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7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26384.8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超压保护阀门的排量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初始计算输入;步骤2:建立守恒关系式;步骤3:离散求解过程;步骤4:物性更新;步骤5:阀门排量确定。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稳压器卸压阀排量初步估算过程计算输入过分依赖经验,计算假设不合理所导致的设计容量过当的问题,通过引入合理热力过程假设,建立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稳压器事故瞬态条件下冷却剂系统受热膨胀导致的系统压力动态响应分析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确定卸压阀排量合理范围,实现显著缩短稳压器卸压阀排量设计论证周期和精度,具有原理清晰、计算快捷的显著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310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26485.7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国勇 , 李梦书 , 郑杲 , 于天达 , 黄可东 , 刘宏春 , 周继翔 , 崔怀明 , 曹锐 , 张显均 , 青先国 , 何正熙 , 许明周 , 王春蕾 , 陈帅君 , 彭子恒 , 唐诗涵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反应堆控制棒位置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压水堆核电站技术领域,在不改变其现有结构及运行方式前提下,通过对探测器输出信号特征点的准确识别,通过对线圈在不同位置下的不同输出的标定,实现了将棒位测量分辨率与棒位探测器测量线圈间隔解耦,分辨率不再受限于棒位探测器,具体实现的分辨率具有进一步提升可能性,将棒位测量分辨率由±8步提高到±1步,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显著地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0392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740313.6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梦书 , 郑杲 , 王春蕾 , 李国勇 , 黄可东 , 刘宏春 , 周继翔 , 崔怀明 , 曹锐 , 彭航 , 何正熙 , 青先国 , 许明周 , 陈帅君 , 彭子恒 , 唐诗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核电站的安全级棒位测量装置,涉及核电站技术领域,实现了控制棒位置信息从获取到处理,从处理再到传输的全流程设计,进而实现反应堆保护参数的精细计算,大幅提升反应堆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适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中,且适用范围相当广泛;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试验和维护的安全性能,提升全寿期内系统运维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936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872402.6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 , G06F18/10 , G06F18/2131 , G06F18/2433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棒位探测器实时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采集棒位探测器原边线圈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辅助线圈电压信号,以及测量线圈的电压信号;S2、将步骤S1的信号进行数据滤波处理;S3、将步骤S2的经过滤波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提取特征参数信息;S4、对步骤S3中处理的单台棒位探测器的特征特征参数进行阈值比较;S5、对步骤S3中处理的所有棒位探测器特征参数按照堆芯布置进行分组,对比每一组中的同一特征参数,并采用3σ原则就行异常值的检测。本发明实现了棒位探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各类故障工况下的快速识别与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62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725308.3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唐传宝 , 白晓明 , 崔怀明 , 艾红雷 , 王新军 , 张毅雄 , 曾忠秀 , 曹锐 , 王明利 , 李海颖 , 熊夫睿 , 文毅 , 谢海 , 黄代顺 , 郑连纲 , 刘佳 , 王岩
IPC: G06F18/24 , G06F18/241 , G06F18/22 , G21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运行瞬态快速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核反应堆运行时关键位置的运行数据;进行瞬态识别;分别提取瞬态开始和结束时的功率值,进行第一次瞬态分类;分别提取瞬态数据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量值,并依次计算其与第一次瞬态分类后对应的参考瞬态数据库中的参考瞬态的相似度;对相似度进行排序,并将相似度与阈值相比,如果最大相似度大于阈值,则选取最大相似度值对应的运行瞬态归类为参考瞬态;如果最大相似度小于阈值,则将该运行瞬态标记为未知瞬态。本发明采用两级检测识别方式,能够快速并准确的将冷却剂系统发生的运行瞬态进行识别并归类,同时统计各类瞬态发生的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0529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25575.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唐传宝 , 白晓明 , 崔怀明 , 艾红雷 , 王新军 , 张毅雄 , 曾忠秀 , 曹锐 , 王明利 , 李海颖 , 熊夫睿 , 文毅 , 谢海 , 黄代顺 , 郑连纲 , 刘佳 , 王岩
IPC: G21C17/02 , G21D1/00 , G06F30/23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疲劳状态监测方法和装置,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关键位置传感器精确采集被测部件的温度状态,进而有效降低疲劳计算中的保守性,另一方面通过自动修正算法,在运行过程中构建了监测位置与现有传感器的对应关系,实现疲劳计算的自动修正,而无需对故障传感器进行更换和维修,保证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极大降低了监测装置的维修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920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910202389.0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耐高温驱动机构的桁架式一体化堆顶结构,包括压力容器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抗震支承板、抗震板组件、防飞射物屏蔽板、电缆组件及起吊部件;所述围筒为由多根杆件组成的呈笼状的桁架结构。该堆顶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在反应堆正常运行及开扣盖期间,不需要拆除其中的任何一个零部件,从而实现堆顶结构的一体化,达到减少反应堆开扣盖时堆顶结构拆除所需步骤,从而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25926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30806.4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02 , G21C19/105 , G21C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反应堆探测器组件拆除装置。该装置首先利用大小车组件粗定位至待拆除探测器组件上方,再利用视觉对中装置精定位至待拆除探测器组件正上方,然后将探测器组件抓具吊运至大小车组件上,并将探测器组件从堆内构件中抽拔至预定高度,剪切卷绕装置将探测器组件剪断,低放段在吊车配合下由探测器组件抓具吊运并存储至低放容器中;高放段由剪切卷绕装置卷绕成多层绕卷并存储在暂存容器中;存满四个后,整体转运至高放存储容器中;待全部拆除完成后,将高放存储容器转运至乏燃料水池中。设备可靠性好、效率高、操作简单、辐射防护性能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73131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61606.5
申请日:2017-10-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压水堆的整体成型式堆芯围筒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围筒结构均存在腐蚀开裂的风险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围筒本体,所述围筒本体由整体成型的顶层分段、一个以上的中间分段和底层分段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而成;所述顶层分段包括顶层环状筒体,顶板,顶层通孔;所述中间分段包括中间环状筒体,中间通孔;所述底层分段包括底层环状筒体,底板,底层通孔;所述顶层通孔、底层通孔和顶层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组成连接杆通孔,所述连接杆通孔内设置有穿过该连接杆通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以及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压紧螺母。本发明具有降低堆芯围筒腐蚀开裂风险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501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210540512.8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流量分配装置,其设置在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的下腔室中,包括:流量分配板、连接板、基础连接板;反应堆堆芯下支撑板、流量分配板、连接板、基础连接板共轴线,并且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本发明简化反应堆下腔室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流量的分配,克服了堆芯入口区域流场不均匀现象;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