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3640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680034316.X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216 , B60H1/00007 , B60H1/00328 , B60H1/00907 , B60H1/3213 , B60H2001/00935 , B60H2001/00957 , F25B5/04 , F25B6/04 , F25B13/00 , F25B39/00 , F25B47/02 , F25B2313/003 , F25B2313/021 , F25B2313/0254 , F25B2313/02742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吸入并排出制冷剂;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2),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5),使制冷剂减压;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使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热利用设备(23),利用热介质的冷热;温热利用设备(24),利用热介质的温热;制冷剂流切换阀(16),对通过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对热介质进行冷却的热介质冷却模式与通过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模式进行切换;及热介质流切换装置(25、26),对热介质流进行切换,以使在热介质冷却模式中,热介质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与冷热利用设备(23)之间进行循环,在热介质加热模式中,热介质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与温热利用设备(24)之间进行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285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280018893.1
申请日:2012-04-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15 , H01M10/48 , H02J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7 , H01M10/443 , H01M10/486 , H01M10/625 , H01M10/6555 , H01M10/6569 , H02J7/047
Abstract: 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通过并联连接电池组构造而成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中的每一个是能够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单元的串联连接。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调节电池组的温度。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将电池组中的一部分的热量传递给另外的电池组的热传递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76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6378.5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F25B25/005 , F25B40/00 , F25B2339/047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其使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热传递部(13、18、19、20),其具有供热介质流通流路,并在与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其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传递部(13、18、19、20)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3、46、47、48);以及小内径配管(44A、45A),该小内径配管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4、45),并且该小内径配管具有比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小的内径φH、φC。
-
公开(公告)号:CN103492204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80019293.7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735 , B60H1/00899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49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1/08 , B60L11/1816 , B60L11/1874 , B60L11/1875 , B60L2240/34 , B60L2240/36 , B60L2240/545 , B60L2240/662 , B60L2250/12 , B60L2270/44 , B60L2270/4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291 , Y02T90/14 , Y02T90/16
Abstract: 用于控制作为车厢的内部空气和车辆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控制对象的温度的车辆温度控制设备包括:能够储存热量的热容性元件(1);制冷循环(11),在所述制冷循环中,热量从低温侧被吸收并被耗散到高温测;热交换器(14,16),所述热交换器使热容性元件(1)与制冷循环(11)中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和散热部(19,31),所述散热部被构造成将制冷循环(11)的制冷剂中所包含的热量耗散到温度控制对象。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使用热容性元件进行的温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80025332.9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热泵循环(1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1)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高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吸热用减压部(14b)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6)。高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使高温侧热介质与温度调节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加热用热交换器(23)。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被从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出的低温侧热介质吸热的多个吸热用设备(31、32、36、38)和使各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吸热量调节部(33、33a、35a、35b、37)。制冷循环装置在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情况下,使流入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542724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80028916.6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车辆空调系统(1)具备具备:多个空调机(10),该多个空调机对应于多个空调区域的每一个而设置;以及冷却机(30),该冷却机冷却被搭载于车辆的目标设备(BT)。多个空调机的每一个包含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且通过制冷剂的蒸发所致的吸热作用来冷却对多个空调区域吹出的空气。冷却机包含供与目标设备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流动的冷却回路(31),且利用多个空调机中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吸热作用来冷却热介质,从而调整目标设备的温度。在多个空调机中,将对于门侧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机作为门侧空调机(10),将对于板件侧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机作为板件侧空调机(20)。此时,通过多个空调机分别进行室内的制冷及目标设备的调温的设备调温时的来自热介质的吸热量为板件侧空调机比门侧空调机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89222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80046989.6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15/02 , F25D9/00 , F28D15/06 , H01L23/427 , H01M10/6552 , H05K7/20
Abstract: 设备温度调节部(10)具有一个或多个设备用热交换器(11~14),该设备用热交换器构成为对象设备和工作流体能够进行热交换,以使得在对对象设备进行冷却时工作流体蒸发。冷凝器(50)使气相的工作流体散热,并且使冷凝后的液相的工作流体流出。液相通路(55)使液相的工作流体在冷凝器(50)与设备温度调节部(10)之间流动。多个气相通路(21~24、30~32、40~42)使气相的工作流体在设备温度调节部(10)与冷凝器(50)之间流动。多个气相通路中的第一气相通路(21)与设备温度调节部(1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气相通路(22)与设备温度调节部(1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1)位于在水平方向上分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91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680060644.7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563 , B60H1/22 , F25B1/00 , F25B30/02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6
Abstract: 一种电池预热系统,执行如下的电池预热模式:控制空调用送风机(106)以及电池用送风机(107)的至少一方,以使得空调用热交换器(102)的空气侧温度效率比电池用热交换器(103)的空气侧温度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50618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80024614.X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15/02 , G05D23/00 , H01G11/10 , H01G11/1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7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Abstract: 设备温度调节装置中设备用热交换器(12)通过使工作流体从对象设备吸热来使该工作流体蒸发。冷凝器(15)配置于设备用热交换器的上方,通过使工作流体散热来使该工作流体冷凝。气体通路(161)使在设备用热交换器蒸发后的工作流体从该设备用热交换器流向冷凝器。液体通路(181)使在冷凝器冷凝后的工作流体从该冷凝器流向设备用热交换器。开度调节装置(22)具有配置于液体通路并增减该液体通路的开度的开度增减部(221)和配置于工作流体回路(10)中在该开度增减部封闭了液体通路时暴露于气相的工作流体的部位的感温部(225)。该感温部具有具备显示出响应于温度的物理变化的物性的感温物(223、229),使用该感温物来使开度增减部以感温部的周围温度越高则越增大上述开度的方式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63640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680034316.X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吸入并排出制冷剂;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12),使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5),使制冷剂减压;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使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热利用设备(23),利用热介质的冷热;温热利用设备(24),利用热介质的温热;制冷剂流切换阀(16),对通过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对热介质进行冷却的热介质冷却模式与通过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模式进行切换;及热介质流切换装置(25、26),对热介质流进行切换,以使在热介质冷却模式中,热介质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与冷热利用设备(23)之间进行循环,在热介质加热模式中,热介质在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3)与温热利用设备(24)之间进行循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