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31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32021.5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工程学院
IPC: H02J3/01 , H02J3/38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1/06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机组并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频变流器滤波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确定中频并网风电机组模型,计算出滤波器电感和电容的范围;以中频变流器直流侧电压的平均值、均方差,交流侧电流的电能质量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以滤波器电感和电容的参数组合作为种群参数,以多目标优化函数作为用度函数搭建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滤波器电感和电容参数组合的最优解。本发明中以滤波电路中电容电感的参数组合作为种群参数,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中的总目标函数作为适用度函数,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可以使中频变流器滤波参数更加精确,从而得到更好的滤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20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811356652.3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各馈线通过多端背靠背柔直连接的柔性互联配电网为对象,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以及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柔性互联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可再生能源及负荷超短期功率预测信息,通过计算各节点电压灵敏度,建立电压预测模型,然后建立柔性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以预测电压与额定电压偏差以及综合供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并结合自适应动态权重的方法以及反馈校正,优化求解出MBVH的调度指令值并下发,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负荷需求随机波动产生的电压越限等问题,而且有效平衡柔性互联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6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12635.5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MC‑DC/DC变换器电压无源滑模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构建出MMC‑D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定义误差状态变量,采用阻尼注入方式加快系统能量的耗散速度,选取储存函数和耗散项,得到MMC‑DC/DC的内环无源控制模型;根据滑模控制策略,选取dq轴内环电流与参考量差值为滑模面,设计饱和函数趋近率,并将滑模面及趋近率应用于MMC‑DC/DC变换器内环控制模型,得到MMC‑DC/DC变换器内环无源滑模控制模型;引入滑模面参数对滑模趋近率饱和函数边界层影响,自适应调整滑模面参数,使其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时保证MMC‑DC/DC变换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54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13320.0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网对称短路故障下构网型逆变器混合限流方法,通过持续检测功率,将国家电网并网要求的功率与输入参考功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处于正常模式或故障模式;在故障模式下,通过基于优先级限流策略,保证了系统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电流不超过最大额定值,为在故障期间能够满足电网所需的无功功率以及保证系统在严重电压跌落时的限流效果,利用电网规范来调整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参考,通过并网点电压标幺值计算逆变器向电网注入的无功功率QT和有功功率PT,经虚拟同步机控制输出Uref;虚拟同步机控制输出Uref输入电压环,经电压环输出的电流通过限流器再生成饱和的dq轴电流且输入电流环;最后电流环的输出经PWM后输入逆变器。
-
公开(公告)号:CN11638147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167110.6
申请日:2023-02-27
IPC: G01R3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隔离接地开关状态辅判及隐性故障检测的系统,包括现场设备终端部分、隔离开关隐性故障检测部分以及管理平台;现场设备终端部分包括电流采集模块、转角采集模块;隔离开关隐性故障检测部分包括算法模型和数据交互模块;管理平台包括设备管理端、管理员端和客户端。本发明解决了当下高压‑隔离开关分合闸状态难判断、隐性故障排查不及时、数据传输效率低、设备管理不科学和维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推动智能电网和工业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88432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809387.X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H02M1/12 , H02M7/00 , H02M7/5387 ,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环流二倍频四倍频分量的统一化抑制方法。本发明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三相环流中的二倍频负序和四倍频正序分量,经正序基频旋转坐标变换后对应为负序和正序的三倍频谐波分量,将二者统一化处理,设计一套三倍频准比例谐振控制器,实现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环流二、四倍频分量的统一抑制。相较于传统的环流抑制方法对于二、四倍频环流分量的抑制分别设计多个不同谐振频率的准比例谐振控制器,本发明所提方法更加简便。本发明所提方法对环流的二、四倍频分量进行统一抑制,在保证抑制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控制器数量和控制参数设计的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03864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991802.1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建立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压裕度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对系统典型的运行模式设计控制策略,详细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系统在不同工况均能稳定运行。设计指令滤波反推电压控制器,解决了系统模式切换导致的功率振荡与电压波动问题,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与动态响应性能。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协调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9933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6496.9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水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水系统的柔性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化水系统的每个化水子系统中每种类型的化水设备有多个。柔性控制方法包括:从每个化水子系统的每种类型的化水设备中任选一个化水设备,作为目标化水设备,并使所有化水子系统中的目标化水设备组成化水控制系统,以获取分别由各化水子系统中不同组合的目标化水设备所构成的多个化水控制系统;根据每个化水设备的运行特性,建立每个化水设备的运行模型;基于预设的化水需求,确定每个化水控制系统中的目标化水设备的运行模型运行所产生的设备能耗,以确定每个化水控制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系统能耗;选取系统能耗最小的化水控制系统进行化水控制,以满足化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653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12632.X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集群接入弱电网限功率运行优化方法,针对新能源集群接入弱电网,新能源无功电压支撑能力较弱,易出现宽频带振荡问题,依据新能源机组出力、火电机组出力、地区电网拓补和网络阻抗等参数,计算得到新能源集群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筛选出不满足振荡临界稳定指标的场站;计算各新能源场站新能源多场站的灵敏度,根据灵敏度调节各新能源场站有功出力;重新计算各场站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和灵敏度,并根据灵敏度再次调整新能源场站有功出力,不断迭代处理直至各场站都满足振荡稳定指标。本方法有效提升新能源集群的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指标,减少有功功率损失,有助于电力系统宽频振荡风险防范与电网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62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1079353.X
申请日:2018-09-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工程学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采用反推法设计系统控制器,实现直流电压的稳定和有功无功功率的快速独立控制,同时引入约束指令滤波器来解决反推控制的微分膨胀和控制饱和问题,并设计补偿信号解决滤波器的误差问题,引入自适应控制保证系统对不确定参数的鲁棒性,并使用投影算子对自适应不确定参数进行优化,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系统的控制律,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整个系统的渐进稳定。最后在仿真软件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与传统PID控制算法、指令滤波反推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与动态响应性能,为自储能多端柔直系统的控制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