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345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00345.X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包括线路过热保护单元,设置于车体上,用于控制设备的开关工作;线路过热保护单元包括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设置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内部的解封过热自锁组件,以及与防尘二次调口组件连接的线路接线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在存放时密封防尘,在使用时快速通电并开启散热口,可根据接线盒处的发热状况断电降温并且在接通时适应调大散热空间,在出现过热状况后只要断电便可自动锁定,避免误触再次通电;在需要远程控制时只需添加一组远程控制的电缸,通过控制电缸的伸缩便可实现上述效果,无需复杂的冗余装置,适用于电动卸车的紧凑空间。

    跳波卫星业务预测与多维链路动态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46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90503.8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跳波卫星业务预测与多维链路动态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以最大化卫星通信系统能效、谱效、用户QoS的加权和为原则,确定卫星波束和波束功率的联合分配方案,考虑了系统内历史时刻对当前时刻波束与功率分配的影响,在卫星资源稀缺的场景中能够在保障用户服务质量、节约系统能耗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在资源分配中加入了业务预测算法,以最小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为原则,确定未来业务需求量的预测方案,将预测的结果作为分配方案中的下一时隙新到达流量,以便进行资源预分配,降低了分配算法的时间开销。

    一种基于预测反馈的卫星切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4207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127781.6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测反馈的卫星切换方法,属于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包括步骤:卫星侧建立星地连接二元组;用户侧对移动轨迹进行预测,将包括未来一段预测时间内用户节点的移动行为和通信需求的预切换信息上报给卫星;卫星侧搭建包括卫星负载均衡指标和用户满意度指标的切换效用函数;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切换效用函数进行优化,各个用户侧根据得到的最优的方案切换卫星;根据误差反馈动态调整预测时间长度,调整后重新进行预测。本发明通过对移动轨迹和通信需求预测,优化卫星切换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切换,提高通信质量和稳定性,解决由于低轨卫星的高速移动导致地面接入终端频繁切换甚至断连的问题,提升地面终端接入卫星网络的服务质量。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装载区分类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7493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11016998.X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装载区分类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矿山场景图像,对图像进行初步处理,输出初级特征图;对初级特征图执行特征提取操作,获得高级特征图;对高级特征图进行装载区分类预测,获得分类结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矿山装载区分类系统,提出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对矿山的不同驾驶区域进行识别,可识别装载区、运输区和卸载区三种矿山驾驶区域,设计基本单元搭建特征提取网络来提升对矿区场景图像特征的提取能力,基本单元采用捷径连接保留上层信息避免全局信息的损失、采用跨层连接进行不同层次特征的融合,提升了网络对不同尺度目标特征的感知。

    一种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自卸车车载换电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663896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600824.1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宽体自卸车换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纯电动宽体自卸车车载换电机构,包括托架安装组件,包括托架安装件和横梁件,横梁件设置于托架安装件的一侧,电池组安装组件,包括电池安装件和电池件,电池安装件设置于托架安装件内,电池件设置于电池安装件上侧,车架连接组件,包括车架连接件和车架大梁件,车架连接件设置于托架安装件下侧,车架大梁件设置于车架连接件一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换电机构,其可以满足现有无人驾驶室纯电动宽体自卸车动力电池换电需求的同时,降低车载换电机构对车架孔位固定、强度可靠等要求,简化车架结构、减少强度影响的同时,充分利用车载换电机构本身材料对车架进行加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