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962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642573.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隧道底鼓的可压缩式隧道底部结构及施工方法,结构包含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位于隧道的边墙与仰拱之间,所述承载板与仰拱之间填充有多孔构件,所述仰拱设有吸能构件,所述吸能构件能够沿所述仰拱弧长方向伸缩变形,所述承载板上方铺设道床。本结构使仰拱具有一定竖向变形能力,能够吸收部分作用于所述仰拱的应力,配合多孔构件,在围岩挤压作用下能够释能降压,还能适当承担上部承载板传递的荷载,保证轨道板及道床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仰拱承受过高的地应力而出现隧道底鼓的情况,有利于保证列车轨道板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隧道采用本申请所述的底部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基础承载力强,有利于避免不均匀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495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126620.X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隧道底部变形的斜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加固桩和至少两个斜撑组件;至少两个加固桩沿隧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隧道底部,斜撑组件设置在加固桩的上方,至少两个斜撑组件沿隧道宽度方向设置,斜撑组件用于设置在轨道板下方。隧道底部设置的加固桩能够稳固隧道变形,可靠性强,能够保证列车长期安全行驶同时施工简便;加固桩上设有斜撑组件,且斜撑组件设置轨道板下方能够对轨道板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使得轨道板满足上部列车通行要求,提高了承载能力,不容易发生变形,该控制隧道底部变形的斜撑结构的结构整体性强,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同时斜撑组件之间的额空隙可以施工其他设施,节约了隧道底部的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671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38479.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能降压的隧道底部桩板结构及施工方法,结构包含若干个支撑桩和承载板,所述支撑桩分别设于隧道底部两侧,所述支撑桩沿所述隧道纵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桩上方设有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方设有所述隧道和道床,所述支撑桩上端和所述承载板外侧设有吸能层,所述吸能层中填充多孔材料。采用本结构能够有效隔绝所述基岩与支撑桩上端及所述承载板,不光能够辅助承担所述承载板传递的部分力,还能使过高的地应力释放一部分能量后再作用于所述承载板,有效保证了列车轨下结构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同时,有利于减缓上部列车荷载对所述承载板的冲击,有效避免了目前隧道中经常会出现的因仰拱承受过高的地应力而出现隧道底鼓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21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642573.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隧道底鼓的可压缩式隧道底部结构及施工方法,结构包含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位于隧道的边墙与仰拱之间,所述承载板与仰拱之间填充有多孔构件,所述仰拱设有吸能构件,所述吸能构件能够沿所述仰拱弧长方向伸缩变形,所述承载板上方铺设道床。本结构使仰拱具有一定竖向变形能力,能够吸收部分作用于所述仰拱的应力,配合多孔构件,在围岩挤压作用下能够释能降压,还能适当承担上部承载板传递的荷载,保证轨道板及道床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仰拱承受过高的地应力而出现隧道底鼓的情况,有利于保证列车轨道板的位移在允许范围内,隧道采用本申请所述的底部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基础承载力强,有利于避免不均匀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17942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700824.5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D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填可溶晶体的注浆结构及施工方法,结构包含透水段与注浆段,所述透水段与注浆段之间设置止水构件,所述透水段内设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内填充有固态的可溶晶体,所述透水段内设有排水管的进水口,所述排水管进水口的高程高于所述排水管出水口的高程。本结构有利于提高注浆压力,减少所述注浆段的裂隙,提高封闭效果,进而提升透水段的负压效果,在注浆时能够有效支撑止水构件,防止浆体进入透水段而干扰负压环境的形成,避免透水管的堵塞,防止止水构件因挤压而产生较大位移,有利于保证斜坡深层的持续性排水效果,对解决大型滑坡的排水治理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28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853235.8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通风降温装置及超前降温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高地温隧道通风降温装置,包括通风组件和第一制冷组件。在使用时,风机将隧道外的相对低温的空气通入第一通风管内并排入隧道内,以此提高隧道内的通风量,降低施工人员闷热感,改善工作环境。将多个第一制冷袋设置在连接套的表面,连接套套设在第一通风管本的外壁。制冷袋在低温环境下成为固态,将其套设在第一通风管的外壁,能够为进入第一通风管的空气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气进入隧道内传播过程形成已形成热空气提高降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5845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357285.3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坑施工超前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的超前小导管,包括端头弹出装置和套筒式注浆装置,端头弹出装置尾端连接套筒式注浆装置,端头弹出装置包括锥形管头、承压板、圆柱形外壳、上旋管和下旋管,锥形管头通过安装在其底端的承压板连接在圆柱形外壳上,承压板下面固接有上旋管,上旋管下端可旋转地连接下旋管。本发明还包括上述超前小导管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组装好超前小导管;将组装好的超前小导管固定在岩土体上;待超前支护完成后,旋转外钢管使端头弹出装置内的上卡壳和下卡壳发生错位,将小导管从岩土体钻孔中抽出。本发明有利于超前小导管的回收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147770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094999.6
申请日:2013-03-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杨雄 , 高杨 , 琚国全 , 熊祥雪 , 李晓园 , 赵万强 , 胖涛 , 曹彧 , 王建磊 , 马青 , 张永平 , 匡亮 , 袁伟 , 杨学中 , 刘金松 , 何洋 , 薛强
IPC: E21D11/10
Abstract: 大跨度重荷载受力诱导式回填明洞衬砌结构,以使明洞具有更大的跨度和承受更大荷载,能有效控制明洞衬砌的设计厚度,而且明洞衬砌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由混凝土或者钢筋混凝土模筑的拱部(11)、边墙(12)和仰拱(13)构成环形截面明洞衬砌(10),在明洞衬砌(10)的拱部(11)、边墙(12)的外轮廓弧面设置受力诱导护拱(20)。所述受力诱导护拱(20)顶部沿隧道延伸方向间隔设填充管(30),填充管(30)的上端口延伸出受力诱导护拱(20)的外轮廓,下端延伸至明洞衬砌(10)与受力诱导护拱(20)之间的空隙。
-
公开(公告)号:CN216841814U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20650281.5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F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方便富水隧道施工时进行隧道内清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布置的富水隧道清污分流管道支架,涉及管道支架的技术领域。一种富水隧道清污分流管道支架,包括立柱和多根横撑;所述立柱设置在隧道侧沟的盖板上;所述横撑设置在立柱离隧道洞壁较近的一侧,所述横撑位于隧道侧沟的上方,并竖向间隔排布,所述横撑的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隧道洞壁连接,相邻的两所述横撑之间的空腔形成管道放置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管道固定问题,且不会占用载重汽车通行、站后管线沟槽以及人行通道等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12111240U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20729736.3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汤印 , 郑长青 , 喻渝 , 袁伟 , 范雲鹤 , 陶伟明 , 路军富 , 赵万强 , 何昌国 , 孙其清 , 任天烁 , 张永平 , 郑宗溪 , 马青 , 刘金松 , 罗禄森 , 曹吉 , 辜英晗 , 孙正兵
IPC: G01N2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模筑混凝土衬砌背后空洞检测装置,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为具有一个开口的箱型结构,所述框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面为基准面;滑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框体内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滑动;距离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滑板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筑混凝土衬砌背后空洞检测装置,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通过开口对滑板作用压力,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进行,滑板在压力的作用下靠近基准面,距离测量组件检测到滑板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满足要求时,则可以认为已经浇筑密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