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58477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29958.X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东南大学
IPC: G01N33/68 , G01N33/5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33 , G01N33/54393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荧光探针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利用双功能交联剂长链磺基琥珀酰亚胺4-[N-甲基马来酸]-1-羧环己烷Succinimidyl-4-[N-Maieimidomethyl]cyclohexane-1-carboxy-[6-amidocaproate,SMCC与氨基量子点表面的氨基基团发生交联反应,在量子点表面生成马来酰亚胺基,待标记抗体用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还原,将二硫键还原成巯基,巯基再与马来酰亚胺基团形成共价键从而将抗体标记到量子点上。本发明所述的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①检测一种蛋白质癌胚抗原或②检测多种蛋白CEA、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前者检测极限为38pg/ml,后者检测极限为0.9ng/ml。
-
公开(公告)号:CN105689028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38172.7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东南大学
IPC: B01L3/00 , G01N33/574 , G01N33/545 ,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 , B01L3/502707 , B01L2200/12 , B01L2300/0861 , G01N33/54313 , G01N33/545 , G01N33/574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免疫微球单一分布的微流体芯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流芯片是由平行排列的样品池组成,每个样品池是由20000个直径10μm的微孔组成,每个微孔分布一个免疫微球,每个样品池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样品池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而改变。本发明微阵列芯片主要用于微球免疫检测,检测离体肿瘤标志物的免疫检测灵敏度也高,同时较常规ELISA方式不仅灵敏度大大提高,而且准确性控制在20%以内,满足临床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689028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038172.7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东南大学
IPC: B01L3/00 , G01N33/574 , G01N33/545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免疫微球单一分布的微流体芯片、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流芯片是由平行排列的样品池组成,每个样品池是由20000个直径10μm的微孔组成,每个微孔分布一个免疫微球,每个样品池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样品池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而改变。本发明微阵列芯片主要用于微球免疫检测,检测离体肿瘤标志物的免疫检测灵敏度也高,同时较常规ELISA方式不仅灵敏度大大提高,而且准确性控制在20%以内,满足临床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12087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10615419.7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61B5/369 , A61B5/372 , G06F18/241 , G06F18/241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锋电位信息的分类预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历史脑电信号集合;基于锋电位分类方法对所述历史脑电信号集合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历史锋电位信号集合,其中,所述历史锋电位信号集合包括锋电位信号以及采集到所述锋电位信号的主通道的第一坐标信息;基于预设采样周期对所述历史锋电位信号集合切片处理得到若干个原始数据集;基于神经网络和所述原始数据集构建锋电位分类模型,以对当前脑电信号集合进行分类预测后得到更新后的锋电位信号集合。通过完成锋电位信号分类的历史脑电信号构建锋电位分类模型以对当前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预测,同时结合历史锋电位信号对应的主通道的位置信息,完成对单一神经元的锋电位信号长期跟踪。
-
公开(公告)号:CN119608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31780.7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天津中医药大学
IPC: B01L3/00 , B01F31/65 , B01F33/301 , G01N33/543 , G01N33/58 , G01N21/84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分子富集检测的微流控系统,所述微流控系统设置有第一储液池(1)、第二储液池(2)、废液池(3);所述第一储液池(1)、第二储液池(2)通过三通电磁阀(4)和第一隔膜泵(5)连接;所述第一隔膜泵(5)连接有磁珠捕获PDMS芯片(6)并进一步连接第二隔膜泵(7);所述第二隔膜泵(7)排出的废液进入所述废液池(3);所述第一隔膜泵(5)和第二隔膜泵(7)的流动方向相反。本发明通过优化捕获结构设计,实现了磁珠的高效捕获,借助微流体的往复运动,使磁珠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磁珠与目标分子之间的反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5455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618779.8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捕获配对的装置以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微井捕获层,其包括:通过若干微井组成的微井阵列,每个微井包括通过连接沟道连接的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以及辅助捕获结构,通过包括:1)在细胞和微珠间设置物理阻隔、2)应用流体动力学、3)采用外加物理场实现细胞和微珠分隔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构成;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得每个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中分别落入一个细胞、一个微珠,完成细胞‑微珠一对一捕获配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随机配对导致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所提供的芯片结构和工艺简单,低成本且加工时间短,操作步骤得到简化,实现了细胞‑微珠一对一的高效捕获配对。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9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10168.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存储、可时序性采集的微流控检测卡,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基底层、传感层、微流控芯片层,所述传感层包含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层与微流控芯片层之间形成有若干个检测腔;所述传感单元集成于各个检测腔中,还适于连接检测串口;所述微流控芯片层连接有中心储液腔,还设有连通中心储液腔的入口、出口,以及依次连通入口、中心储液腔和出口的微流道,自入口至出口的流向上,微流道依次形成正导向特斯拉阀和反导向特斯拉阀;本发明在改进的特斯拉阀结构上设计多个检测腔,可利用反导向特斯拉阀流动受阻特性分离不同时间回流的微量液体,并对不同时间的微量液体数据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适用于微量液体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11310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0552563.6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场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磁场探测器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栅极和至少一对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形成导电沟道,所述导电沟道为石墨烯,所述导电沟道上覆盖有蛋白膜保护层,所述蛋白膜保护层上连接有磁感应蛋白。本发明具有小型化,数字化以及可集成的优点,其能够增强放大生物磁感应蛋白对磁场激励信号的响应,且能够以高采样率和多位分辨率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磁感应蛋白与磁场强度之间的映射,能够检测的最弱磁场强度为10gs(1mT)。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18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1521334.X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集成生物传感系统。包括:光电集成生物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光电集成生物传感器用于根据待测检测目标生物分子产生光电信号;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光电集成生物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光电集成生物传感器对至少一种所述待测检测目标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并对所述光电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将光电集成生物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了一种能够用于多靶标检测的二维纳米光电生物传感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482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78410.0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多点测量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及其应用,包括温湿度敏感单元、可复用电路阵列、覆盖保护层、温湿度检测电路、LoRa模块和显示模块。本发明可实现不同深度的土壤温湿度的同步多点测量,可以用于指导科学的合理调整灌溉的时间及灌溉水量,评估不同农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能力,从而选择更适合当前土壤水分状况的农作物种植;同时可以研究作物适宜的温度范围,帮助农民进行有效的农田有机肥施用,对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提高土壤利用率,尤其对干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