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8750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003992.8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清卡口数据的毗邻区域交通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道路路网中所有卡口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的卡口数据,形成数据集;提取获得所有车辆按时间顺序经过的卡口序列;映射获得每辆车的卡口序列中的卡口编号对应的交通区域编号后,获得每辆车辆的原始区域序列;对每辆车辆的原始区域序列进行清洗,获得对应的预处理区域序列;对每辆车辆的预处理区域序列进行校正,获得对应的校正区域序列;统计道路路网中所有毗邻区域的交通量。本发明可以统计获得道路路网中所有毗邻区域的交通量,从而反应毗邻的交通区域之间的连接道路的毗邻区域机动车交互量,可以直观地反应毗邻区域的交通状况,可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行业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03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376740.3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E01D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沥青路面结构及建造方法,结构包括路基和铺设在路基上面的上面层,上面层的纵向方向具有伸缩缝,上面层包括处于下层的沥青混凝土层和沥青混合料层,沥青混合料层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8~2.3cm。施工时先刨除部分上面层,然后铺设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这种建造方法只需刨除路面的上面层约一半的厚度,更加节能环保;刨除厚度变小后,施工时间相对缩短,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也会减少,对现有交通和周边居民的干扰变小;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组合,有利于排水、吸噪,使路面更加安全。此发明用于路面施工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66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635753.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扩大头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柔性垫、环管型承载件、圆型承载件、表层连续的固化层以及间隔设置的刚性桩,环管型承载件的一端与刚性桩之间通过柔性垫连接,圆型承载件封堵环管型承载件的另一端,环管型承载件的直径与刚性桩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3~6,环管型承载件以及柔性垫均处于固化层,圆型承载件持平固化层,固化层上方设置有填土层,环管型承载件包括环管和至少三片隔片,多片隔片的一端连接环管,另一端相交于环管的中心且将环管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三份。本发明的复合地基,通过对桩结构进行优化以增大桩间距、协调刚性桩与桩间土沉降、降低成本,应用于道路软基处理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桩帽脱空。
-
公开(公告)号:CN114016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85088.5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填土路段管桩复合地基的软基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定位环压入地基中;将管桩对应压入定位环中,并穿入地基的持力层中,管桩的上方形成有腔室;将环形空腔中的土体清理至管桩的内腔中,环形空腔和腔室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在管桩的顶部安装限位器,并使限位器连接或抵接于管桩和定位环;在圆柱形空腔中依次填入轻型柔性填充物和散体填充物;在原地面上设置土工格室层。利用定位环和管桩的依次压入即可形成圆柱形空腔,无需开挖表层土即可在管桩的顶部即圆柱形空腔中放置填充组件,从而形成土拱效果,减少路面沉降。此外,管桩的底端可穿入到地基的持力层中,管桩的顶端由定位环和限位器进行约束,从而避免管桩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1219580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16593.2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既有桥梁新增预制护栏的结构和施工方法。既有桥梁新增预制护栏的结构,包括:主梁,主梁内设有若干第一钢筋;底座,底座内设有第一钢板和若干第二钢筋,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和第一钢板连接;护栏,护栏上设有第二钢板和若干第三钢筋,第三钢筋嵌入在护栏内,第二钢板与第三钢筋连接,第二钢板与第一钢板连接,护栏与底座之间设有抗剪键和抗剪槽,抗剪键可嵌入到抗剪槽内。有益效果: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使底座与护栏之间形成连接,且护栏与底座之间通过抗剪键和抗剪槽结构能形成稳固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护栏的防撞能力;护栏可通过预制方法得到,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可减少对桥梁交通的干扰。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89883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0660266.7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道路高清卡口数据的路段状况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路段的第一数据集以及第二数据集;求交集得到第三数据集;提取第三数据集中的每台车辆的所有数据记录,形成该车辆对应的数据序列,构成一序列集;根据序列集,提取获得每台车辆行驶到终点的到达时间和从起点行驶到终点的通行时间,形成第一时间数据集;对第一时间数据集进行数据过滤处理后,得到第二时间数据集;采用局部加权回归算法,将第二时间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第三时间数据集,进而拟合组成一平滑回归线;获得待分析路段的状况评价指标。本发明可直观、形象且科学地对待分析路段进行交通状况评估,可广泛应用于交通状况智能监测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7972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85870.2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第一纵道、第二纵道、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第一纵道和第二纵道分别与横向道路交叉形成错位交叉口。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分别为单向立交或者单向隧道,其平面投影没有相交且只占用部分车道。第一匝道连接第一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二匝道连接第二纵道和横向道路。第一匝道和第二匝道的出口都位于错位交叉口中,并在其各自入口处设有掉头口。这种错位十字交叉口立交结构,降低净空或者地层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立交桥梁或者是隧道结构。在面对错位斜交十字交叉口是可以很好地解决其交通互通问题,减少小角度转弯点和较大的汇流点。此发明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3429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300333.4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 E01C7/32 , E01C11/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停靠站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设有一段停车路面和两段混合路面,两段混合路面分别处于停车路面的首尾两端,两混合路面的高度平齐停车路面,两混合路面均包括水泥层和沥青层,停车路面与各水泥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停车路面与各水泥层之间设有连接网,各水泥层靠近停车路面的一侧高于远离停车路面的一侧。把停车路面作为公交车启动和停止的位置,利用了停车路面抗车辙特性和温度稳定性,混合路面作为行车路面,保留了沥青路面高舒适性的优点,改造后的公交停靠路面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行车舒适。此发明用于道路建设结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97076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74705.9
申请日:2016-05-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 E01C11/00 , A01G2/00 , E01C11/224 , E03F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路面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机动车道侧土体至路床底标高线,铺设排水管道;靠绿化带侧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底部折叠压入路床下;铺设路床和基层至设计标高形成路基,布设接入排水管道的收水管;将防水土工布顶部折叠到路基顶面,沿路基边缘铺设第一压条,第一压条的底部与基层顶部平齐;铺设路面结构层形成路面,路面具有向绿化带侧倾斜的横坡,第一压条的顶部与路面的顶面平齐,修建收水口;绿化带填土,植树、植草,绿化带断面呈“U”形,所述绿化带中线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路面与绿化带的边界依自然弧面平顺相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07484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017849.5
申请日:2013-01-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向承载体系梁桥,包括若干基桩、设在基桩上侧的墩柱及设在墩柱上侧的桥面,墩柱与桥面间沿桥面纵向设有盖梁本体,桥面包括若干沿桥面横向设置在盖梁本体上侧的横向单元梁。本横向承载体系梁桥中,盖梁本体沿桥面纵向设在墩柱与桥面间,并位于既有障碍物的两侧,墩柱数量和盖梁本体跨径可根据桥下障碍物和桥面重量自由调整,有效节约桥下或地下净空的,同时盖梁本体上侧沿桥面横向设有横向单元梁,横向单元梁直接承受桥面活载和自重,较传统横向布置先承受纵向桥面载荷的盖梁跨越桥下或地下障碍物的能力更强,本发明用于桥梁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