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5152C
公开(公告)日:2005-06-08
申请号:CN01812716.9
申请日:2001-07-03
申请人: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IPC分类号: C07B39/00 , C07B41/00 , C07B43/00 , C08F2/00 , C08F10/00 , C07C15/085 , C07C21/067 , C07C31/10 , C07C47/21 , C07C255/08 , C07D303/04
CPC分类号: B01J8/1809 , B01J2208/00256 , B01J2208/00274 , B01J2208/00336 , B01J2219/00006 , B01J2219/00247 , C07C1/20 , C07C2529/85 , C07D301/10 , C08F10/00 , Y02P30/42 , Y10S585/903 , C07C11/02 , C08F2/00
摘要: 公开一种由稀释烯烃进料制备烯烃衍生物的系统。将稀释烯烃送入烯烃反应单元,形成烯烃衍生物产品。从反应单元回收烯烃衍生物产品,同时还移出排出气流。从排出气流中分离出烯烃,并将烯烃送到烯烃反应单元,用于加聚生产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486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74652.7
申请日:2023-10-23
申请人: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7D213/82 , C07D211/60 , C07C231/02 , C07C233/83 , C07C259/10 , C07B43/06 , C07B4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三正丁基环磷酸酐为缩合剂的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的酰胺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通式如I所示: 其中,R、R1、R2独立为氢或取代基团;在反应器中加入羧酸、胺、三正丁基环磷酸酐、碱和溶剂,经缩合反应制得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三正丁基环磷酸酐缩合剂可以完全替代1‑丙基磷酸环酐缩合剂,克服了1‑丙基磷酸环酐难获取的弊端;并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产物收率较高,能够满足生产上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7849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66101.6
申请日:2022-12-07
申请人: 浙大城市学院
IPC分类号: C07C273/18 , C07C275/54 , C07D333/38 , C07D213/81 , C07D213/82 , C07D213/78 , C07D307/14 , C07D333/20 , C07B4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芳香酰脲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非质子溶剂中,将活化酰胺、芳酰胺类化合物和碱按摩尔比为1:1:3混合进行反应,然后加入水淬灭,滤过,洗涤后减压蒸干,柱层析分离得到N‑芳香酰脲类化合物。本发明在无金属催化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原料简单易得,底物普适性好,制备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9812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80092124.0
申请日:2020-12-25
申请人: 高雄医学大学
IPC分类号: C07D401/12 , A61K31/444 , C07B43/00 , A61P35/00
摘要: 一种烟碱酰肼衍生物、其立体异构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其中该烟碱酰肼衍生物具有分子式(I)其中X、Y和Z的每一者为N和CH其中之一,X、Y和Z的至少其中之一为CH,X、Y和Z的至少其中之一为N,且R为OH和NH2其中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1292000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066970.1
申请日:2021-01-19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C07B43/00 , C07C269/00 , C07C271/24 , C07C271/12 , C07D295/205 , C07D217/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甲酸β‑碘代烯基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氨基甲酸β‑碘代烯基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式中,R1选自苯基、4‑氯苯基、4‑氟苯基、4‑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4‑硝基苯基、3‑甲基苯基、3‑甲氧基苯基、2‑氰基苯基、2‑溴苯基、叔丁基中的一种,R2选自中的一种,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己基、环丙基、环戊基、正丁基、苄基、烯丙基中的一种。本发明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氨基甲酸β‑碘代烯基酯,且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非常广、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在有机合成、农业及医药卫生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006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186068.3
申请日:2021-02-14
申请人: 中南民族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7/24 , C07C249/02 , C07C251/24 , C07C253/30 , C07C255/61 , C07B4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氮掺杂碳材料复合氧化镁负载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催化硝基化合物还原与羰基化合物偶联制备亚胺化合物中的应用,该催化剂以镍为活性位点,通过在氮气下高温热解一锅法制备的前体得到,该催化剂可用于温和条件下催化硝基化合物还原与羰基化合物偶联制备亚胺化合物。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制备方法非常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循环10次以上,在催化硝基化合物还原与羰基化合物偶联制备亚胺化合物中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080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0396819.2
申请日:2018-04-28
申请人: 河北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C07B43/00 , C07C247/10 , C07C303/40 , C07C311/21 , C07D317/58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邻位三氟甲基取代的叠氮化合物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锰盐、烯烃衍生物、三氟甲基亚磺酸钠、叠氮三甲基硅烷和过氧化合物加入到溶剂中,在25‑75温度下反应6‑12小时,经柱层析分离提纯,最后得到邻位三氟甲基取代的叠氮化合物;其中,摩尔比锰盐:烯烃衍生物:三氟甲基亚磺酸钠:叠氮三甲基硅烷:过氧化合物=0.1‑0.2:1:1.5‑2.5:2.5‑3.5:2.5‑3.5;溶剂用量为每毫摩尔的烯烃衍生物使用6~7毫升溶剂。本发明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适用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31575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80063894.5
申请日:2018-08-08
申请人: 优美科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发明人: V·达施莱恩-格斯纳 , T·舍尔普夫
IPC分类号: C07F9/54 , B01J23/44 , B01J23/52 , B01J23/755 , B01J31/24 , C07B41/00 , C07B43/00 , C07F15/00 , C07F15/04 , C07F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内鎓盐官能化的磷烷配体、它的制备和在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用途,以及在有机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7417478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413634.3
申请日:2017-06-05
申请人: 南京师范大学
IPC分类号: C07B43/00 , C07C273/18 , C07C275/30 , C07C275/36 , C07C275/38 , C07C275/40 , C07C275/26 , C07C275/24 , C07C315/04 , C07C317/42 , C07C319/20 , C07C323/36 , C07D207/34 , C07D209/08 , C07D209/40 , C07D213/643 , C07D213/75 , C07D263/48 , C07D277/48 , C07D295/192 , C07D307/82 , C07D333/36 , C07D403/12 , C07D409/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合成不对称二取代脲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在溶剂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在碱、碘化物和氧化剂的作用下,加入钯催化剂,催化伯胺与一氧化碳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制备不对称二取代脲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偶联反应制备不对称二取代脲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具有氧化剂来源广泛和环境友好;底物来源广泛、廉价和易于处理;羰基源稳定、廉价和不产生废物;反应无需配体且活性好;反应条件温和且选择性高;底物官能团相容性好且底物的适用范围广;反应介质绿色且可以循环回收的优势。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之下,目标产品分离收率可高达97%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07473989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10403664.1
申请日:2016-06-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C271/28 , C07C271/12 , C07C269/00 , C07D213/75 , C07D295/205 , C07B4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甲醇转化制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具体是以氧气或空气为氧源,以有机胺为氮源,以甲醇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醇经过氨氧化生成甲酰胺,甲酰胺原位氧化酯化,得到氨基甲酸甲酯。该方法原料利用率高,催化剂廉价易得,易回收、可循环使用,且易与产品分离。得到的产品性能优异,纯度高。此技术路线对于缓解甲醇产能过剩,减少对剧毒化学品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