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519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30064.4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一种电机绕组结构,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机的油冷冷却方式受温升限制要求,冷却结构难以进一步提高电机绕组的均匀冷却效果,造成电机温升分布不均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机绕组结构,电机绕组结构为换位绕组,电机绕组结构的端部沿轴向呈阶梯结构,且位于槽底的绕组端部低于位于槽顶的绕组端部。本发明端部呈阶梯形结构,增加了冷却油液在绕组上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冷却油液在端部绕组上均匀流动,间接增加热交换,提升冷却介质对绕组结构的冷却效果,从而实现端部绕组温差较小,进一步提高电机绕组散热能力。并且,端部阶梯形绕组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电机内部空间的安装要求。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可拓展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86779.7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的可拓展拓扑结构,涉及电力系统,尤其涉及光伏发电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光伏系统电压等级难以进一步提升,不利于系统的提效降本的问题。本发明在通过多电平和级联的方式提高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出的电压等级,减小相同功率下的输入和输出电流,降低电路和线缆上的功率损耗,提高整套光伏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本发明的可拓展拓扑结构中,An模块、Bn模块和Cn模块组成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接,所述A0模块、B0模块和C0模块分别作为三相电源的三个输出端,A0模块和An模块之间串联Ai模块,B0模块和Bn模块之间串联Bi模块,C0模块和Cn模块之间串联Ci模块。本发明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

    一种电机绕组交流损耗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863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43095.8

    申请日:2025-03-03

    Abstract: 一种电机绕组交流损耗的测量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机绕组损耗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不增加硬件及软件成本的情况下,难以简单、有效的测量绕组损耗的问题。本发明将被测电机简化等效为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基于简化后的电机结构计算被测电机的总功率损耗和定子铁心损耗,所述总功率损耗和定子铁心损耗之差即为电机绕组交流损耗。本发明考虑了定子换位绕组的实际结构,可以实现定子绕组损耗的快速、准确测量及计算,易于实现流程化、便于工程应用。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00130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696296.X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属于光伏逆变器领域。它包括输入端、中间支撑端和尾部端,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A0、第二输入端B0和第三输入端C0,中间支撑端包括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尾部端包括第一尾部端An、第二尾部端Bn和第三尾部端Cn,第一输入端A0与A相输出线相连,第二输入端B0与B相输出线相连,第三输入端C0与C相输出线相连,第一输入端A0、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和第一尾部端An依次相连,第二输入端B0、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二尾部端Bn依次相连,第三输入端C0、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和第三尾部端Cn依次相连。它主要用于光伏逆变器。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0013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96296.X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属于光伏逆变器领域。它包括输入端、中间支撑端和尾部端,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A0、第二输入端B0和第三输入端C0,中间支撑端包括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尾部端包括第一尾部端An、第二尾部端Bn和第三尾部端Cn,第一输入端A0与A相输出线相连,第二输入端B0与B相输出线相连,第三输入端C0与C相输出线相连,第一输入端A0、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和第一尾部端An依次相连,第二输入端B0、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二尾部端Bn依次相连,第三输入端C0、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和第三尾部端Cn依次相连。它主要用于光伏逆变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