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691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247258.8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庆田 , 刘正武 , 李燕 , 罗英 , 何培峰 , 李浩 , 郝云波 , 杨洋 , 于天达 , 赵凯 , 钟元章 , 王仲辉 , 胡雪飞 , 邓朝俊 , 胡朝威 , 张翼 , 曹奇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建立核电站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将该模型在轴向上进行分段、分块和分层;采用激光熔覆成形技术逐层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块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逐块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段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逐段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在形成一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的基板的对称面加工第二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最终形成核电站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激光熔覆成形技术整体成形力学性能优良的堆芯围筒结构,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0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68947.8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罗英 , 张显均 , 李娜 , 于天达 , 王仲辉 , 李燕 , 刘卢果 , 李浩 , 何培峰 , 胡雪飞 , 王东辉 , 颜达鹏 , 王庆田 , 舒翔 , 胡朝威 , 张翼 , 郭超 , 陈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双板均流式流量分配装置及分流结构,分配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吊篮和堆芯下支承板,吊篮的外壁与压力容器内壁之间形成下降腔,堆芯下支承板设置在吊篮的底部,压力容器的底部形成下腔室,堆芯下支承板上设置有通孔,还包括二次均流板和流量分配筒,流量分配筒安装在下腔室内,流量分配筒一端为开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流量分配筒的开端与堆芯下支承板底部连接,流量分配筒的封闭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流水孔,二次均流板安装在流量分配筒内,二次均流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流水孔,所述第一流水孔和第二流水孔交错布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量分配结构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且具有构紧凑简单的优点,便于更换和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58376.X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仲辉 , 于天达 , 王留兵 , 张渝 , 李燕 , 方才顺 , 李浩 , 沈才芬 , 赵伟 , 曹阳 , 邓朝俊 , 何培峰 , 王庆田 , 鲁文斌 , 张宏亮 , 刘晓 , 徐良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型流量分配装置及分配结构,分配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堆芯下支承板和吊篮组件,吊篮组件安装在堆芯下支承板上,吊篮组件和压力容器之间形成下降腔,所述压力容器内在堆芯下支承板下方形成下腔室,还包括堆叠型流量分配板,堆叠型流量分配板上设置有若干流量分配孔,流量分配孔在竖直方向贯穿堆叠型流量分配板,流量分配孔包括上部的直孔和下部的锥孔,锥孔的上锥圆直径直接大于下锥圆直径,堆叠型流量分配板中心的锥孔沿着径向向外至堆叠型流量分配板外侧的锥孔的上锥圆直径和下锥圆直径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反应堆堆内构件导致堆芯入口流量分配不均且结构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5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63704.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燕 , 张渝 , 何培峰 , 钟元章 , 于天达 , 李浩 , 赵伟 , 王仲辉 , 杜华 , 黄慧剑 , 胡雪飞 , 王留兵 , 饶琦琦 , 邓朝俊 , 刘晓 , 张宏亮 , 张翼 , 辛素芳 , 吴冰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及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均为环形板且在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各个引导部的表面垂直,第二引导部设置在第一引导部内侧,所述第二引导部和第一引导部之间通过第二筋板连接,所述第三引导部设置在第二引导部内侧,所述第三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通过第三筋板连接。本发明所述分流板能改变冷却剂在下腔室的运动路径,预防冷却液在下腔室产生涡流,并使最终进入堆芯支承板时流量均匀,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8628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1468754.X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容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上支承柱结构成形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熔增材制造技术的堆内构件整体式上支承柱结构成形方法;取消了型材、配套焊材的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取消了所有的组装焊接和全焊透焊缝,避免了结构的焊接变形,提高了成形质量;采用了整体成形的上支承柱,结构连续性好,力学性能更好;整体成形的上支承柱的结构材料性能均匀,尤其是结构厚度方向材料性能无差异;制造工艺大大简化,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17672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2804.1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何培峰 , 于天达 , 杨敏 , 陈西南 , 邓朝俊 , 张进强 , 李浩 , 刘彦霆 , 曹立彦 , 张翼 , 朱明冬 , 张润豪 , 王尚武 , 王仲辉 , 曹奇锋 , 吴佳玥
IPC: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式一体化核反应堆堆顶结构,包括围筒,所述围筒结构用于容纳控制棒驱动机构,所述围筒下端能够与压力容器顶盖相连;所述围筒上端侧壁设置有出风结构、下端侧壁设置有进风结构;所述围筒上端内部设置有弧形导流板,所述弧形导流板设置有供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穿过的通孔,所述弧形导流板用于将所述围筒内的气流导向所述出风结构。本发明采用弧形导流板对冷却控制棒驱动机构后的气体进行导流,高温气体的沿程阻力,更容易将高温气体导流至围筒组件顶部的出风结构处,从而改善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散热条件,以在对控制棒驱动机构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确保电缆温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68900.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钟元章 , 曹锐 , 胡雪飞 , 王庆田 , 陈仕龙 , 王仲辉 , 李燕 , 赵伟 , 罗英 , 李浩 , 何培峰 , 邓朝俊 , 李娜 , 杨平 , 饶琦琦 , 王尚武 , 吴冰洁 , 舒翔 , 陆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阶梯式流量分配装置及分配结构,包括压力容器、吊篮和堆芯下支撑板,吊篮和堆芯下支撑板于压力容器内,所述吊篮安装在堆芯下支撑板上,吊篮和压力容器之间形成环形的下降腔,压力容器内在堆芯下支撑板下方形成下腔室,堆芯下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分流通孔,还包括设置在下腔室内的流量分配结构,流量分配结构包括N个横向围板和N个纵向围板,N个横向围板和N个纵向围板相互正交构成阶梯式结构,横向围板上设置有若干横向通孔,所述纵向围板上设置有若干竖向通孔,其中,N≥2。本发明所述流量分配装置不仅流量分配效果好、阻力系数小,且结构紧凑,用于对进入压力容器下腔室的冷却液进行消涡和均匀分配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59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63704.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燕 , 张渝 , 何培峰 , 钟元章 , 于天达 , 李浩 , 赵伟 , 王仲辉 , 杜华 , 黄慧剑 , 胡雪飞 , 王留兵 , 饶琦琦 , 邓朝俊 , 刘晓 , 张宏亮 , 张翼 , 辛素芳 , 吴冰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帽形引流的核反应堆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及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均为环形板且在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各个引导部的表面垂直,第二引导部设置在第一引导部内侧,所述第二引导部和第一引导部之间通过第二筋板连接,所述第三引导部设置在第二引导部内侧,所述第三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通过第三筋板连接。本发明所述分流板能改变冷却剂在下腔室的运动路径,预防冷却液在下腔室产生涡流,并使最终进入堆芯支承板时流量均匀,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86282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711468754.X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容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上支承柱结构成形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熔增材制造技术的堆内构件整体式上支承柱结构成形方法;取消了型材、配套焊材的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取消了所有的组装焊接和全焊透焊缝,避免了结构的焊接变形,提高了成形质量;采用了整体成形的上支承柱,结构连续性好,力学性能更好;整体成形的上支承柱的结构材料性能均匀,尤其是结构厚度方向材料性能无差异;制造工艺大大简化,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68947.8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罗英 , 张显均 , 李娜 , 于天达 , 王仲辉 , 李燕 , 刘卢果 , 李浩 , 何培峰 , 胡雪飞 , 王东辉 , 颜达鹏 , 王庆田 , 舒翔 , 胡朝威 , 张翼 , 郭超 , 陈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双板均流式流量分配装置及分流结构,分配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吊篮和堆芯下支承板,吊篮的外壁与压力容器内壁之间形成下降腔,堆芯下支承板设置在吊篮的底部,压力容器的底部形成下腔室,堆芯下支承板上设置有通孔,还包括二次均流板和流量分配筒,流量分配筒安装在下腔室内,流量分配筒一端为开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流量分配筒的开端与堆芯下支承板底部连接,流量分配筒的封闭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流水孔,二次均流板安装在流量分配筒内,二次均流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流水孔,所述第一流水孔和第二流水孔交错布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量分配结构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且具有构紧凑简单的优点,便于更换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