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存储、可时序性采集的微流控检测卡

    公开(公告)号:CN1195249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10168.4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存储、可时序性采集的微流控检测卡,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基底层、传感层、微流控芯片层,所述传感层包含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层与微流控芯片层之间形成有若干个检测腔;所述传感单元集成于各个检测腔中,还适于连接检测串口;所述微流控芯片层连接有中心储液腔,还设有连通中心储液腔的入口、出口,以及依次连通入口、中心储液腔和出口的微流道,自入口至出口的流向上,微流道依次形成正导向特斯拉阀和反导向特斯拉阀;本发明在改进的特斯拉阀结构上设计多个检测腔,可利用反导向特斯拉阀流动受阻特性分离不同时间回流的微量液体,并对不同时间的微量液体数据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适用于微量液体的检测。

    一种PDMS微流控芯片宏微结构一次成型的铸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84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15841.3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DMS微流控芯片宏微结构一次成型的铸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弹性腔(1)中倒入PDMS预聚物后,盖上所述刚性板(2),所述弹性腔(1)上的限位框(12)引导弹性锥(11)对准刚性通孔(21),在压力和弹性体形变的引导下,弹性锥(11)进入刚性通孔(21)并产生形变填满刚性通孔(21),从而隔离弹性腔(1)内外的PDMS预聚物,留在弹性腔(1)内的PDMS预聚物固化形成所需PDMS微流控芯片。本发明能够快速制造包含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PDMS芯片,精确控制芯片的平面形状以及厚度,并且能够一次成型制造高精度、高密度通孔结构,有望用于制造各种微流控芯片。

    循环式数字PCR方法、循环系统、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0465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911031703.X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式数字PCR方法、循环系统、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数字PCR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经过进样处理的数字PCR芯片放置于循环系统的反应室中;S2.排空反应室内的空气,对循环系统进行加压处理;S3.启动循环系统进行PCR反应;S4.对PCR反应后的循环系统进行减压;S5.将反应室中的数字PCR芯片取出,对数字PCR芯片进行荧光信号分析。本发明芯片进样不依赖泵、阀等复杂设备,也不需使用高粘度热聚合分离油,进样完成后芯片不需要密封,操作简单;芯片厚度小,导热快,反应迅速;恒温储液箱体积大,热交换迅速,能够快速加热或冷却芯片,温度控制好,没有温度过冲;芯片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微流控芯片自动加样采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50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29475.4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微流控芯片自动加样采样系统,包括用户接口、与用户接口通信连接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可调焦相机以及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三轴位移系统,三轴位移系统搭载有微流控芯片和移液器,可调焦相机拍摄微流控芯片的图像,并将拍摄到的微流控芯片图像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微流控芯片图像传输至用户接口。本发明能代替实验人员完成微流控芯片加样、采样的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提高使用效率。本发明无需附加标记,无需微流控芯片的整体布局信息。本发明能够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可以降低污染风险,提高实验可重复性。

    一种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688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089765.7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该检测芯片包括气道层、弹性膜层、流体层及底层。本发明的检测芯片集成了样品前处理和PCR核酸扩增功能,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等的检测,其中,芯片借助外部气压控制芯片中的微阀开合,活塞驱动微流道中的液体流动,外设加热设备可实现与芯片相连的PCR管的加热。该芯片能够实现病原微生物检测所需的所有功能,包括:细胞裂解、裂解溶液和PCRmix混合、混合液平均分配到与芯片相连的多个PCR管中、PCR扩增、荧光检测器实时记录PCR过程。一体化、自动化的操作流程使用方便、避免操作人员感染、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可望加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医院得到广泛使用。

    一种3D PDMS微流控芯片对准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11177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0035957.8

    申请日:2018-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 PDMS微流控芯片对准组装结构和方法。通过拉链结构实现对准组装,用与PDMS芯片制作兼容的工艺,在要对准的两层PDMS上分别制作有凸链牙和凹链牙交错排列的半拉链,两两对准组装构成一个完整的拉链结构。对准组装时,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表面滴加润滑剂,再将一层PDMS固定在硬性基底上,另一层与之贴合,在显微镜下用手滑动上层PDMS,实现最初几个链牙的咬合,再用手或镊子轻敲上层PDMS以实现整个拉链结构的咬合,最后加热组装好的两层PDMS以实现永久键和。该方法无需额外的对准设备、操作简单快速,能够获得大面积高精度的对准,拉链结构面积小,能充分保证主要图形结构的芯片利用率。所得PDMS拉链结构应用于三维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循环式数字PCR方法、循环系统、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046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031703.X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式数字PCR方法、循环系统、数字PCR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数字PCR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经过进样处理的数字PCR芯片放置于循环系统的反应室中;S2.排空反应室内的空气,对循环系统进行加压处理;S3.启动循环系统进行PCR反应;S4.对PCR反应后的循环系统进行减压;S5.将反应室中的数字PCR芯片取出,对数字PCR芯片进行荧光信号分析。本发明芯片进样不依赖泵、阀等复杂设备,也不需使用高粘度热聚合分离油,进样完成后芯片不需要密封,操作简单;芯片厚度小,导热快,反应迅速;恒温储液箱体积大,热交换迅速,能够快速加热或冷却芯片,温度控制好,没有温度过冲;芯片结构简单,成本低。

    一种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58605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610674138.9

    申请日:2016-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上制作微电极阵列结构;在第二基底上制作带有微管道阵列的覆盖层;将覆盖层揭下并在所述覆盖层上打孔,形成进样口阵列;将带有进样口阵列的覆盖层与微电极阵列结构对准贴合;在进样口处加入可热分解聚合物溶液并使其充满整个微管道,对其进行加热固化,而后揭去带有进样口阵列的覆盖层;在S7所述结构上形成具有刺激口阵列的光刻胶固化膜;对S8所述结构进行加热,使可热分解聚合物汽化挥发,形成微管道阵列结构;之后在微管道阵列结构上方粘接培养腔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无法对刺激位点进行精确定位的问题。

    一种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5860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674138.9

    申请日:2016-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上制作微电极阵列结构;在第二基底上制作带有微管道阵列的覆盖层;将覆盖层揭下并在所述覆盖层上打孔,形成进样口阵列;将带有进样口阵列的覆盖层与微电极阵列结构对准贴合;在进样口处加入可热分解聚合物溶液并使其充满整个微管道,对其进行加热固化,而后揭去带有进样口阵列的覆盖层;在S7所述结构上形成具有刺激口阵列的光刻胶固化膜;对S8所述结构进行加热,使可热分解聚合物汽化挥发,形成微管道阵列结构;之后在微管道阵列结构上方粘接培养腔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极阵列芯片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述微电极阵列芯片无法对刺激位点进行精确定位的问题。

    基于PI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902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069819.9

    申请日:2013-03-05

    Inventor: 吴蕾 成霁 金庆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I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硅基底上沉积铝层作为牺牲层;将PI光刻胶旋涂在铝层上作为柔性场效应管的基底;以商品化的石墨烯/聚甲基酸甲酯薄膜转移至预先沉积在PI基底上的钛/金电极,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以AZ4620光刻胶作为石墨烯图形化的掩模层;以氧等离子体对石墨烯进行刻蚀;利用PI光刻胶在图形化的石墨烯表面制作绝缘层,形成液栅型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场效应管结构为液栅型,这样既可以减少加工的步骤又便于对石墨烯表面进行进一步的表面修饰,从而实现对各种生物信号的特异性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