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58219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451501.6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含醛基的硼酯化合物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制备含醛基的硼酯化合物的薄膜,然后将薄膜充分暴露于脂肪伯胺的饱和蒸汽中熏蒸,以形成的新的薄膜经自然晾干或真空干燥后即可用于过氧化物蒸汽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反应迅速,无需额外的催化剂,经处理后的薄膜与过氧化物的蒸气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荧光淬灭,根据其荧光强度的淬灭即可实现对过氧化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59695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410756494.6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包括:制备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然后配制等摩尔比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与脂肪族胺的复合物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将传感薄膜置于过氧化物蒸气氛围中,同时检测光谱信号的变化,即实现对过氧化物的检测。本发明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无需催化剂,解决了材料本身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问题,使薄膜的制备更容易,该传感薄膜可检测低到1ppt的过氧化物蒸气,有望在相应的环境污染、公共安全领域等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相关传感材料的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550234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910051147.2
申请日:2009-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苯胺类化合物有传感功能的荧光传感材料、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芳基与吡啶基相连形成荧光传感材料,所述的荧光传感材料包括线型、星型或树枝状芳基吡啶,吡啶单元的个数为从1-150的正整数。制备步骤包括合成芳基硼酸或硼酯化合物和芳基吡啶化合物两步。本发明提供的荧光传感材料用于检测苯胺类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48690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46243.8
申请日:2009-0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卤代烃的传感材料,其特征在于:中心为二价铂,与铂配位的两个配体为2-苯基吡啶,同时苯基上还存在芳基取代基。传感材料包括铂、2-苯基吡啶配体和苯基上的芳基或由芳基进一步构建成的寡聚物和聚合物。所述的芳基包括进一步构建成的寡聚物或聚合物,还包括芳基的衍生物。所述的检测方法是利用荧光手段通过检测发光材料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的。所提供的发光材料应用于易挥发的卤代烃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0396656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30474.6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蝶烯对苯二醌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步法制备是将对苯二醌或对苯多醌、蒽、四氯苯醌化合物,溶于溶剂中,加热至回流反应,趁热过滤,用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所述的对苯二醌或对苯多醌、蒽、四氯苯醌三种化合物的摩尔比为依次为1mmol∶1.2~5mmol∶1.2~10mmol;对苯二醌或对苯多醌化合物与溶剂的用量比为1mmol∶3~200mL;所述的回流反应温度为117-118℃,时间为6-24小时。本发明提供的一步合成方法,产率最高可达88.5%,这高于文献报道值,且环境友好型,适合于规模合成和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721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042104.9
申请日:2007-06-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微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模具的制作和磁性微结构制作两部分。前者包括用标准RCA清洗工艺清洗硅片,在硅片表面甩涂多层SU-8光刻胶,前烘,光刻,后烘显影得到多层SU-8模具;然后本发明通过在多层模具中直接填充磁性粉末,在PDMS芯片铸模成型的同时,在芯片内部形成磁性微柱结构。利用所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省却电镀工艺,在微流体芯片内快速地制作磁性微结构。制作微结构高度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由甩涂SU-8光刻胶层数决定,且所述的磁性微结构为微柱、微线条、微环或微线圈中任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1067621A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710041619.7
申请日:2007-06-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加工方法制作的微型固相萃取芯片及使用方法。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盖层和一个管道层,所述管道层通过微加工形成至少一段固相萃取填料填充管道和一段过滤管道,其中固相萃取填料填充管道通过坝型结构或栅栏结构与相邻管道部分分隔,但保持与相邻管道部分气相和液相的连通性,过滤管道部分由光引发聚合物形成的微孔结构构成;同时所述管道层对应固相萃取填料填充管道区域背面加工有微型加热电极和温度感应电极,用于加热控温。本发明可应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微量样品快速萃取。
-
公开(公告)号:CN101046457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40418.5
申请日:2007-05-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微质量检测的硅基压电薄膜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特征是在(100)取向的硅片上,先后沉积具有λ/4(λ为波长)厚度的Bragg反射层;接着在Bragg反射层上沉积压电薄膜层和金电极层;采用相关电极图形化工艺,在其上制作与标准微波测量相匹配的电极结构;经相关退火温度得到硅基压电薄膜传感器;在硅基压电薄膜传感器上先后涂敷系列生物探针,结合清洗后,采用三明治夹心技术点样特异性结合生物体微量,可测出传感器谐振频率的相应变化。进而由相应公式换算得到待测生物体的微质量。这种多功能集成传感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可使微量生物测量的高通量、强特异性、高灵敏分析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42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0110472.7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大动态范围磁场测量系统,包括:捷变射频源,基于频率控制字产生中频信号;混频器连接中频信号及本振信号,输出射频信号;磁场检测模块,对磁场进行检测产生荧光信号及对应的数字电信号;锁相解调模块,输出荧光解调信号;闭环锁频模块,基于荧光解调信号跟踪计算当前周期相对于上一周期的微波频率移动量及磁场大小变化量,得到当前周期的微波中心频率及磁场大小,并将微波频率移动量转换为频率控制字以更新中频信号的频率。本发明将顺磁共振传感器从传统的小磁场测量拓展到大的动态范围;通过快速反馈跟踪,提高了磁测量速度,增强了在不同场强下磁测量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7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75496.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交替共聚物、基于共聚物的传感器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机交替共聚物溶解并与碳纳米管混合,再将混合液涂到电极表面,即可制备出传感器件。传感器件可以与二氧化氮气体NO2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导致器件的电阻发生变化。根据电阻信号的变化,即可特异性识别NO2气体;并且根据电阻变化率的不同,实现其对NO2浓度的定量检测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