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密封回油结构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102865124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338989.8

    申请日:2012-09-14

    Abstract: 一种带有自密封回油机构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用于解决现有旋风式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效率低和回油不畅的技术问题。它包括上盖、第一套件、第二套件和底壳,所述第一套件与第二套件配装,它们安装在底壳和上盖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底壳通过其外壁上的安装孔固定在发动机缸盖罩上。本发明通过三个不同结构的油气分离机构进行三级分离,使分离效果显著而彻底,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使油气分离效率提高,从而降低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改善了车辆的排放性能和经济性能。

    机油滤清器总成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20561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220975.6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用于滤清机油的滤清器、安装座,所述滤清器通过连接管与安装座相连接,所述安装座内上部设置有滤后机油出油口,所述滤清器出油腔通过滤后机油出油口连接发动机的主油道;所述安装座内下部设置有回油装置,以及回油控制机构,所述回油装置上部分为密封面腔体,密封面腔体的底端固连有带有轴向螺纹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底端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安装孔内;在回油装置的密封面腔体上设置有拆卸滤清器时用于滤前机油回油的回油装置滤前机油回油口,同时还设置有用于回油装置密封面腔体内机油回油的回油装置总回油口。本发明密封性强,动作可靠,适用于各类发动机。

    机油滤清器总成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20561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0975.6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用于滤清机油的滤清器、安装座,所述滤清器通过连接管与安装座相连接,所述安装座内上部设置有滤后机油出油口,所述滤清器出油腔通过滤后机油出油口连接发动机的主油道;所述安装座内下部设置有回油装置,以及回油控制机构,所述回油装置上部分为密封面腔体,密封面腔体的底端固连有带有轴向螺纹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底端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安装孔内;在回油装置的密封面腔体上设置有拆卸滤清器时用于滤前机油回油的回油装置滤前机油回油口,同时还设置有用于回油装置密封面腔体内机油回油的回油装置总回油口。本发明密封性强,动作可靠,适用于各类发动机。

    轴承座组件和发动机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64183U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20355852.2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提供一种轴承座组件和发动机,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和通过紧固螺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盖,所述轴承座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轴承盖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彼此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中的另一者上在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位置由所述突出部压溃形成有凹陷部,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陷部的压紧配合能够限制所述轴承盖相对于轴承座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中任意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座组件能够改善轴承盖的定位偏差,保证主轴孔的形状,优化轴的运转环境。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及发动机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04200306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632897.5

    申请日:2014-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及发动机及汽车,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外置油气分离器和安全限压阀,所述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的取气口接曲轴箱,出气口接压前进气管和进气歧管,回油口接油底壳;所述外置油气分离器安装在气缸盖罩上,外置油气分离器的取气口通过气缸盖罩上的气孔与曲轴箱连接,出气口接压前进气管,回油口接油底壳;所述安全限压阀安装在外置油气分离器的取气口内。所述发动机内安装有上述曲轴箱通风系统。所述汽车内安装有上述发动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安全限压阀的外置油气分离器构成了一条故障通道,该通道可有效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而影响发动机正常运行,提高了发动机的运行可靠性。

    双燃料发动机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35802U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20972601.9

    申请日:2015-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其包括偶数个汽缸,其中一缸燃烧汽油或乙醇,其它缸燃烧柴油,燃烧汽油或乙醇的汽缸单独进气,且在燃烧汽油或乙醇的汽缸的排气管路上并联有EGR管路,所述EGR管路连接至燃烧柴油的汽缸的进气管路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汽缸数为偶数个,可便于获得较好的平衡性,以减小振动。其中一缸燃烧汽油或乙醇,可在启动时先使该缸启动,并利用该缸的EGR气体对燃烧柴油的汽缸进行加热,以利于柴油缸的顺利启动,从而可使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启动性能。而燃烧汽油或乙醇的汽缸单独进气,也可调整燃烧汽油或乙醇以及燃烧柴油的汽缸的压缩比,以使两种汽缸的压缩比一致,从而能够降低发动机的运行噪音。

    机油滤清器总成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811001U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20311374.1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总成,包括滤清器和滤清器安装座,所述滤清器的进油腔通过滤前进油管道连接机油泵,所述滤清器安装座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机油流向的回油装置,所述滤清器通过连接管与回油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滤清器的出油腔完全套装在连接管内;所述回油装置设置在安装座腔体内,包括回油装置本体,所述的回油装置本体的入油口连接滤清器出油腔的出油口,回油装置本体的底端顶压在用于控制机油流向的密封垫的上表面,在密封垫外套装有用于控制密封垫上下移动的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的顶端与回油本体的顶端固连。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发动机,实现对机油进行滤清。

    发动机主轴承盖总成、发动机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04921188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661743.3

    申请日:2015-08-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曲轴箱领域,提供一种发动机主轴承盖总成、发动机和车辆,所述发动机主轴承盖总成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主轴承盖,多个所述主轴承盖分别形成有用于与主轴承座一同配合的主轴承孔,其中,多个所述主轴承盖通过位于两侧的纵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体;多个所述主轴承盖的至少一侧间隔形成有至少两个平衡轴安装孔,其中,每个所述平衡轴安装孔与各自对应的主轴承孔通过平衡轴供油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主轴承盖总成的可靠性高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的效果。

    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及可变进气歧管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283683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738408.4

    申请日:2014-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及可变进气歧管控制系统,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为解决发动机的各汽缸内的燃烧效率低的问题。所述可变进气歧管包括:具有圆柱形内腔的外壳,安装在圆柱形内腔内的圆柱形内壳,与内壳连接的驱动装置;其中,在外壳的内圆周面上并排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气槽;内壳中设有进气总道,在内壳的外圆周面上并排设有至少一对第二导气槽,相对的一对第一导气槽和一对第二导气槽构成一对进气道,每个进气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每对进气道中的两个进气道的截面积从进气口到出气口逐渐增大,且两个进气道由同一平面横向剖开的截面的截面积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变进气歧管用于为发动机的各汽缸提供混合气。

    燃油喷射泵、发动机供油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04200440U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20574033.2

    申请日:2014-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喷射泵、发动机供油系统和车辆,其中燃油喷射泵包括泵体,泵体下方固定连接支承座,支承座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弹簧、弹簧座和挺柱,泵体、支承座与挺柱围成一密闭腔体,弹簧座固设在挺柱上;将燃油喷射泵应用于发动机供油系统,将此发动机供油系统应用于车辆中。该燃油喷射泵中,将弹簧座固设在挺柱上,简化了整个燃油喷射泵的结构,并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由于弹簧座与挺柱之间无间隙设置,故在泵油过程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弹簧座与挺柱之间撞击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小了泵油过程中的噪音,同时降低了能量损失,提高了机械传递效率及泵油效率;相应的,提高了发动机供油系统及车辆的NVH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