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用低锰、低硫原料纯铁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00913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10098601.0

    申请日:2007-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晶用低锰、低硫原料纯铁的成分及生产方法,该原料纯铁特征在于其重量百分比组成为:C:0.03-0.07%,Si:0.10-2.0%,Mn:0.03-0.06%,P:≤0.02%,S:≤0.005%,Al:≤0.02%,Sn:≤0.008%,Ti:≤0.01%。其生产采用非真空工艺,利用铁水预处理—转炉吹炼—LF精炼—方坯连铸生产流程,其中:进行铁水预处理降低铁水中S含量,转炉炼钢采用双渣法或者多次造渣,转炉深脱碳、脱锰,出钢时严格控制下渣量;炉后采用FeSi、Al或者单独用Al进行预脱氧,全程底吹搅拌;精炼工序利用硅铁与硅钙进行扩散脱氧,深脱硫、降Al、升温,喂钙线软搅拌后经连铸成纯铁坯料。

    金属凝固过程中弥散植入细微异相粒子的方法和添加原料

    公开(公告)号:CN101104197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119933.2

    申请日:2007-08-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的凝固与连续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凝固过程中弥散植入细微异相粒子的方法和添加原料,该方法是向凝固过程中的金属液内连续喂入一种由金属或合金基体以及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棒或板带,这种棒或板带中含有重量百分比0.2%~6%、尺寸为10nm~1000nm的金属氧化物,并在振动源的驱动下做高频小振幅振动,其插入金属液的部分被连续熔化,而其中的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则在振动和流体流动的作用下被均匀弥散到整个液相中,使凝固后的金属组织中得到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微粒子。这些细微粒子不仅为金属液的凝固形成等轴晶带来大量形核核心,而且对其后的金属加工过程中的相变、热处理以及焊接等晶粒长大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一种金属薄带连续铸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65344A

    公开(公告)日:2000-09-06

    申请号:CN00103379.4

    申请日:2000-03-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连续铸造领域。所述的金属薄带连续铸装置包括以两个水冷辊为主构成的楔形空间、整形辊、去毛刺机、轧机、剪切机和卷取机。两个同直径的水冷辊水平平行放置,在水冷辊的轴向两侧端分别设置了与水冷辊同心的缓凝圆环,在两个水冷辊的同一侧端,在两个缓凝圆环的外侧安置在两个侧挡块,该侧挡块固定在机架上。在水冷辊的下方设置了一对整形辊。本发明不仅金属收得率高,且边部质量好。

    薄板坯连铸连轧含钒普通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4103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41741.0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含钒普通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薄板坯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25~0.055%、Si2.5~4%、Mn0.05~0.2%、Cu0.4~0.6%、S0.005~0.01%、Al0.005~0.02%、N0.004~0.02%、P0.001~0.02%、V0.002~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取向硅钢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薄板坯连铸→均热炉加热→热连轧→第一次冷轧→脱碳退火→二次冷轧→回复退火→涂MgO隔离剂→高温退火→冷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板坯加热温度低,均热时间短,降低了能耗;添加适量V形成辅助抑制剂,增强了抑制能力,提高成品磁性能。

    高性能稀土双相不锈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5809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010279509.6

    申请日:2010-0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高性能稀土双相不锈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双相不锈钢技术领域。组成及质量百分比为:C≤0.04%,S≤0.020%,Si≤2.00%,P≤0.030%,Mn 1.00~2.00%,Cr 18.00~24.00%,Ni 3.0~6.0%,Mo 1.0~3.5%,N 0.10~0.40%,B 0.001~0.01%,以铈为主的混合稀土:0.01~0.25%,Fe余量。其工艺步骤包括冶炼和铸造、铸锭或铸坯开坯、钢材轧制和固溶处理。在出钢前,加入稀土金属,钢液浇铸温度控制在1500-1650℃,开坯始锻温度控制在1100-1250℃,终锻温度≥950℃;轧制时开轧温度控制在1150-1200℃,终轧温度≥950℃;固溶处理温度1020-1150℃,保温30-60分钟。优点在于,显著提高了机械强度,并改善了热加工、耐高温和耐盐酸等腐蚀性能,生产成本低,稀土回收率高。

    一种提高连铸坯质量的方法及震动支撑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56203C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410069058.8

    申请日:2004-07-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连续铸造领域,特别涉及提高连铸坯质量的方法及震动支撑辊装置。该方法通过紧贴在连铸坯壳外壁的震动支撑辊在保持与连铸坯表面同步转动的同时,在震动源的驱动下做垂直于铸坯厚度方向或平行于拉坯方向的震动,并通过接触将这种震动传输给带液芯的凝固壳。上述方法所用的震动支撑辊装置由紧贴在连铸坯外壁的震动支撑辊、与其相连接的震动传输管线以及震动发生源组成。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通过结构简单、易控制的震动支撑辊装置来提高连铸坯中心等轴晶率以达到明显改善连铸坯中心缩孔和疏松、减少偏析且有效避免了采用凝固末端轻压下所造成的轧制裂纹产生,从而改善连铸坯质量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