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80423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724646.3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49/16 , C07C251/88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可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用于制备溶液、薄膜或者试纸,根据颜色或荧光的变化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易分离、纯度高,对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响应灵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溶液或气相中的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0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81584.2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 G01N21/78 , C09K11/06 , C07D209/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3 , C07D209/86 , C09K11/06 , C09K2211/1029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甲基苯丙胺或/和氯胺酮的荧光探针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探针为由芳甲基醇结构构成的可以发出荧光的物质,配置该探针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直接将待测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溶液滴到传感薄膜表面,对比滴加前后荧光颜色及亮度的变化,即可实现对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的检测;Ar选自A1-A20的基团。本发明具有检测反应快速、灵敏,几秒内即可实现整个检测过程,且检测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辅助试剂,避免了背景干扰与试剂污染。探针与毒品作用导致材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根据光谱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毒品存在与否,而且根据变化程度还可以确定毒品的浓度,实现对毒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45006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23601.1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205/02 , C09K11/06 , G01N21/64 , C08G6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基乙烯基丙二酰亚胺的制备及伯胺的检测方法,包括;将芳基乙烯基丙二酸酯或芳基乙烯基丙二腈的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得到薄膜器件;在室温下将上述薄膜器件置于伯胺蒸气中5分钟-10小时,然后直接收集薄膜上的固体物质即为芳基乙烯基丙二酰亚胺;将芳基乙烯基丙二酸酯或芳基乙烯基丙二腈的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薄膜器件;在室温下将上述薄膜器件置于伯胺蒸气中5分钟-10小时,同时检测光谱信号的变化,即实现对伯胺的检测。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113174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36992.9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B41/02 , C07C37/01 , C07C39/17 , C07C39/12 , C07D333/22 , C07C39/14 , C07D213/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芳环或芳杂环的硼酯或硼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室温下加入仲胺,反应2-72小时后旋干反应溶液,色谱柱分离即得酚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贵重的催化剂,一些活性基团可以保留,副产物少,且可随意选择不同种类的芳环或芳杂环的硼酯或硼酸衍生物合成相应的酚,普适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1314714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810039966.0
申请日:2008-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毒品分子有传感功能的荧光共轭聚合物材料,其结构通式如附图所示,其中,碳-9位置的末端为胺基、酰胺或胺基盐酸盐的碳链取代的芴单元,即R1或R2为:CnH2nNH2、CnH2nNHBoc或CnH2nNH3Cl;为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长链取代基;Ar为芳基,包括杂环、苯环或稠环取代基;k为聚合物的重复单元数,为1至200的正整数;表示碳原子或烷氧链重复单元数目的n为0~20的正整数。本发明还提供了检测方法。提供的荧光共轭聚合物材料用于毒品的磷酸盐、醋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的检测。具有方便、快速、灵敏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279187C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410084259.5
申请日:2004-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根管微生物感染检测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口腔根管微生物感染检测微阵列芯片,是根据16SrRNA基因组序列设计。芯片上所包含的每个特异检测探针解链温度相近,相同序列尽量减少;阳性探针选取所有检测微生物16SrRNA基因中保守的序列区,设计与特异探针相近的解链温度,不同的碱基序列的探针。在醛基修饰的载玻片表面点阵并固定。本发明的口腔根管微生物感染检测微阵列芯片可用于患者口腔根管微生物感染的检测。本发明的芯片只需一次PCR扩增反应和杂交反应就可确定口腔根管微生物感染的种类具有比PCR方法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传统培养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使临床检测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748976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11032723.5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213/127 , C07D213/22 , C09K11/06 , G01N21/64 ,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沙林毒剂及其模拟物检测的荧光探针,包括负载于基底上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沙林毒剂及其模拟物检测的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当该荧光探针中的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接触到空气中的沙林或DCP时,其荧光强度和发射波长都会发生变化,即可实现对沙林和DCP的气相检测。具有式I结构的化合物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三联吡啶,当沙林或DCP与分子中某个三联吡啶中的某一个吡啶发生反应,即发生由荧光探针到沙林或DCP的电荷转移,同时也会发生从聚合物核到外围基团的能量转移,导致整个分子的荧光淬灭,从而表现出优秀的传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38042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724646.3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49/16 , C07C251/88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可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用于制备溶液、薄膜或者试纸,根据颜色或荧光的变化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易分离、纯度高,对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响应灵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溶液或气相中的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694269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613296.X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检测仲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化合物含有硼酯及与其通过共轭结构相连氟硼吡咯结构单元其结构通式如(I)所示,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的选自苯、萘、蒽、芘、咔唑、三苯胺、连二萘、噻吩、喹啉、咪唑、罗丹明;其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易分离、纯度高。本发明的化合物结构新颖,对仲胺的检测快速灵敏,其与仲胺发生作用时,薄膜的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且荧光发生淬灭;由该类化合物制备的试纸和薄膜与仲胺作用后,在几分钟内颜色和荧光均发生明显改变,肉眼可见,可以十分方便地对仲胺进行鉴别。
-
公开(公告)号:CN104596954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410756494.6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检测过氧化物的方法,包括:制备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然后配制等摩尔比邻对位醛基取代的芳基酚与脂肪族胺的复合物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将传感薄膜置于过氧化物蒸气氛围中,同时检测光谱信号的变化,即实现对过氧化物的检测。本发明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无需催化剂,解决了材料本身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问题,使薄膜的制备更容易,该传感薄膜可检测低到1ppt的过氧化物蒸气,有望在相应的环境污染、公共安全领域等到广泛应用,同时在相关传感材料的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