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铺长短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721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311591.3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满铺长短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该风电基础,包括混凝土过渡段、复合筒型基础和混凝土圆形底板。本发明结合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或挤密砂桩)和筒型基础的优点,筒型基础承载面积大,稳定性好,无需打桩,但在软弱土质条件下,筒型基础沉降和倾斜较大,水泥桩(或挤密砂桩)布置在筒型基础内,解决了筒型基础的地基变形问题,缩小了吸力筒的制造尺寸,减小基础造价。整体筒型基础均在陆上制作,采用一体化拖航和安装,到达泥面后配以负压下沉,施工方便,桩可在筒型基础制作期间提前使用水下成桩船到海上风机位成桩,不占用筒型基础施工窗口期,工期灵活,施工难度小。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水中建造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864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08072.X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水中建造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过渡段和的钢筒,钢筒在岸上建造,钢筒通过顶部的顶盖板形成密封结构,顶盖板形成工作平台;沿顶盖板外壁预埋一圈环形钢板,在顶盖板形成的工作平台上建造钢围堰护筒,钢围堰护筒与环形钢板焊接,钢围堰护筒内焊接横向支撑杆。筒型基础主要施工场地置于水中,使得场地可选位置大大增加,减少了对码头的依赖。同时,基础建造完成后外运方便,便于分体或整体组装,减少了对专用大型龙门吊的依赖。此外,钢板围堰和连接杆可以重复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有利于推广应用。

    适用于半潜驳上建造运输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施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6405461U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21077774.6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半潜驳上建造运输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施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半潜驳靠泊码头焊接脚手架并进行筒裙施工,半潜驳下沉降低作业高度,基础贝雷架吊挂底板施工,支模进行过渡段施工,基础筒裙焊接浮箱并与半潜驳固定,基础整体运输到施工现场,基础充气上浮与半潜驳分离,基础负压下沉进行自重下沉和负压下沉施工。解决了传统筒型基础制造难度大、运输成本高、下沉安装风险大、大吨位龙门吊倒驳、需要拆除胎架、浮运时稳性不佳等弊端,实现了海上风机筒型基础一体化制造运输安装过程,兼有节省制造场地及吊运费用、消除基础倒驳工期、实现脚手架及浮箱重复利用、提高了基础运输下沉施工的稳定性。

    一种用于多级提水的光储微电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811969U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21102490.7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多级提水的光储微电网系统,包括光伏阵列、混合储能单元、光储逆变器、变压器单元、变频器单元和多级水泵单元;所述光伏阵列和混合储能单元通过直流电缆与光储逆变器相连接,所述光储逆变器通过交流电缆与变压器单元相连将电能进行升压,所述变压器单元与变频器单元相连接,所述变频器单元与多级水泵单元相连接。该光储微电网系统适用于多级提水系统,能实现大流量高扬程的光伏提水;所设置的混合储能系统能提高提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提水系统的提水流量;本实用新型的光储微电网系统通过协调控制混合储能系统和变频器单元,维持母线电压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双层海上升压站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055991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23068064.5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海上升压站,该升压站,包括上部组块、导管架结构和桩基础结构,上部组块由一层甲板、二层甲板及顶层甲板分割成两层混合钢结构建筑,分别为第一设备层和第二设备层。将传统底层电缆层优化为35kV电缆夹层室,取消传统设计电缆层,将原电缆层内布置主变压器事故油收集装置,焊接于海上升压站平台底部,将原有海上升压站的三层结构优化为两层。35kV开关柜与主变压器采用铜管母线上进线方式连接,主变压器与GIS设备采用高压油气套管上进线方式连接,进一步提高海上升压站空间利用率,相较于相同装机规模传统海上升压站布置,本实用新型总面积可缩减为1461平方米,减少约36%,总高度可缩减为13.5m,降低约30.7%。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水中建造施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562255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0879793.7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水中建造施工结构。该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过渡段和的钢筒,钢筒在岸上建造,钢筒通过顶部的顶盖板形成密封结构,顶盖板形成工作平台;沿顶盖板外壁预埋一圈环形钢板,在顶盖板形成的工作平台上建造钢围堰护筒,钢围堰护筒与环形钢板焊接,钢围堰护筒内焊接横向支撑杆。筒型基础主要施工场地置于水中,使得场地可选位置大大增加,减少了对码头的依赖。同时,基础建造完成后外运方便,便于分体或整体组装,减少了对专用大型龙门吊的依赖。此外,钢板围堰和连接杆可以重复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有利于推广应用。

    海上风电环状钻孔嵌岩单桩基础

    公开(公告)号:CN219261087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20013863.7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环状钻孔嵌岩单桩基础,涉及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它包括覆盖层、岩层、外钢管和内钢管,外钢管上端位于覆盖层上方、下端位于覆盖层内;所述内钢管上端位于覆盖层内、下端位于岩层内;内钢管顶部位于外钢管底部内,内钢管外壁与外钢管内壁之间有钢管灌浆,内钢管内外壁与岩层之间均有岩层灌浆。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传统单桩基础结构型式简单和受力明确的优点,还可省去为III型嵌岩单桩专门打入的钢护筒,且环形断面钻进可大幅度减小碎岩面积,节省能耗,提高效率,使得嵌岩单桩直径不再受限于钻头,使得超大直径嵌岩单桩基础的应用成为可能,有利于推广利用。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施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562256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0880449.X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筒型基础施工结构。该基础施工结构,包括筒型基础主体,筒型基础主体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在岸上建造,下部结构通过顶部的顶盖板形成密封结构,所述顶盖板形成工作平台;在顶盖板形成的工作平台上建造钢围堰,沿顶盖板外壁预埋一圈环形钢板,环形钢板与水平桁架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桁架支撑杆另一端与浮箱刚性连接。复合筒基础主要施工场地置于水中,使得场地可选位置大大增加,减少了对码头的依赖。同时,基础建造完成后外运方便,便于分体或整体组装,减少了对专用大型龙门吊和驳船的依赖。此外,浮箱和桁架支撑杆可以重复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施工周期短、成本低。

    配备有漂浮式事故油罐的海上升压站

    公开(公告)号:CN217125777U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20240687.6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配备有漂浮式事故油罐的海上升压站,所述海上升压站包括,事故油罐(1),底层甲板(6),贯穿所述底层甲板(6)的四根桩基础(9),设置在所述底层甲板(6)上的主变压器(7)和散热器(8);所述事故油罐(1)布置于所述底层甲板(6)下方的海平面上,所述事故油罐(1)通过柔性导油管(3)与散热器储油坑(22)和主变压器储油坑(21)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利用事故油罐自身浮力,将原本布置于海上升压站上的事故油罐以漂浮的方式布置于底层甲板下方海平面上,能减小桩基础承载力约40吨,在主变压器事故喷油后可直接拖运并更换新的事故油罐,节约检修和运维时间约1天,桩基础高度还可以降低约2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