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门信息的广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8950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63295.5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门信息的广播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油门踏板与整车控制器连接的车辆,该方法包括:接收整车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报文;解析所述第一报文,获得当前的油门信息,并根据所述油门信息,生成第二报文;根据所述油门信息和发动机转速计算出对应的需求扭矩,并根据所述需求扭矩,获得第三报文;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广播所述第二报文和所述第三报文,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报文转发给变速箱,从而使所述变速箱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和所述第三报文执行换挡及急加速操作。本方法在不额外增加汽车组件,也不改变该车型的整体结构的前提下,确保油门信息的准确广播,降低了改造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种X型推力杆设计方法
    5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27831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54443.4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X型推力杆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标定用X型推力杆安装在试制车型上,标定用X型推力杆的Rx刚度可调;步骤S2、对试制车型进行操纵稳定性实验;步骤S3、调整标定用X型推力杆的Rx刚度,记录各Rx刚度与对应的操纵稳定性试验结果;因此,本发明的X型推力杆的设计方法能够根据试制车型的操纵稳定性试验结果,确定X型推力杆Rx刚度的最佳取值范围,不需要利用动力学仿真模型来确定X型推力杆的Rx刚度,避免了利用动力学仿真模型来确定X型推力杆的Rx刚度所导致X型推力杆的Rx刚度与车型整体刚度不匹配。

    一种组合式X型推力杆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91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54445.3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X型推力杆,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弹性压缩件和第二弹性压缩件,第一板体的前侧连接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臂,第二板体的后侧连接两个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二连接臂;第二板体的前侧与第一板体的后侧上下间隔布置,第二板体的前侧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第一板体的后侧设有与第一凹槽上下插接的凸块;第一紧固件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弹性压缩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第一紧固件的端部设有第一螺母,第二弹性压缩件的上下两端分别抵接第一螺母和第二板体;调节第一螺母在第一紧固件上的位置,能够调整组合式X型推力杆的Rx刚度。

    车辆碰撞程度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9237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05871.0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碰撞程度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试验车辆的参数信息确定碰撞检测位置和数据采集设备名称;在接收到车辆碰撞启动指令时,按照预设碰撞策略对所述待试验车辆进行碰撞试验;在所述碰撞检测位置通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名称对应的设备采集所述待试验车辆的已发生碰撞数据;根据未发生碰撞数据与所述已发生碰撞数据计算所述待试验车辆的碰撞程度;通过上述方式,在接收到车辆碰撞启动指令时,对待试验车辆进行碰撞试验,再通过在碰撞检测位置的设备采集已发生碰撞数据,然后根据未发生碰撞数据与已发生碰撞数据计算出碰撞程度,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试验碰撞车辆的准确性。

    一种软轴总成及其锁片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383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15304.1

    申请日:2022-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软轴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软轴总成及其锁片,包括锁片体,锁片体包括第一支撑块和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块的两端连接,两个支撑臂之间形成有朝向支撑臂下端方向开口的安装槽,两个支撑臂的上端分别向前侧凸出形成支撑凸部,两个支撑凸部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后侧面为第一支撑面,两个第二支撑块的后侧面分别为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齐平,支撑凸部的最凸点、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形成有形变距离a。本发明的软轴总成及其锁片,生产成本低、组装效率高且防脱落。

    汽车及其悬置结构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7581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3066.2

    申请日:2022-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驾驶室悬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悬置结构,汽车的悬置结构包括驾驶室、车架、移动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能够通过所述移动组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驾驶室或移动组件通过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车架锁定或解锁。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锁紧组件锁定驾驶室沿车架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驾驶室可以固定于车架上,跟随车架移动;通过锁紧组件解锁驾驶室沿车架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驾驶室可以通过移动组件沿车架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移动至车架的不同位置,驾驶室可以为车架上的其它部件让出维修的空间,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入车架,对车架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

    一种车用弹簧储能装置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12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9334.2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弹簧储能装置,包括轮毂片、环形储能弹簧、储能块、释能块和限位环,所述环形储能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储能块和所述释能块,所述储能块和所述释能块与所述限位环活动连接并可绕其中心移动,所述限位环上绕其中心分布设置有数个可与所述储能块和所述释能块连接的限位块,所述储能块和所述释能块可与所述轮毂片连接。一种车用弹簧储能装置能够很好地利用弹簧压缩的过程,在刹车时将车轮的一部分动能传递给弹簧,起到辅助制动的效果,在车辆需要加速时,将储存的弹性势能传递回车轮,有助于降油耗,其结构精简,弹簧储能和释能的效率好。

    一种燃油吸油结构及汽车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628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36860.2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油吸油结构及汽车,其包括油箱及吸油管。所述油箱具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底侧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吸油管竖直设置在凹槽内,且所述吸油管的底侧连接在所述腔体的底侧;所述吸油管内开设有第一输油通道,所述第一输油通道沿所述吸油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吸油管的上部开设有若各个与所述输油管道连通的吸油孔;所述吸油孔的外周设有一层过滤网。本发明提供的燃油吸油结构及汽车能提高油箱的容积利用率,大幅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一种膨胀水箱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08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80806.3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膨胀水箱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膨胀水箱的两个除气口通入第一预置流量的液体;其中,膨胀水箱的补水口导通;判断所述膨胀水箱的泄压口是否有水飞溅出,当所述泄压口有水溅出时,则判定所述泄压口的设置不合理;当所述泄压口无水溅出时,则判定所述泄压口的设置合理。本实施例的所述测试方法,通过向膨胀水箱的两个除气口通入第一预置流量的液体后,观察判断所述膨胀水箱的泄压口是否有水飞溅出,从而确定泄压口的设置是否合理,在整车测试前,对加注除气系统最重要的零部件膨胀水箱进行测试,将问题解决在整车测试前,避免测试不通过而导致的反复整改,缩短整车开发周期。

    一种冷却模块及包括其的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18737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88891.X

    申请日:2020-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模块,其包括中冷器总成和设于中冷器总成后侧的散热器总成,中冷器总成包括中冷器芯体以及分别设于中冷器芯体两侧的两个气室,两个气室的顶部均具有气室口,两个气室的底部均设有用于支撑冷却模块的支撑部,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芯体、设于散热器芯体底部的第一水室和设于散热器芯体顶部的第二水室,第一水室与支撑部相连接,第二水室与气室相连接;其中,两个气室的顶部均从第二水室的上方绕过并向后延伸。基于上述结构,中冷器总成的支撑部可代替散热器总成的侧板实现支撑功能,支撑部的重量较小,从而大大减轻了冷却模块的重量,使冷却模块符合汽车轻量化的需求,进而降低了汽车的油耗,有利于汽车的节能减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