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堆用堆底结构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0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55634.0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堆用堆底结构及安装方法,该结构安装于堆下小室内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堆下小室底面的抗震支承结构,固定在所述抗震支承结构上的排污管路系统,固定在堆下小室顶面的通风冷却结构,以及倒置安装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中的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通风冷却结构中的圆筒中,控制棒驱动机构中的耐压壳设置于所述抗震支承结构的内部,抗震支承结构中的抗震板固定于耐压壳上,设置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底端的排水接管与排污管路系统连接。该堆底结构具有紧凑的结构尺寸并为CRDM提供限位和冷却,同时该堆底结构还设置有排污管路系统,定期排放放射性废物以减少堆下小室的辐照剂量。

    一种采用热管和燃料棒的一体化固体堆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1407724.7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热管和燃料棒的一体化固体堆芯结构。本发明包括堆芯基体结构,热管,燃料棒,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T型定位键,热管限位块;在堆芯基体结构内部设有燃料棒安装孔和热管安装孔,每一个热管安装孔外均匀的布置燃料棒安装孔;燃料棒和热管分别安装在燃料棒安装孔和热管安装孔内;上部固定板安装在堆芯基体结构顶部,下部固定板安装在堆芯基体结构底部,热管限位块安装在上部固定板与热管之间;T型定位键为T型板状结构,通过销子、螺栓来定位、连接固定堆芯基体结构、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安装,更有利于实现整个反应堆装置工程化。

    一种可远距离实现快速连接和松脱的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04821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1381234.4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远距离实现快速连接和松脱的连接结构,包括锁扣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轴、螺旋弹簧及压环;所述旋转轴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操作杆插孔;所述旋转轴下端设置有突出键;所述锁扣件的上端设置有插孔,还包括内槽;所述压环呈筒状,且压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两个C形槽,各C形槽由三个槽段组成:水平段,两段竖直段;还包括连接在旋转轴上的定位销;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压环中,且螺旋弹簧的下端作用在锁扣件的上端,螺旋弹簧的上端作用在螺旋轴上。本连接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压紧筒组件的上方,即可实现压紧筒组件与压紧组件之间的连接和分离操作,达到远距离改变压紧筒组件与压紧组件连接状态的目的。

    一种适用于球形燃料和高温冷却剂的金属堆内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134146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86602.6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球形燃料和高温冷却剂的金属堆内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的上围筒组件、设置在上围筒部件下方的堆芯围筒组件,上围筒组件和堆芯围筒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上围筒组件内的压紧板下方设置有在轴向限位上层石墨的轴向定位装置,堆芯围筒组件包括堆芯围筒,堆芯围筒内壁上设置有2个以上沿着轴向上下平行排列的周向限位层,周向限位层由沿堆芯围筒内壁周向设置的多个周向限位件构成,2个以上周向限位层在周向方向限制设置在堆芯围筒内的石墨。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构件对设置在其内的石墨构件的包容和定位,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金属构件和石墨构件之间的移位问题。

    一种控制棒驱动线缓冲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921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0239.3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线缓冲装置,包括沿控制棒落棒方向依次设置的水力缓冲结构和机械缓冲结构,所述水力缓冲结构位于控制棒导管内,所述机械缓冲结构位于控制棒导管下方的缓冲板上,在控制棒落棒过程中,所述水力缓冲结构和机械缓冲结构依次对CRDM连接杆组件实现两级缓冲作用。本发明通过采用水力缓冲和机械缓冲相结合的方案,能够有效减小驱动线运动部件的末速度,解决了因控制棒导管被控制棒组件贯穿,无法形成有效缓冲腔,冲击力过大的问题,充分降低了控制棒驱动线承受的冲击力,确保控制棒落棒过程中不因遭受过大冲击而造成控制棒驱动线的损伤,保护驱动线结构的完整性。

    一种适用于球形燃料和高温冷却剂的金属堆内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134146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186602.6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球形燃料和高温冷却剂的金属堆内构件,包括设置在上部的上围筒组件、设置在上围筒部件下方的堆芯围筒组件,上围筒组件和堆芯围筒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上围筒组件内的压紧板下方设置有在轴向限位上层石墨的轴向定位装置,堆芯围筒组件包括堆芯围筒,堆芯围筒内壁上设置有2个以上沿着轴向上下平行排列的周向限位层,周向限位层由沿堆芯围筒内壁周向设置的多个周向限位件构成,2个以上周向限位层在周向方向限制设置在堆芯围筒内的石墨。本发明能够实现金属构件对设置在其内的石墨构件的包容和定位,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金属构件和石墨构件之间的移位问题。

    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导向筒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6241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842972.3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导向筒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导向筒以及镀铬层的原材料;2)根据导向筒的尺寸进行增材制造程序编写;3)对增材用基板进行表面处理;4)以激光为热源,通过送粉熔融方法将增材原料逐层熔融堆积在基板上,以实现整体式导向筒以及导向槽壁上的镀铬层的成型;5)对成型的导向筒进行固溶热处理;6)对导向筒进行尺寸稳定化处理;7)对导向筒进行液体渗透检验;8)对导向筒进行超声波检验。本发明基于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取消了导向筒的所有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提高了成形质量和表面处理质量,导向槽的数量和尺寸可以进行调整变化,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