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2811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854504.5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初期支护结构中的初衬层施做于围岩表面,防水层施做于初衬层,热交换层设置于防水层的内部,热交换层内设有钢管网;后期支护结构中的隔热层施做于防水层,二次衬砌层施做于隔热层;热能回收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回收组件;太阳能发电机构与热能回收机构电性连接,太阳能发电机构中的第二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开设隧道的山体上,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架,太阳能控制器电性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电性连接于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电性连接于蓄电池。实现对支护结构的降温,散热,提高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09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853211.2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富水冰碛层支护结构及富水冰碛层支护系统,属于隧道技术领域。该富水冰碛层支护结构包括注浆组件、抵持组件以及牵引组件。在使用时,通过注浆通道向注浆管内提供浆液,拉动牵引杆,牵引体则沿着注浆管的内壁滑动并与抵持体的引导面抵持,随着牵引体的滑动,不断推动抵持体挤压周围富水冰碛层,在抵持体运动的过程中,浆液从限位孔内流到周围富水冰碛层,从而改善了周围富水冰碛层的结构,使得富水冰碛层与注浆管形成整体,而且通过挤压周围富水冰碛层,使得复杂的富水冰碛层更加密实,避免了颗粒流失,提高了洞身围岩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05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853924.9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富水冰碛层隧道基底加固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富水冰碛层隧道基底加固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隧道基底的承载力,同时也有效的防止基底下方水的积累。与传动的搅拌振动不同,超声波振动装置施工人员的噪音影响小,同时比传统振动方式更加有利于微生物的反应及生长,进一步地提高了富水冰碛层基底的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228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0854504.5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初期支护结构中的初衬层施做于围岩表面,防水层施做于初衬层,热交换层设置于防水层的内部,热交换层内设有钢管网;后期支护结构中的隔热层施做于防水层,二次衬砌层施做于隔热层;热能回收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回收组件;太阳能发电机构与热能回收机构电性连接,太阳能发电机构中的第二安装架固定安装于开设隧道的山体上,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架,太阳能控制器电性连接于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电性连接于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电性连接于蓄电池。实现对支护结构的降温,散热,提高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28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10853235.8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通风降温装置及超前降温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高地温隧道通风降温装置,包括通风组件和第一制冷组件。在使用时,风机将隧道外的相对低温的空气通入第一通风管内并排入隧道内,以此提高隧道内的通风量,降低施工人员闷热感,改善工作环境。将多个第一制冷袋设置在连接套的表面,连接套套设在第一通风管本的外壁。制冷袋在低温环境下成为固态,将其套设在第一通风管的外壁,能够为进入第一通风管的空气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空气进入隧道内传播过程形成已形成热空气提高降温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5907860U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21772485.3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降温结构,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其中,初期支护结构包括初衬层、热交换层、防水层和锚杆,初衬层施做于围岩表面,防水层施做于初衬层远离围岩的一面,热交换层设置于防水层的内部,热交换层内均匀的设置有钢管网,锚杆的端部与钢管网固定连接在一起,锚杆的锚头插接于围岩内。后期支护结构包括二次衬砌层和隔热层,隔热层施做于防水层远离初衬层的一面,二次衬砌层施做于隔热层远离防水层的一面。降温散热机构与热交换层连通,降温散热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散热组件和回收组件,散热组件设置于支撑组件上,回收组件设置于散热组件上。实现对支护结构的降温,散热,提高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561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218511.9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38 , E21D11/105
Abstract: 一种超高地温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它包括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其关键技术是在初喷层和复喷层之间埋置水循环管道,在复喷层和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置耐高温防水板和挤塑聚苯板,耐高温防水板表面粘贴挤塑聚苯板。其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初喷,在初喷层表面布设水循环管道,复喷,铺设耐高温防水板和挤塑聚苯板,浇筑二次衬砌结构。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初期支护结构的初喷层和复喷层之间埋置环向蛇形水循环管道并通冷水,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埋设在初期支护结构中的蛇形高强钢管起到上部棚架作用,提高了长期高温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3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27821.8
申请日:2021-06-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11/1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紧急救援站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及装置,属于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采集分析和数值模型建立,得到了满足不同坡度情况下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该方法充分反映了坡度变化对人员疏散能力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了不同坡度下铁路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对铁路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20939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1051394.8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王志坚 , 许佑顶 , 唐可 , 喻渝 , 王明年 , 刘科 , 甘目飞 , 杨友元 , 金强国 , 童建军 , 刘雄伟 , 李老三 , 尚寒春 , 王微嘉 , 郦亚军 , 王毅东 , 李书兵 , 王永太 , 郭创科 , 姜军 , 田佳 , 马留闯 , 林三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断面隧道Ⅳ‑Ⅴ级围岩的全环开挖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测;全断面范围掌子面稳定性评价并分类;决定是否超前支护及掌子面补强,采用相应的具体措施直至掌子面稳定;凿岩台车在掌子面全断面进行炮眼钻进并装药,一次性起爆;掌子面通风,排险,欠挖处理,出碴;对本循环开挖后的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并判定其稳定性,湿喷机械手初喷早高强混凝土,并封闭掌子面;施做系统锚杆;采用拱架安装台车架立钢架,并进行环向和纵向连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本开挖循环仰拱区域洞碴回填,进行下一循环工序作业;采用可移动式仰拱栈桥进行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浇筑;土工布、防水板铺设和拱墙衬砌钢筋绑扎;拱墙衬砌浇筑及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511223.4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旅客列车端部车厢起火后车内疏散分区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列车运行参数;步骤2:确定列车端部起火后列车内的可用人员疏散长度和可用疏散长度内的可用疏散分区数量;步骤3:确定各疏散分区长度;步骤4:对可用疏散长度进行连续疏散分区划分;步骤5:确定理论承载人员数量;步骤6:确定第m个疏散分区向下一个疏散分区疏散的人员数量Pm;步骤7:若Pm为正则进行正向调动,若Pm为负则进行逆向调动;步骤8:根据末端分区是否拥堵进行调动,得到疏散分区划分结果。本发明可以用于协助制定铁路列车端部起火场景下的应急疏散预案,有效提升铁路列车旅客安全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