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制冷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82480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71893.X

    申请日:2016-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678 B60R16/0231 B60R16/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座椅制冷加热系统,包括供能装置、开关装置、控制装置、制冷加热装置和散热装置,供能装置与开关装置串联,控制装置和散热装置并联后与开关装置串联,制冷加热装置与控制装置串联,供能装置采用车载12v蓄电池,控制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温控器包括温度设定元件、温度监测元件、温度显示元件、执行元件,制冷加热装置包括散热铝片、半导体制冷片专用固定圈、半导体制冷片,散热装置包括小水泵、透明软管、前后出水水冷头、小水箱,本发明温控精度高、智能控制、温度显示、温度自主设定,本发明采用水冷方式能更有效的散发热量,使制冷加热效果更快。

    电力线轮廓的快速图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25723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100169.3

    申请日:2009-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轮廓的快速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拍摄的彩色图像通过亮度计算转换为灰度图像,并对图像中边缘轮廓进行提取;(2)采用经过改进的概率Hough变换方法,对获得的已知区域图像中线段长度和统计次数做自适应调整;(3)采用直线与方向模板的拟合,对具备直线特征的像素进行方向模板和距离模板的二维拟合,直线拟合通过求取sum i ρ(r i )来实现;(4)电力线像素的标定及输出是指将最终检测标定到的直线像数将以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方式存储并显示。本发明针对直升机或机器人对输电线路巡检的具体要求,实现了电力线的实时精确提取,为实现后续摄像机的拉近拍摄和部件缺陷诊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很好的理论和应用前景。

    一种实现轻量化增材制造的方法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46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02167.8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构件轻量化增材制造的方法,涉及金属增材制造领域,能够提高异质材料界面结合强度。本发明包括:建立待处理的构件的模型,并对构件的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其中,所述拓扑优化目标为对构件的模型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后的构件模型包括了轻量化结构,所述轻量化结构的类型包括:拓扑优化结构(包括悬空结构和点阵结构(包括晶格结构),本发明主要针对悬空结构);将构件的模型中存在轻量化结构的区域,替换为轻质材料填充区域,所述轻质材料填充区域覆盖了轻量化结构的区域;在异质材料界面处增加“榫卯互锁”接头结构,在接头结构中一种材料构成的凸出部分深入另一种材料的凹陷部分。

    一种MMC-DC/DC变换器电压无源滑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26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12635.5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MC‑DC/DC变换器电压无源滑模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构建出MMC‑D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定义误差状态变量,采用阻尼注入方式加快系统能量的耗散速度,选取储存函数和耗散项,得到MMC‑DC/DC的内环无源控制模型;根据滑模控制策略,选取dq轴内环电流与参考量差值为滑模面,设计饱和函数趋近率,并将滑模面及趋近率应用于MMC‑DC/DC变换器内环控制模型,得到MMC‑DC/DC变换器内环无源滑模控制模型;引入滑模面参数对滑模趋近率饱和函数边界层影响,自适应调整滑模面参数,使其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时保证MMC‑DC/DC变换器稳定运行。

    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控制参数自适应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37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65699.4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控制参数自适应整定方法,包括:采用虚拟同步控制来调节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根据虚拟惯量对储能装置输出电能的特性关系,引入Logistic回归函数对表征SOC的充/放电系数进行设计,并将充/放电系数作为控制因子引入到虚拟惯量的自适应控制方程中;构建虚拟惯量和虚拟阻尼的自适应控制方程,结合储能SOC的影响因子,根据频率变化的波动特性,建立基于虚拟惯量和虚拟阻尼的自适应控制模型,实现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控制参数自适应整定方法。本发明不仅提升了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对电网频率的支撑效果,还有效避免了储能装置的过充过放问题,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基于多层模糊推理的新能源机组有功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476667.3

    申请日:2022-04-30

    Abstract: 基于多层模糊推理的新能源机组有功分配方法,涉及新能源并网发电领域。本发明基于多层模糊推理算法得出新能源电站级的有功分配方案,从而形成新能源机组级的有功分配方案。在新能源电站层,考虑新能源电站的有功调节速率、风速和辐照强度等因素,采用第一层模糊推理得出新能源电站的有功调节指令。在新能源机组层,光伏电站的有功调节量采用平均分配算法分配给站内光伏逆变器;风电场的有功调节量按有功调节能力分配给站内变流器,其中,风机的有功调节能力在综合考虑风速、风机转速和桨距角等因素基础上通过第二层模糊推理得出。本发明综合考虑多种新能源场有功调节性能影响因素,可实现新能源场站响应自动发电控制指令的合理性。

    基于多层模糊推理的新能源机组有功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2547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76667.3

    申请日:2022-04-30

    Abstract: 基于多层模糊推理的新能源机组有功分配方法,涉及新能源并网发电领域。本发明基于多层模糊推理算法得出新能源电站级的有功分配方案,从而形成新能源机组级的有功分配方案。在新能源电站层,考虑新能源电站的有功调节速率、风速和辐照强度等因素,采用第一层模糊推理得出新能源电站的有功调节指令。在新能源机组层,光伏电站的有功调节量采用平均分配算法分配给站内光伏逆变器;风电场的有功调节量按有功调节能力分配给站内变流器,其中,风机的有功调节能力在综合考虑风速、风机转速和桨距角等因素基础上通过第二层模糊推理得出。本发明综合考虑多种新能源场有功调节性能影响因素,可实现新能源场站响应自动发电控制指令的合理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