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联接结构
    31.
    发明公开
    车体联接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842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1365844.7

    申请日:2022-10-31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体联接结构,该结构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联接到车体的下部车体的侧构件;以及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联接到安装支架并联接到车体的上部车体的支柱的下部。一种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该车体包括下部车体和与下部车体联接的上部车体,其中上部车体包括沿车辆的竖直方向延伸的多个支柱、与多个支柱接合的地板面板、联接到下部车体的侧构件的安装支架以及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与安装支架联接并与多个支柱中的支柱的下部联接。

    后车身结构
    35.
    发明公开
    后车身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633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633452.3

    申请日:2021-06-07

    Inventor: 金永宰 宋元基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后车身结构。一种包括车身底部和耦接至车身底部的上车身的车辆的实施方式后车身结构包括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耦接至设置在上车身的后侧上的后底板的上表面并且通过后底板连接至车身底部的两个底盘框架。

    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3868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1031616.7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该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包括第一负极部和被设置成与第一负极部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第一负极部包括碳纤维,而第一正极部包括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一固体电解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贯穿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第二电池单元,包括第二负极部和被设置成与第二负极部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第二负极部包括碳纤维,而第二正极部包括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固体电解质;增强绝缘层,被形成为蜂窝结构并具有两个相反表面,每个表面均具有至少一个分别插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的每一个中的插入突起;第一正极集电体;第二正极集电体;第一负极集电体;以及第二负极集电体。

    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1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10955240.2

    申请日:2020-09-11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部,包括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过孔穿透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第二电池部,包括第二负极部和第二正极部;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的表面与第二电池部的表面之间,绝缘层具有一个或多个绝缘过孔;串联连接器,经由第一过孔和绝缘过孔将第一负极部与第二正极部串联连接;正极集流器,连接到第一正极部;以及负极集流器,连接到第二负极部。

    车辆的后底板布置结构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8573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610320439.1

    申请日:2016-05-16

    Inventor: 宋元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底板布置结构。该后底板布置结构包括底部和在底部的一侧沿着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部。另外,冲击分散部件设置在底部和横向部上,并且冲击分散部件沿车身的冲击方向延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