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82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284472.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柱与叠合梁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管柱和叠合梁;所述钢管柱的侧面固定设有H型钢牛腿,所述H型钢牛腿包括固定连接的下翼缘和垂直设置于下翼缘上的腹板,所述下翼缘上与所述腹板平行间隔布置有挡板,所述下翼缘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肋板,所述肋板与所述下翼缘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梁的端部设有叠合钢板,所述叠合钢板插设在所述腹板与所述挡板之间的间隔内;所述腹板、所述挡板以及所述叠合钢板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孔。本发明的钢管柱与叠合梁连接节点构件安装时定位难度低且混凝土浇筑时间短,节点安装之后浇筑混凝土使钢管柱端部H型钢牛腿不外露,美观性高,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6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83503.X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薄壁连续刚构桥墩碰撞仿真方法,包括步骤:建立整个桥梁有限元模型;选取车辆模型,并对所述车辆模型进行标定;对桥梁进行车辆碰撞仿真;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得到车辆碰撞过程中桥梁的动力响应;对桥梁墩身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判断桥墩的损伤状态。本发明建立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材料率效应的车、桥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刚构桥下部结构遭受重型车辆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得到车辆撞击过程中桥梁的动力响应,通过墩身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判断桥墩的损伤状态,为单薄壁连续刚构桥墩的防撞措施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43130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1276100.9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4B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锁,涉及构件连接领域。预制构件的连接锁包括子件和母件,子件、母件上分别设有用于与预制构件锚固配合的固定结构,子件包括子件主体、子件传动结构和锁销结构,锁销结构活动安装在子件主体上,且子件传动结构与锁销结构传动配合;母件包括母件主体、母件传动结构和锁止结构,母件主体上设置有与锁销结构配合的插装通道,锁止结构可调安装在母件主体中,且母件传动结构与锁止结构传动配合,锁止结构用于在锁销结构插装到位后与锁销结构锁止配合。使用该预制构件的连接锁时,避免了在两个构件之间实施装配操作,无需在对接位置预留操作空间,满足预制构件无缝连接的装配要求;操作快速方便,施工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0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38100.6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与轻量化三维引擎结合的综合社区火灾应急预案推演方法,综合社区火灾应急预案推演方法包括:选择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综合社区建筑;建立综合社区建筑的BIM模型;通过轻量化三维引擎调用BIM模型对综合社区建筑中火源点的分布、火灾烟气的分布以及人员疏散情况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的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并为应急预案配置响应逻辑;调用应急预案借助轻量化三维引擎的能力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轻量化三维引擎对实体模型进行火灾燃烧的烟气模拟及人员疏散模拟,并比较烟气模拟与人员疏散模拟的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制定应预案,智慧化程度更高,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10864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91122.7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邻近地下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基坑支护领域。该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层支护结构、第二层支护结构、第三层支护结构和第四层支护结构,第一层支护结构围设于基坑的边缘,第二层支护结构围设于第一层支护结构的内侧,第三层支护结构围设于第二层支护结构的内侧;四层支护结构呈外高内低的台阶形,第一层支护结构的内侧设有第一腰梁,第二层支护结构的上部设有第二冠梁,第一腰梁与第二冠梁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层支护结构与第二层支护结构之间填充有层间土体,层间土体中设置有水泥搅拌桩加固结构,提高了该部分层间土体的强度和止水性能,层间强化区域对第一层支护结构起到有效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31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30813.6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注浆施工参数选取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现场已开挖临近下穿段地层物性参数、注浆施工参数以及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化值;S2:利用收集数据对已开挖临近下穿段地层物性参数、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化值与注浆施工参数进行非线性关系拟合,构建非线性模型;S3:将待开挖下穿段地层物性参数、相关规范规定的既有运营地铁线竖向位移变化限值输入非线性模型,从而得到对应开挖断面的注浆施工参数。本发明通过构建出的非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应于在不同的地层条件获取合理的注浆施工参数,防止因隧道开挖造成过大的地层位移变化,此外,也完善了现场注浆施工参数依靠经验性选取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64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56924.1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BIM设计方法,以大幅提高轨道交通供电系统BIM设计效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利用布点设计指标建立变电所二维平面布点图;②设计人员提取资料,建立变电所设备布置二维平面图;③在revit中建立设备模型库;④在revit软件中构建变电所BIM模型;⑤结合步骤①中变电所平面布点图与步骤④各变电站BIM模型在线路专业提供的模型基础上,在revit软件中完成全线供电系统模型的设计;⑥将所述供电系统模型与其他专业模型交互,由设计人员校核后,在设计系统中修改图纸,再重复步骤③~⑤,从而实现最终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66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274856.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珊 , 农兴中 , 袁江 , 陈霞 , 王红燕 , 崖尚松 , 陆云 , 王洪杰 , 王哲元 , 黄凤至 , 高杰 , 黄忠兴 , 林志立 , 阮艳妹 , 张悦 , 徐文田 , 罗旭 , 赵美君 , 邓树 , 黄强 , 谌小莉 , 卢小莉 , 邓婕 , 申俊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地铁杂散电流下管道腐蚀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点选取、有限元仿真;2、数据预处理;3、获取训练样本;4、第一主成分对选取;5、因变量、自变量对主成分的回归;6、残差矩阵替换;7、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式的建立;8、交叉有效性验证;9、冗余位置变量的剔除、最佳传感器排布的选取;10、测试样本测试。本发明通过区间内获得的地表电位数据,结合有限元仿真获得有效的预测管道腐蚀电流密度,根据偏最小二乘法,得到预测回归方程,判断出管道的腐蚀情况,在减少传感器数量的同时,可保持预测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直观监测管道腐蚀情况和节省成本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062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35996.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基坑自动化变形监测设备,涉及基坑施工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水平设置,所述基座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立柱,且立柱为竖直设置,所述立柱的顶部活动且水平设置有伸缩监测杆,所述伸缩监测杆包括有铅锤,所述铅锤位于伸缩监测杆的下方且设置有细绳用于将铅锤固定在伸缩监测杆上,所述伸缩监测杆远离立柱的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监测机构。本发明每次测量前该装置工作时,先通过监测点对其该装置的自身位置坐标进行校正,设置的液压机构工作进行调节伸缩监测杆的角度,确定基坑的隆起高度,根据测量的基坑坑底的所有检测点的变形数据,进行记录测量的变形数据,再通过检测机构,对其进行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08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315235.1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内疏散结构,地铁内设置有隧道和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具有站台板,相邻的两个地铁车站之间的位置为地铁区间,地铁内疏散结构包括区间疏散结构,区间疏散结构包括:区间疏散平台,区间疏散平台沿地铁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地铁隧道的侧壁连接;区间疏散平台延伸至与站台板相连接,通过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相连接解决了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不连续的问题,并且即使在车站端头设有地铁区间隔断门,仍然可使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连通使,同时能够使区间内人员避免两次上下楼梯进行疏散,减小了人员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风险,提高疏散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