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5860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674138.9
申请日:2016-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81C1/00 , B81B7/00 , G01N33/4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上制作微电极阵列结构;在第二基底上制作带有微管道阵列的覆盖层;将覆盖层揭下并在所述覆盖层上打孔,形成进样口阵列;将带有进样口阵列的覆盖层与微电极阵列结构对准贴合;在进样口处加入可热分解聚合物溶液并使其充满整个微管道,对其进行加热固化,而后揭去带有进样口阵列的覆盖层;在S7所述结构上形成具有刺激口阵列的光刻胶固化膜;对S8所述结构进行加热,使可热分解聚合物汽化挥发,形成微管道阵列结构;之后在微管道阵列结构上方粘接培养腔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无法对刺激位点进行精确定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16893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83073.2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51 , C12Q2537/16 , C12Q2561/101 , C12Q2565/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PCR芯片的基因甲基化程度定量方法,包括:(1)针对待检测的目的基因,确定富含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的区域,并对该区域设计引物与taqman探针;(2)将待检测样本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经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另一份不处理;(3)利用数字PCR芯片分别对两份样本进行定量检测,最终计算出样本中目的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本发明实现了对基因甲基化程度绝对定量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的定量出待检测基因的甲基化拷贝数所占的百分比;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过程简单;且检测时间短。
-
公开(公告)号:CN10633523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694149.3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共价修饰的石墨烯蛋白复合薄膜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薄膜包括二氧化硅衬底、单层石墨烯和蛋白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的单层石墨烯薄膜转移至二氧化硅衬底的表面,将石墨烯薄膜表面的光刻胶除去后在二氧化硅衬底表面留下单层石墨烯;将蛋白溶液滴加到单层石墨烯表面在60~90℃热失活处理1~10min,在单层石墨烯表面形成蛋白薄膜,即得。本发明通过热失活方法在石墨烯表面实现蛋白薄膜的非共价的修饰,石墨烯-蛋白薄膜厚度可以控制在纳米级,薄膜均匀,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蛋白薄膜表面具有氨基和羧基,可以作为后续生物分子诊断的平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75890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801879.X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蓝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碳纳米线微阵列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基于MEMS工艺的负性光刻胶碳化工艺,基于因几何结构限制引起负性光刻胶刻蚀速率分布不同的现象,通过控制显影时间来控制亚微米级光刻胶丝线阵列的形成,然后置于N2(95%)+H2(5%)保护下,经高温热解形成碳纳米线阵列。本发明结合MEMS工艺,在碳表面制作纳米尺寸结构,增大电极比表面积,同时结合微阵列电极的优势,提高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各个领域、特别适合于地表水、污水、饮料中的溶出伏安法测定重金属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5158477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29958.X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东南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33/5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33 , G01N33/54393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荧光探针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利用双功能交联剂长链磺基琥珀酰亚胺4-[N-甲基马来酸]-1-羧环己烷Succinimidyl-4-[N-Maieimid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6-amidocaproate,SMCC与氨基量子点表面的氨基基团发生交联反应,在量子点表面生成马来酰亚胺基,待标记抗体用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还原,将二硫键还原成巯基,巯基再与马来酰亚胺基团形成共价键从而将抗体标记到量子点上。本发明所述的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①检测一种蛋白质癌胚抗原或②检测多种蛋白CEA、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前者检测极限为38pg/ml,后者检测极限为0.9ng/ml。
-
公开(公告)号:CN102031284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010532990.5
申请日:2010-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脱氧核酸酶的Pb2+检测芯片、制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具有特异性强响应的脱氧核酸酶8-17的17E酶链催化切断17DS底物链,造成切断后17DS底物链的部分或全部脱落。所述的17DS底物链预先进行荧光标记,则切断使荧光信号降低。使用方法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的铅离子检测芯片进行铅离子的检测只需要将待测样品添加到芯片上,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利用芯片信号分析系统扫描芯片,并对荧光信号进行分析;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对的Pb2+检测;样品中Pb2+浓度越高,荧光信号减弱越多。Pb2+检测浓度范围是1nM~10μM。
-
公开(公告)号:CN10449709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23333.7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扩散型结晶芯片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①所述结晶芯片是由一个表面加工有微管道结构且具有疏水特性的基片和一个表面平整且具有亲水特性的基片键合构成;②表面加工有微管道结构的基片为圆盘状微流控芯片,包含多组辐射状对称排列的微结构单元,每个单元的结构至少包含一个结晶微反应腔、一个微隔离腔和一段结晶剂储液微管道,其中微隔离腔两侧通过连接微管道分别与微反应腔和结晶剂储液微管道相连,使得结晶微反应腔中的结晶液和结晶剂储液微管道中的结晶剂处于一个共通的空间,彼此之间发生气相物质交换。所述的气相扩散型结晶芯片,克服了现有结晶微流控芯片无法实现气相扩散型结晶操作的不足,大大降低珍贵样品和试剂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4241116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04017.3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21/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2052 , H01L21/02227 , H01L21/022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锗材料表面稳定钝化的方法,包括:采用不同试剂对锗片表面进行清洗,有效除去锗表面污物以及表层氧化层,实现锗表面的初步氯化;然后采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配制硫醇试剂,采用适当加热的钝化条件在锗表面得到自组装膜。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钝化效果明显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43092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306080.9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拟涉及一种基于矿物油饱和PDMS材料数字PCR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定量矿物油(液体石蜡)的PDMS单体制备PDMS数字PCR芯片,芯片包括乳滴生成结构、乳滴收集结构两部分。乳滴在同一芯片上制作、收集,然后在同一芯片上进行PCR扩增。该芯片避免了PDMS对数字PCR体系中油相的吞噬,有利于维持PCR反应过程中乳滴及PCR反应的稳定性。而且与目前数字PCR芯片技术相比,成本低,操作简便,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2179000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110056408.7
申请日:2011-03-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A61N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膜的柔性神经微电极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利用热解图形化光刻胶形成的碳膜作为导电层,结合聚合物包覆形成绝缘层制作柔性神经微电极。相比传统的基于贵金属(如铂、金、铱等)的柔性神经微电极,基于碳膜的柔性神经微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且易于通过光刻和微纳压印等手段制作三维高比表面积的电极位点,可大大提高电极的电荷注入能力和生物安全性,有助于实现植入式神经微电极的长期安全、有效、可靠和高分辨率的刺激效果。且该电极制作方法与基于金属的微电极制作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重复性强,设计灵活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