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93285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280018893.1
申请日:2012-04-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1M10/615 , H01M10/48 , H02J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7 , H01M10/443 , H01M10/486 , H01M10/625 , H01M10/6555 , H01M10/6569 , H02J7/047
Abstract: 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通过并联连接电池组构造而成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中的每一个是能够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单元的串联连接。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调节电池组的温度。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将电池组中的一部分的热量传递给另外的电池组的热传递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76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6378.5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F25B25/005 , F25B40/00 , F25B2339/047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其使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热传递部(13、18、19、20),其具有供热介质流通流路,并在与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其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传递部(13、18、19、20)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3、46、47、48);以及小内径配管(44A、45A),该小内径配管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4、45),并且该小内径配管具有比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小的内径φH、φC。
-
公开(公告)号:CN103174504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080886.0
申请日:2011-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01P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02 , F01P5/00 , F01P7/04 , F01P7/164 , F01P7/165 , F01P2003/027 , F01P2003/185 , F01P2005/105 , F01P2025/30 , F01P2025/66 , F01P2031/30 , F01P2037/02 , F01P2060/08
Abstract: 本发明为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器。一种内燃机具有气缸盖通道,当操作水泵时,发动机冷却液通过该气缸盖通道流向水套。该水泵是使用在电池中所充电力的电气水泵。在气缸盖通道中提供了散热器。即使在发动机关闭后,也保持驱动该水泵。
-
公开(公告)号:CN103492204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80019293.7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735 , B60H1/00899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49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1/08 , B60L11/1816 , B60L11/1874 , B60L11/1875 , B60L2240/34 , B60L2240/36 , B60L2240/545 , B60L2240/662 , B60L2250/12 , B60L2270/44 , B60L2270/4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291 , Y02T90/14 , Y02T90/16
Abstract: 用于控制作为车厢的内部空气和车辆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控制对象的温度的车辆温度控制设备包括:能够储存热量的热容性元件(1);制冷循环(11),在所述制冷循环中,热量从低温侧被吸收并被耗散到高温测;热交换器(14,16),所述热交换器使热容性元件(1)与制冷循环(11)中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和散热部(19,31),所述散热部被构造成将制冷循环(11)的制冷剂中所包含的热量耗散到温度控制对象。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使用热容性元件进行的温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20686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80008695.5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有:使制冷循环(25)的低压侧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冷机(21);使由冷机冷却后的热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器芯(22);以及使热介质在冷机及冷却器芯循环的冷却器冷却回路(11)。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有:使热介质在发动机(31)循环的发动机冷却回路(12);以及使发动机冷却回路的热介质和外气进行热交换的发动机散热器(32)。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切换独立模式和连通模式的切换装置(43、120),其中,独立模式为热介质彼此独立地在冷却器冷却回路及发动机冷却回路循环的模式,连通模式为冷却器冷却回路和发动机冷却回路连通以使热介质在冷机与发动机散热器之间流动的模式;以及在发动机冷却回路的热介质的温度小于第一热介质温度的情况下,对切换装置进行控制以切换为连通模式的控制部(80)。
-
公开(公告)号:CN106061775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580011685.2
申请日:2015-0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具有:高温侧泵(12),其吸入并排出热介质;压缩机(23),其吸入并排出制冷循环(22)的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15),其使制冷循环(22)的高压侧制冷剂与通过高温侧泵(12)进行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热介质外气热交换器(13),其使通过高温侧泵(12)进行循环的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泵控制部(50a),其控制高温侧泵(12)的动作,使得即使压缩机(23)停止,高温侧泵(12)也继续动作。能够提高再启动压缩机时的循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3987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80006378.5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F25B25/005 , F25B40/00 , F25B2339/047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F25B2700/21151 , F25B2700/21152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其使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与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热传递部(13、18、19、20),其具有供热介质流通流路,并在与由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进行了温度调节后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其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传递部(13、18、19、20)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3、46、47、48);以及小内径配管(44A、45A),该小内径配管形成热介质温度调节器(14、15)与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之间的热介质流路(44、45),并且该小内径配管具有比大内径配管(43A、46A、47A、48A)小的内径φH、φC。
-
公开(公告)号:CN105121192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480019384.X
申请日:2014-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85 , B60H1/00271 , B60H1/00385 , B60H1/005 , B60H1/323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B60K11/02 , B60K11/04 , B60K2001/003 , B60L11/1874 , F25B25/005 , F25B2339/047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其具有:相互并列地连接者由热媒所流通的多个设备构成的设备组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第一泵(11)的热媒排出侧及第二泵(12)的热媒排出侧的第一切换阀(19);以及,相互并列地连接着设备组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第一泵(11)的热媒吸入侧及第二泵(12)的热媒吸入侧的第二切换阀(20)。还设有需要在设备组所包含的第一设备(14)循环的热媒流通的第二设备(17),第二设备(17)的热媒入口侧及热媒出口侧中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切换阀(19)及第二切换阀(20)中的一个切换阀和第一设备(14)之间。因此,在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切换循环至设备的热媒。
-
公开(公告)号:CN105848937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480071010.2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278 , B60H1/08 , B60H1/24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Abstract: 具有:泵(11、12),吸入并排出热介质;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使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进行显热交换而调整送风空气的温度;第1热传递设备(13、81),具有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在与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传递;热介质温度调整部(14、15),对通过泵(11、12)循环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以及热交换器用调整部(60a、60b、60c、60f、60g、60k),调整与第1热传递设备(13、81)中的热介质的热传递量、或者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的热交换能力以使与由第1热介质空气热交换器(16、17)温度调整后的送风空气的温度(TC、TH)相关联的温度接近第1目标温度(TCO、THO)。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使向车室内吹送的送风空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408155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41612.3
申请日:2014-07-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3 , B60H1/00485 , B60K11/02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阀芯(211)、第二阀芯(212)、第三阀芯(221)和第四阀芯(222)。第一阀芯(21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一泵(11)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二阀芯(21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从第二泵(12)排出的热媒流入的状态和未流入的状态。第三阀芯(221)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一泵(11)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第四阀芯(222)分别对于三个以上热媒流通设备(15-19),切换热媒向第二泵(12)流出的状态和未流出的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