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88772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0370657.7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铝合金成分包括:镁:3.2 5.3%,锌:1.9 2.8%,铜:0.9 1.0%,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余量为铝;所述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铝合金铸造过程、固溶处理、初时效、微变形、终时效。本发明通过引入初时效、微变形以及终时效工艺,不仅大幅度减少了时效处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铸造Al‑Mg‑Zn‑Cu合金的强度及延伸率,其中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312MPa,抗拉强度≥422Mpa,延伸率≥17.3%,本发明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的制备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铝合金强度和塑性同步提高难度大的技术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356442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55051.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所述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Si:7.0~8.0wt.%,Cu:1.0~2.5wt.%,Mg:0.40~0.50wt.%,Mn:0.25~0.35wt.%,B:0.020~0.035wt.%,Sb:0.1~0.2wt.%,Zn:0.60~0.80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它的制备方法包括:待铝锭、Al‑20Si、Al‑10Mn和Al‑50Cu合金完全熔化后,依次加入Al‑3B、Mg、Zn和Sb,浇铸成形获得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本发明获得的合金通过在铝硅合金中添加B、Sb和Zn,协同调控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同时具备细化、变质一体效果,明显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获得的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为150MPa、281MPa、9.3%。
-
公开(公告)号:CN113005347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207584.X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塑性Mg‑Al‑Ca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合金由Mg、Al和Ca元素组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Al:2.5~3.5%,Ca:0.5~2%,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0.05%。本发明利用三阶梯固溶的方法球化铸态组织中的粗大第二相;并结合多道次旋转90度轧制变形进一步细化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同时,旋转90度轧制将有利于促进合金中动态析出热稳定性高的细小亚微米级Al2Ca强化相,并弱化合金织构;随后,经过双级时效处理形成大量GP区及纳米级Al2Ca相,在不降低塑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本发明制备的高塑性Mg‑Al‑Ca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室温延伸率,其中延伸率超过20%,为高Ca含量镁合金的制备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564428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855051.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所述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Si:7.0~8.0wt.%,Cu:1.0~2.5wt.%,Mg:0.40~0.50wt.%,Mn:0.25~0.35wt.%,B:0.020~0.035wt.%,Sb:0.1~0.2wt.%,Zn:0.60~0.80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它的制备方法包括:待铝锭、Al‑20Si、Al‑10Mn和Al‑50Cu合金完全熔化后,依次加入Al‑3B、Mg、Zn和Sb,浇铸成形获得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本发明获得的合金通过在铝硅合金中添加B、Sb和Zn,协同调控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同时具备细化、变质一体效果,明显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获得的高强塑铸造亚共晶铝硅合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为150MPa、281MPa、9.3%。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79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45001.6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Al‑Ti‑V‑B合金细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Al‑Ti‑V‑B合金的化学元素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Ti:0.5~3.0 wt.%,V:1.0~4.0 wt.%,B:1.0‑6.0 wt.%,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1%,余量Al,Al‑Ti‑V‑B合金组成由Al基体以及尺寸为1~100μm的TiAl3、VAl3、VB2、TB2和AlB2物相颗粒构成。采用熔化、加热、共混、搅拌以及浇注等方法制备的Al‑Ti‑V‑B细化剂可使铸造铝硅合金中α‑Al的晶粒尺寸细化到160μm以下;因此本发明的Al‑Ti‑V‑B合金对铸造铝硅合金中α‑Al晶粒的细化效果显著,制备方法简便,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053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07584.X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塑性Mg‑Al‑Ca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合金由Mg、Al和Ca元素组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Al:2.5~3.5%,Ca:0.5~2%,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0.05%。本发明利用三阶梯固溶的方法球化铸态组织中的粗大第二相;并结合多道次旋转90度轧制变形进一步细化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同时,旋转90度轧制将有利于促进合金中动态析出热稳定性高的细小亚微米级Al2Ca强化相,并弱化合金织构;随后,经过双级时效处理形成大量GP区及纳米级Al2Ca相,在不降低塑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本发明制备的高塑性Mg‑Al‑Ca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室温延伸率,其中延伸率超过20%,为高Ca含量镁合金的制备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7637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563723.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淬火敏感性高强塑Al‑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所述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Si:10.0~11.5wt.%,Cu:1.1~1.6wt.%,Mg:0.44~0.60wt.%,Mn:0.18~0.23wt.%,B:0.023~0.045wt.%,Sb:0.15~0.25wt.%,Sn:0.05~0.20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制备方法包括:将铝锭、Al‑20Si、Al‑10Mn和Al‑50Cu合金完全熔化后,依次加入Al‑3B、Mg、Sn和Sb,浇铸成形获得合金铸锭;将合金进行单级固溶处理,采用水淬或风冷进行淬火处理;再进行时效处理。合金屈服强度≥320MPa,抗拉强度≥403MPa,延伸率≥6%。
-
公开(公告)号:CN1159763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63723.3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淬火敏感性高强塑Al‑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所述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组分组成:Si:10.0~11.5wt.%,Cu:1.1~1.6wt.%,Mg:0.44~0.60wt.%,Mn:0.18~0.23wt.%,B:0.023~0.045wt.%,Sb:0.15~0.25wt.%,Sn:0.05~0.20wt.%,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wt.%,余量为Al。制备方法包括:将铝锭、Al‑20Si、Al‑10Mn和Al‑50Cu合金完全熔化后,依次加入Al‑3B、Mg、Sn和Sb,浇铸成形获得合金铸锭;将合金进行单级固溶处理,采用水淬或风冷进行淬火处理;再进行时效处理。通过调控合金元素种类、配比及制备工艺,开发出成本低、淬火敏感性低、强塑性较好的铝合金,合金屈服强度≥320MPa,抗拉强度≥403MPa,延伸率≥6%。
-
公开(公告)号:CN11354979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845001.6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Al‑Ti‑V‑B合金细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Al‑Ti‑V‑B合金的化学元素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Ti:0.5~3.0 wt.%,V:1.0~4.0 wt.%,B:1.0‑6.0 wt.%,不可避免的杂质小于0.1%,余量Al,Al‑Ti‑V‑B合金组成由Al基体以及尺寸为1~100μm的TiAl3、VAl3、VB2、TB2和AlB2物相颗粒构成。采用熔化、加热、共混、搅拌以及浇注等方法制备的Al‑Ti‑V‑B细化剂可使铸造铝硅合金中α‑Al的晶粒尺寸细化到160μm以下;因此本发明的Al‑Ti‑V‑B合金对铸造铝硅合金中α‑Al晶粒的细化效果显著,制备方法简便,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7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0657.7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铝合金成分包括:镁:3.2 5.3%,锌:1.9 2.8%,铜:0.9 1.0%,不可避免的杂质含量≤0.2%,余量为铝;所述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铝合金铸造过程、固溶处理、初时效、微变形、终时效。本发明通过引入初时效、微变形以及终时效工艺,不仅大幅度减少了时效处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铸造Al‑Mg‑Zn‑Cu合金的强度及延伸率,其中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312MPa,抗拉强度≥422Mpa,延伸率≥17.3%,本发明高强塑性铸造Al‑Mg‑Zn‑Cu铝合金的制备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铝合金强度和塑性同步提高难度大的技术瓶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