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464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527415.7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荧光传感材料气相检测速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基底的表面以在该表面上引入氧活性基团;S2,在已处理表面上涂覆有机荧光传感材料以在该基底上形成荧光传感薄膜。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得到的薄膜传感器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基底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使得其上的由有机荧光传感材料形成的荧光传感薄膜的传感速率明显改善,即大幅度提升,从而将传感完成时间缩短数十秒至几十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06380423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724646.3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C249/16 , C07C251/88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可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用于制备溶液、薄膜或者试纸,根据颜色或荧光的变化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易分离、纯度高,对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响应灵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溶液或气相中的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0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81584.2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 G01N21/78 , C09K11/06 , C07D209/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3 , C07D209/86 , C09K11/06 , C09K2211/1029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甲基苯丙胺或/和氯胺酮的荧光探针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探针为由芳甲基醇结构构成的可以发出荧光的物质,配置该探针的溶液,将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传感薄膜。直接将待测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溶液滴到传感薄膜表面,对比滴加前后荧光颜色及亮度的变化,即可实现对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的检测;Ar选自A1-A20的基团。本发明具有检测反应快速、灵敏,几秒内即可实现整个检测过程,且检测过程无需添加任何辅助试剂,避免了背景干扰与试剂污染。探针与毒品作用导致材料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变化,根据光谱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毒品存在与否,而且根据变化程度还可以确定毒品的浓度,实现对毒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45006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23601.1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205/02 , C09K11/06 , G01N21/64 , C08G6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基乙烯基丙二酰亚胺的制备及伯胺的检测方法,包括;将芳基乙烯基丙二酸酯或芳基乙烯基丙二腈的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得到薄膜器件;在室温下将上述薄膜器件置于伯胺蒸气中5分钟-10小时,然后直接收集薄膜上的固体物质即为芳基乙烯基丙二酰亚胺;将芳基乙烯基丙二酸酯或芳基乙烯基丙二腈的溶液涂到基底表面,挥发除去溶剂即得薄膜器件;在室温下将上述薄膜器件置于伯胺蒸气中5分钟-10小时,同时检测光谱信号的变化,即实现对伯胺的检测。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113174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36992.9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B41/02 , C07C37/01 , C07C39/17 , C07C39/12 , C07D333/22 , C07C39/14 , C07D213/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芳环或芳杂环的硼酯或硼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室温下加入仲胺,反应2-72小时后旋干反应溶液,色谱柱分离即得酚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贵重的催化剂,一些活性基团可以保留,副产物少,且可随意选择不同种类的芳环或芳杂环的硼酯或硼酸衍生物合成相应的酚,普适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4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71561.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激元增强荧光的多层膜光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层膜光学结构通过以自组装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增强衬底,将待测荧光探针分子置于所述增强衬底表面而得。本发明通过自组装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均匀衬底表面增强荧光强度的同时有效抑制荧光探针分子光漂白,极大地提高了荧光痕量气体传感中的灵敏度、有机探针的使用寿命荧光和气体传感器可靠性;与现有玻璃衬底荧光薄膜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的提升了荧光气体传感器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514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200549.6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213/42 , C07D213/38 , C07F3/06 , C07F3/08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及其在检测有机磷酸酯类神经毒剂模拟物产品中的应用,涉及化学传感器材料领域。其结构通式如下式(Ⅰ)所示:在式(Ⅰ)中,n为0或1,n1取自1‑3;n2和n3均取自0‑6。本申请提供的该类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易分离、纯度高,可以同于制备检测溶液、传感薄膜、检测试纸等,对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的响应灵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液相或气相中的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591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215760.9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D495/04 , C07D495/2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有机荧光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荧光化合物、其应用及三甲胺气体的检测方法。荧光化合物,包括:噻吩类荧光基团,其结构通式如(Ⅰ)或(Ⅱ)所示:其中,R1、R2、R3、R4、R5、R6、R7和R8为烷基取代基;荧光化合物与三甲胺接触的情况下,荧光化合物发生荧光淬灭。本申请的含噻吩衍生物结构的荧光化合物,其溶液和固体薄膜均具有高的发光效率,可根据其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对三甲胺的检测;本申请的荧光化合物的化学修饰性强,通过调控R1、R2、R3、R4、R5、R6、R7和R8的种类,进而得到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传感材料;本申请的荧光化合物与三甲胺的作用灵敏,可在数秒内快速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14647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527415.7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荧光传感材料气相检测速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基底的表面以在该表面上引入氧活性基团;S2,在已处理表面上涂覆有机荧光传感材料以在该基底上形成荧光传感薄膜。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得到的薄膜传感器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对基底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使得其上的由有机荧光传感材料形成的荧光传感薄膜的传感速率明显改善,即大幅度提升,从而将传感完成时间缩短数十秒至几十分钟。
-
公开(公告)号:CN10906073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69804.6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过氧化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提供具有下式(I)的硼氮芳环化合物;S2,在基底上制备基于硼氮芳环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材料,该荧光传感材料是通过旋涂法制备的传感薄膜,或者通过浸泡后自然风干的方法制备的传感试纸;S3,待测物与荧光传感材料接触并通过荧光传感材料的荧光强度变化来对待测物中的过氧化氢进行检测。根据本发明的检测过氧化氢的方法,通过基于硼氮芳环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材料进行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简单方便,反应迅速,可在几分钟内反应完成,无需额外的催化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