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双馈电机独立发电系统全阶终端滑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38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26540.8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无刷双馈电机独立发电系统全阶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属于电机控制领域;解决了传统的全阶终端滑模控制算法没有将电机参数摄动所引起的匹配与非匹配不确定性同时被考虑到电机模型中,导致系统输出电压精度低、系统抗干扰能力及控制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根据无刷双馈电机数学模型,考虑无刷双馈电机参数摄动引起的匹配和非匹配不确定性,确定非匹配功率绕组外环电压子系统的电压环状态方程和匹配控制绕组内环电流子系统的电流环状态方程;针对子系统设计相应的内外环全阶终端滑模控制器来补偿不确定性,使得功率绕组电压幅值的追踪误差收敛至零,控制绕组电流幅值的追踪误差收敛至零。本发明主要适用于无刷双馈电机接平衡负载时的独立发电控制。

    一种具有动态可调变轴偏移能力的不对称永磁记忆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276930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314097.3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一种具有动态可调变轴偏移能力的不对称永磁记忆电机,涉及可变磁通永磁体记忆电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记忆电机转矩性能低,无法解决电机高效运行效率区域减小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永磁体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且材料不同的两个第一永磁体,两个第一永磁体呈“V”字形设置,每个第一永磁体充磁方向均与其短边长度方向平行、且两个第一永磁体的充磁方向镜像对称,第二永磁体组包括横截面为梯形、且材料不同的两个第二永磁体,两个第二永磁体镜像对称设置、二者构成一个五边形,两个第二永磁体充磁方向均为梯形下底的长度方向,两个第二永磁体相贴的边沿转子铁心径向设置。本发明适用于动态可调磁通及动态可调转矩性能的变速运行场合中。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的终端滑模磁链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5606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836140.2

    申请日:2021-07-23

    Abstract: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的终端滑模磁链观测方法,属于观测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无刷双馈电机存在磁链不能直接测量而现有的观测方法存在测量精确度差、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采集无刷双馈电机功率绕组和控制绕组的电压、电流和电机的固定参数,建立无刷双馈电机在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设计定子电流和定子磁链的观测器,采用无抖振终端滑模控制方法使观测器的定子电流误差及其导数收敛为0,保证了观测值的准确性,无抖振方法的应用获得了平滑的观测信号,消除了抖振带来的噪声。本发明适用于对无刷双馈电机的终端滑模磁链观测使用。

    一种控制电机逆变器共模电磁干扰滤波器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55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37092.9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电机逆变器共模电磁干扰滤波器优化设计方法,属于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能准确设计共模电磁干扰滤波器参数及其拓扑结构的问题。本发明应用遗传算法设计滤波器,将滤波器的滤波电感、谐振频率、滤波电容、及最低插损值限制作为遗传算法中的染色体,电感、电容元件的个数决定染色体的长度,本发明通过遗传迭代过程中电容、电感元件对共模干扰抑制效果的影响程度改变染色体长度,从而实现同步元件参数和滤波器拓扑的优化设计,解决现代工业对电磁干扰滤波器选择的普遍性和经济型需求的问题。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可拓展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86779.7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可拓展拓扑结构,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涉及光伏发电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光伏系统电压等级难以进一步提升,不利于系统的提效降本的问题。本发明在通过多电平和级联的方式提高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的电压等级,减小相同功率下的输入和输出电流,降低电路和线缆上的功率损耗,提高整套光伏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本发明的可拓展拓扑结构中,An模块、Bn模块和Cn模块组成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所述A0模块、B0模块和C0模块分别作为三相电源的三个输出端,A0模块和An模块之间串联Ai模块,B0模块和Bn模块之间串联Bi模块,C0模块和Cn模块之间串联Ci模块。本发明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

    一种双槽结构的永磁容错电机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85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14570.7

    申请日:2022-05-12

    Inventor: 蔡蔚 孙雨田 谢颖

    Abstract: 一种双槽结构的永磁容错电机,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转向电机的冗余设计采用的双系统结构增大成本和增大安装体积的问题。它包括:定子上设置有数量相同的内层开口槽和外层开口槽,且一一相对应;内层开口槽沿圆周方向均布在定子内侧,外层开口槽沿圆周方向均布在定子外侧;内层开口槽内嵌有主工作绕组,外层开口槽内嵌有备份工作绕组,对应位置的主工作绕组和备份工作绕组合成电势空间位置相同;当正常运行时,驱动电路对主工作绕组施加激励信号,电机处于额定输出的运行工作状态;当主工作绕组发生故障时,控制电路切换驱动电路对备份工作绕组施加激励信号,电机处于不低于50%额定输出的运行工作状态。本发明用于转向系统。

    一种计算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4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10340.1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一种计算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的方法,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电机模态分析时,现有方法计算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计算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的方法,利用以壳体理论为核心的正交各向异性解析模型,以容易测量的低阶径向固有频率及其对应阶次作为输入条件,能够简单、快捷的计算出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同时,本发明考虑到了电机定子铁心叠片结构,避免了忽略轴向刚度降低所导致的误差;以低阶径向固有频率及其对应阶次作为输入条件,简单准确、容易获得。

    一种具有抗退磁能力的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开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59806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401684.0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退磁能力的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开槽结构,包括永磁体槽,隔磁槽,以及旁通磁路。所述的永磁体槽以电机转轴为中心分布,所述的隔磁槽设置在永磁体槽两侧,所述的旁通磁路设置在隔磁槽中靠近气隙侧。本发明的永磁体槽设置为内置式“V”型永磁体槽、“一”型永磁体槽或“W”型永磁体槽,并通过与隔磁槽和设置在隔磁槽中的旁通磁路相互配合,在永磁体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传统技术相比,不仅为电机提供更高的转矩,而且提高了永磁体的退磁温度临界点,增强永磁体的抗退磁能力,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成本。

    一种计算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7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10340.1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一种计算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的方法,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电机模态分析时,现有方法计算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计算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的方法,利用以壳体理论为核心的正交各向异性解析模型,以容易测量的低阶径向固有频率及其对应阶次作为输入条件,能够简单、快捷的计算出电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参数。同时,本发明考虑到了电机定子铁心叠片结构,避免了忽略轴向刚度降低所导致的误差;以低阶径向固有频率及其对应阶次作为输入条件,简单准确、容易获得。

    一种周径向脉振助磁配合多路风冷的高速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11626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064592.9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一种周径向脉振助磁配合多路风冷的高速永磁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定子液冷和单轴向风冷对永磁体温度较高较易退磁处和定子绕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采用定子铁芯周向分段,形成径向进、出风通道,冷却气体可通过较短路径直接到达温度较高较易退磁的永磁体表面、轴向中部部位和定子绕组散热较难部位,冷却气体流通性好,对永磁体温度较高较易退磁处降温效果明显。在定子铁芯段之间增加通单相交流电的周、径向助磁绕组产生周、径向脉振磁通,对定子绕组在定子铁芯产生的周、径向磁通起到了增强的作用,在保证电机功率密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同时降低了电机的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