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前轮廓的金属圆棒试样断后伸长率自动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6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91401.4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断前轮廓的金属圆棒试样断后伸长率自动检测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配备光学测量装置的材料试验机采集金属圆棒试样断前一帧的外轮廓几何信息及标距伸长量和载荷,能够在试样拉伸试验结束时自动计算输出断后伸长率,省略了原来断后试样拼接固定、手动或光学二次测量等常规复杂操作变化导致测量精度的问题,并对断前一帧试样轮廓图像采集精度进行了修正,提高了测量精度,效率及自动化程度。并严格执行GB/T228.1‑2021规定的断后伸长率测量方法,能够根据试样断口位置自动实施移位法的判断条件,从而实现了金属圆棒试样断后伸长率的在线自动精确测量,对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快速时效响应Al-Mg-Zn-Cu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4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016851.4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时效响应Al‑Mg‑Zn‑Cu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铝合金成分包括:镁:2.5~4.5%,锌:2.0~4.5%,铜:0.8~1.5%,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余量为铝;所述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铸造、固溶处理、初时效、轧制、终时效。本发明不仅省略了时效前高温长时间固溶处理,并且大幅度减少了时效处理时间,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保持较高延伸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Al‑Mg‑Zn‑Cu合金的力学性能,其力学性能:屈服强度≥525MPa,抗拉强度≥563MPa,延伸率达~10%。

    一种高强韧性铸造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35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844950.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韧性铸造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所述高强韧性铸造铝硅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Si:8.0~9.0wt.%,Cu:3.0~3.5wt.%,Mg:0.30~0.40wt.%,Mn:0.10~0.20wt.%,B:0.05~0.08wt.%,Sb:0.05~0.10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制备方法包括:铝硅合金熔炼、孕育变质、精炼除气除杂、铸造和T6热处理;所述的T6热处理工艺为双级固溶和双级热时效,使得铸造铝硅合金具有较高的室温强韧性;本发明的铸造铝硅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较高的合金延伸率,使合金更加适合于制备各种受力结构件,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结构件轻量化方面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一种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6310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0439304.8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其中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Cu:1‑8wt%,Sc:0.1‑0.7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它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铜模浇铸、双重均质化处理、多道次轧制以及多级时效热处理等步骤,多道次为3‑10道次,多级时效为二级或三级时效;本发明提供的合金制备方法提升了变形铝合金的强度,解决了变形铝合金耐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强耐热变形铝合金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屈服和拉伸强度;本发明的时效热处理时间短、工艺简单,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铝合金可控浇注挤压铸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72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62647.6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可控浇注挤压铸造装置,属于轻合金铸造领域,目的是针对现有铝合金挤压铸造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装置主要由挤压铸造模具部分、加热炉组件和可控浇注机构三个部分组成,可控浇注机构中设有一个与加热炉组件和挤压铸造模具部分相连的铝合金熔体定量筒,通过可调节行程气缸带动铝合金熔体定量筒柱塞,实现定量浇注,有效提高挤压铸造件的尺寸精度,减少后续加工余量,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与人工浇注相比,铝合金熔体流入型腔过程更加平稳,不易产生飞溅现象,从而减少了氧化现象的产生,有效保证铸件质量,而且工人劳动环境较好,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

    一种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631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39304.8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其中高强耐热Al‑Cu‑Sc变形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Cu:1‑8wt%,Sc:0.1‑0.7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它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铜模浇铸、双重均质化处理、多道次轧制以及多级时效热处理等步骤,多道次为3‑10道次,多级时效为二级或三级时效;本发明提供的合金制备方法提升了变形铝合金的强度,解决了变形铝合金耐热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强耐热变形铝合金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屈服和拉伸强度;本发明的时效热处理时间短、工艺简单,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一种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887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0657.7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铝合金成分包括:镁:3.2 5.3%,锌:1.9 2.8%,铜:0.9 1.0%,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余量为铝;所述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铝合金铸造过程、固溶处理、初时效、微变形、终时效。本发明通过引入初时效、微变形以及终时效工艺,不仅大幅度减少了时效处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铸造Al‑Mg‑Zn‑Cu合金的强度及延伸率,其中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312MPa,抗拉强度≥422Mpa,延伸率≥17.3%,本发明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的制备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铝合金强度和塑性同步提高难度大的技术瓶颈。

    轻合金铸轧布流装置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3815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16373.7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合金铸轧布流装置,属于轻合金铸造领域,针对现有铸轧过程中金属熔体布流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分流块,其形状对熔体流动影响很大,导致型腔中熔体分布不均,熔体多呈现紊流状态,铸轧过程中极易出现气孔等缺陷,严重影响铸件性能。本发明中的金属熔体槽的两侧设有对称的槽孔,当熔体液面达到金属熔体槽两侧的槽孔位置时,金属熔体将从金属熔体槽两侧倾斜的槽孔同时流出并分别均布浇在左轧辊和右轧辊的表面,实现对称铸轧。此外,金属熔体托板导柱固定连接板的上升速度由电机精确控制,从而能有效防止速度波动对铸轧件质量的影响。该装置结构简单,而且能有效实现液流的均布,并且能够尽可能减少紊流现象。

    一种提高铝合金热稳定性及超塑性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574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155757.0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提高铝合金热稳定性及超塑性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将铝合金铸锭置于加热炉,在400℃–600℃温度下保温1‑5小时,进行均质化处理后,将待轧制均质试样放置在两块合金钢板之间,并一起置于液氮环境下保温5‑30分钟;S2.采用经液氮冷却的氩气对轧辊进行降温,对轧辊温度控制在‑50℃–0℃之间,随后将经过深冷处理的试样和钢板一起进行1‑3道次大压下量深冷控轧,每道次变形压下量为20‑90%,获得铝合金板材。本发明解决了单相铝合金高温热稳定性差、难以实现超塑性的难题,显著提高了单相铝合金的热稳定性,同样适用于多元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