间。焊接电池横梁件上部(4),以便形成刚度相对较低的可变形区(7b)。以这种方式,前电池横梁件(5)和后电池横梁件下部(6)通过电池横梁件上部(4)固定至一对侧件(3)。
-
公开(公告)号:CN10938362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0899735.0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横梁的安装构造。在当前表面碰撞时向悬架横梁(14)输入的冲击负载较大的情况下,在悬架横梁(14)的端部的螺栓插通孔(1410、1412)的周围的上构件板(14B)以及下构件板(14A)的部分产生有龟裂,乃至断裂。由此,若下构件板(14A)的螺栓插通孔(1410)的内径变得比螺栓(28)的头部(2806)的外径大、且上构件板(14B)的螺栓插通孔(1412)的内径变得比筒体(30)的上部的外径大,则悬架横梁(14)因自重而欲向下方脱落。然而,通过使加强板(40)的孔(4002)的缘部卡定于筒体(30)的大径部(3002)而阻止悬架横梁(14)的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4210553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240986.X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部分结构,包括:车体形成件,当车辆发生前侧碰撞时,车体形成件适于在朝向车室的相对后退方向上变形;刚性本体单元,刚性本体单元被设置在车室的前方并且适于随着车体形成件的变形而相对于车室相对后退;以及冲击吸收托架,冲击吸收托架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被设置在刚性本体单元的后方并且适于通过接收后退的刚性本体单元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21055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240986.X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部分结构,包括:车体形成件,当车辆发生前侧碰撞时,车体形成件适于在朝向车室的相对后退方向上变形;刚性本体单元,刚性本体单元被设置在车室的前方并且适于随着车体形成件的变形而相对于车室相对后退;以及冲击吸收托架,冲击吸收托架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被设置在刚性本体单元的后方并且适于通过接收后退的刚性本体单元而变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